豬種八成是洋種,北大豬肉佬稱解決豬肉卡脖子比晶片問題還難

中國自80年代引進西方養殖體系以來,進口的現代豬品種幾乎全部取代了中國本土豬,市場上的本土豬一度只剩下不到2%,豬肉被卡脖子問題愈發嚴重。對此,北大豬肉佬陳生表示,豬肉被卡脖子比晶片問題更嚴重,不能讓中國人吃肉要看外國臉色。

豬種八成是洋種,北大豬肉佬稱解決豬肉卡脖子比晶片問題還難

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晶片卡脖子可能十年八年基本上能解決,但生豬育種的解決,它的時間和困難程度很可能會比我們的晶片還要艱難。”

陳生指出,我們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豬肉還遠遠不能說我們已經自由了。目前我國的豬種八成靠進口,我們現在吃的瘦肉型豬,基本來自美國、英國、丹麥等國。一旦種豬不給你進口,你的生產效能下降百分之五六十。

可預見的,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豬肉消費國,洋種豬供應受限,生豬生產就會陷入“卡脖子”的困境。回溯上一次困境發生在2019年。當時生豬養殖行業用以育種的母豬被卡脖子,許多企業甚至只能利用平均產仔僅有六七頭的商品代生豬來應急,豬價也因此一路暴漲。

豬種八成是洋種,北大豬肉佬稱解決豬肉卡脖子比晶片問題還難

因此,攻克生豬育種技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對此,陳生談到,生豬育種可能比我們的晶片還要艱難。“為什麼呢?因為它是跟生物打交道,是長期主義,十年八年弄不出什麼東西。”

陳生進一步表示,如果從國家層面來講,攻克生豬育種技術是一種長期戰略,需要做好三五十年甚至100年的準備。“這要我們每天每時不斷地積累,不斷完善。我們現在只能講剛剛入門,20年才剛剛入門,你要重新搞的是一個生物工程,他不是說你看它就是兩代以後它就是什麼,兩代以後它可能就變異了。”

豬種八成是洋種,北大豬肉佬稱解決豬肉卡脖子比晶片問題還難

據瞭解,陳生是廣東壹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因為北大畢業賣豬肉聞名,人稱北大豬肉佬。為了培育出最優質的本土豬種,陳生花費數年,從他的老家湛江出發,跑遍了大半個中國,靠著一口鍋白水煮肉試吃。從幾千頭全國各地、各個品種的豬中,陳生選取兩廣小花豬、山東萊蕪豬、湘西黑豬、東北民豬等七八種土豬,與少量國外優質豬種進行雜交育種,培育出了“壹號土豬”。

這種豬種既吸收了進口豬種的優點,又兼顧了土豬的風味,還實現了對優質土豬基因的保護。目前,該豬種以“壹號黑豬”作為正式品種名,向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申報。壹號土豬過硬的品質也贏得了消費者的喜愛,成功佔據高階豬肉市場,年銷售額超15億元,成功讓中國土豬重回大眾視野,可以說是本土豬種保護的開拓者。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