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三峽蓄水, “諸葛亮”藏寶洞現身, 考古隊: 我們錯了1800年

導讀:

湖北省秭歸縣地處三峽兩岸,境內有很多歷史文物古蹟,特別是三峽兩岸的懸棺葬,至今仍有很多未解之謎。

2003年,三峽大壩開始進行蓄水,沿江兩岸的很多文物古蹟都面臨被淹沒的危險。秭歸縣考古隊在接到訊息後,決定第一時間趕往三峽之一的西陵峽,對峽谷中的一處懸棺洞穴進行搶救性發掘。

18年前三峽蓄水, “諸葛亮”藏寶洞現身, 考古隊: 我們錯了1800年

在懸棺眾多的三峽地區,為何秭歸縣考古隊會要第一時間去搶救這處懸棺洞穴呢?那是因為這處懸棺洞穴來歷非比尋常,相傳是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的藏寶洞!

這段峽谷位於西陵峽西段,地勢險要,兩岸懸崖峭壁高聳,江面水流湍急,是三峽中最危險的一段水域。

在峽谷北岸的峭壁上,有一個洞穴,遠遠望去,裡面好像有層層疊疊的書卷,而在洞穴下方靠近水面的地方,則有一塊突出的巨石浮雕,好像一把經過仔細雕琢的寶劍,因此當地百姓也稱之為“兵書寶劍峽”。

18年前三峽蓄水, “諸葛亮”藏寶洞現身, 考古隊: 我們錯了1800年

關於洞中兵書的來歷,古老相傳乃是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所放,對此很多史料和書籍中都有記載!

在《歸州志·山水篇》中有這樣的記載:

“香溪東流三里為兵書峽……峽北石壁一孔,相傳為諸葛武侯藏兵書處,忘之若書卷。”

清朝康熙年間的刑部尚書王世正,曾在康熙十一年(1672)奉命到四川主持會試,在路過三峽時,聽說了此事,特意前往檢視,並在遊記《蜀道驟程記》中記錄了當時的情景:

“秭歸縣兵書峽,石壁有洞,中有石,形似鴦,俗謂武侯兵書!”

18年前三峽蓄水, “諸葛亮”藏寶洞現身, 考古隊: 我們錯了1800年

由此可見,兵書寶劍峽中關於諸葛亮藏寶洞的傳說並非空穴來風。那諸葛亮為何要將兵書藏在三峽的懸崖峭壁中,又是何時放入其中的呢?對此歷史上主要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說當年關羽被東吳殺害之後,劉備報仇心切,決定親率大軍攻打東吳,為此諸葛亮多次勸諫。他認為應該聯合孫吳抗曹,不應傾全國之力去進攻孫吳。被仇恨衝昏頭腦的劉備沒有聽從諸葛亮的建議,執意率軍出征,並下令讓諸葛亮留守後方!

不能隨軍出征的諸葛亮擔心蜀軍打敗仗,就連夜寫了一份兵書,派人快馬加鞭,趕在大軍前面藏在了途中一處地點。希望劉備率軍路過時,能夠看到兵書,讀懂其中排兵佈陣的精髓,在與東吳的大戰中取得勝利。

可劉備率軍順流而下,錯過了諸葛亮的兵書,結果在與東吳的大戰中,被陸遜火燒連營八百里,損失慘重。因為這場大敗,在撤到白帝城後不久,劉備就抑鬱而終。

18年前三峽蓄水, “諸葛亮”藏寶洞現身, 考古隊: 我們錯了1800年

另一種說法是在白帝城劉備託孤之後,諸葛亮奉命回成都去輔佐幼主劉禪,結果在路過三峽時,不幸染上重病。自覺時日無多的諸葛亮最放心不下劉禪和蜀漢政權,擔心自己死後,朝中無人能夠抵擋曹魏和東吳。

為此他便將畢生所學寫成了幾卷兵書,命人藏在了三峽的一個隱蔽之處,希望將來有緣之人能夠得到兵書,利用裡面的兵法,輔佐劉禪重振蜀漢政權,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

為了不使兵書落入壞人之手,他特意將一把隨身寶劍一同放進了藏寶洞,希望利用寶劍來守護兵書。

可在兵書藏好了之後,諸葛亮的病竟漸漸好了起來,成功回到了成都,見到了蜀漢後主劉禪。此時有人讓諸葛亮派人取回兵書,但他認為這一切都是天意,是上天要他將兵書藏在那裡等待有緣人的,便嘆道:“天意如此,取不回來了。”

18年前三峽蓄水, “諸葛亮”藏寶洞現身, 考古隊: 我們錯了1800年

有清清楚楚的史料記載,也有口口相傳的傳說,使人不由得相信,在兵書寶劍峽的藏寶洞中,確實藏有諸葛亮的“兵書”。

1800多年來,只要路過此地的人,都要不禁抬頭仰望,想要一窺懸崖峭壁上“兵書”的模樣。這其中也不乏想要得到諸葛亮“兵書”的野心家。

相傳,當年諸葛亮剛剛藏下兵書後不久,就有一夥大膽之人,乘船來到江邊,順著崖壁攀巖而上,希望能夠得到兵書。可才剛爬上去不遠,江面上突然狂風大作,電閃雷鳴,攀爬者驚恐萬分望向江面,竟然見江水中顯現出“有才者取,無才者亡”八個大字,立刻被嚇得魂分魄散,匆匆爬回船中逃命去了。自此之後,再無人敢打“兵書”的主意了。

到了民國年間,當地一位富商不信邪,非要得到諸葛亮的“兵書”。他花大價錢找人打造了一艘大船,在船上立了一根高高的桅杆,想利用夏天漲水之時,從桅杆處攀爬進入洞中。可由於江水湍急,船無法停穩,人根本無法靠近石壁,最終也只能以失敗告終。

18年前三峽蓄水, “諸葛亮”藏寶洞現身, 考古隊: 我們錯了1800年

千百年來,無數人想要得到藏寶洞中的“兵書”,最終卻都失敗而歸,甚至有人還為此丟掉了性命,這更使“兵書”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無數人想要一窺其中的真相。

對於兵書寶劍峽諸葛亮藏寶洞的傳說,秭歸縣文物部門早有聽說,因此才會在三峽大壩蓄水後,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進行搶救性發掘,希望解開這個流傳了1800多年的神秘傳說。

當時三峽大壩要蓄水135米,遠遠超過了兵書寶劍峽藏寶洞的高度。考古隊趕到時,曾經位於懸崖峭壁上將近百米的藏寶洞,此時距水面只有十幾米高度了,人站在船上,甚至可以清晰的看到洞中疊放在一起的棺材。原來古老相傳的“兵書”古卷,竟然是幾具疊放在一起的棺材。

據考古隊員介紹,由於江水一直在漲,最多有兩到三天就會淹沒洞穴,因此這次考古真的是在“搶”救性發掘。當他們冒死爬進藏寶洞後,發現是一個大約3平米的巖洞,裡面疊放著三具棺材。

18年前三峽蓄水, “諸葛亮”藏寶洞現身, 考古隊: 我們錯了1800年

由於時間緊迫,洞內空間狹小,考古隊很難在現場對三具棺槨進行清理。經過研究,考古隊決定將三口棺材整體運回實驗室,然後再進行開棺清理。經過一天的努力,三具棺材分別被裝船運回實驗室,而第二天,藏寶洞就被江水所淹沒。

那麼藏寶洞中是否有諸葛亮的兵書和寶劍呢?考古隊員介紹說,三具棺材中確實出土了一把寶劍,但卻並非是諸葛亮的寶劍,而是一把青銅柳葉劍。

對此考古專家表示:我們錯了1800多年,兵書寶劍峽中的懸棺洞穴並非諸葛亮的藏寶洞,那懸在峭壁上的書卷狀物其實為2000多年前的懸棺,裡面埋葬的是春秋戰國時期古巴人的貴族。

18年前三峽蓄水, “諸葛亮”藏寶洞現身, 考古隊: 我們錯了1800年

在三具棺材中,出土了包括劍、矛、戈、箭等大量的兵器,還有骨劍飾、骨飾件等骨器,還有玉製品以及被、絮等紡織品。據專家介紹,這些都是在考古中首次發現,對於研究長江流域古巴人文化具有重要的價值。

經過鑑定,在3號棺中出土的4支銅箭和一把木弓,都是國家一級文物,就是俗稱的國寶級文物,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物價值。

三峽區域文化研究所副所長彭學斌對此表示:《華陽國志》記載:“巴出將,蜀出相。”此次發現再次證實了巴人的驍勇善戰,從出土弓、箭之精良來判斷,墓主人很可能是一位巴人勇士或神射手,死後將心愛之物隨葬。

儘管此次發掘證實了流傳1800年的諸葛亮藏兵洞的傳說是假的,但很多人仍然認為,在諸葛亮“兵書”是存在的,它一定就藏在兵書寶劍峽的某一處,等待有緣人的發現。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