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對女性的束縛經歷由輕到重的過程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女人在古代的地位一直都是非常低下的,講求“三貞九烈”。

但實際上中國古代社會對於女性的壓迫和摧殘經歷了一個由輕到重的過程。

先秦時代,社會風氣還比較開放,根據《詩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到,在當時的底層社會中,人們對於男女之間的自由戀愛比較寬容。

其後的漢朝對女性也可以說是極為寬容的,王昭君主動請嫁,朱買臣妻自請離異,那是對女性自我價值的充分認識,以及自己作主改變自身命運的抗爭。班昭續史,文姬著詩,緹縈救父,文君夜奔,一個個美麗熱情、自信勇敢的女子,用智慧與執著寫出自己的幸福人生,演繹出漢代女子的非凡傳奇。畫圖省識春風面,佩環空歸月夜魂。僅憑史書上的幾頁書幾行字,我們依然能窺見那些女子曾經的非凡神采以及奪目光華。千載之下,餘韻悠悠,真是讓人無限神往。

漢朝女子的敢愛敢恨,在許多詩歌中都有體現:《陌上桑》中的羅敷,《羽林郎》中的胡姬,《白頭吟》中的女主人公,無論是愛是恨,都是一樣的勇敢果決。胡 姬面對勢力熏天的霍家奴表示“不惜紅羅裂,何論輕賤軀”,與《白頭吟》中的女子對深愛的丈夫說出“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都是同樣的令人感動欽佩。漢朝的女子,真是擔當得起“自尊自愛、敢愛敢恨”的古語了。

漢朝女子參與社會生活的廣度和深度都是其他朝代無法比擬的。從西漢到東漢,臨朝執政的太后很多,堪稱是中國歷史上女性掌權執政的最高峰。從呂雉開始,西漢元帝的皇后王政君、東漢章帝的竇太后、和帝鄧太后、安帝閻太后等等,達到七八位之多。不僅如此,即使那些沒有執政名義的太后也擁有極大的權勢,給國家和政局造成深刻影響。

中國古代對女性的束縛經歷由輕到重的過程

獨孤伽羅

漢朝之後中國進入了長期動亂,魏晉南北朝直至隋唐動亂才得以終結。胡人亂華但逐漸被漢文化所同化,但婦女地位受胡人文化的影響還有所提高。隋文帝楊堅與皇后

獨孤伽羅

的“一夫一妻”;唐高宗李治與皇后武則天的“二聖臨朝”;房玄齡的夫人盧氏“千古風流一罈醋”;唐高祖李淵的長女平陽昭公主更是統領娘子軍在戰場上為大唐建國立下了大功。

當然,最讓我們現代人津津樂道的是大唐的皇室是怎樣的亂,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殺死弟弟李元吉,又將弟媳楊氏佔為己有;比如唐高宗李治將父親的“武才人”納入宮中甚至封為皇后;再比如武惠妃去世後,傷心欲絕的唐玄宗打起了兒媳楊玉環的主意等等。

皇帝們感情生活很豐富,公主們也不逞多讓,太平公主、安樂公主、玉真公主等等,她們的私生活也是極其豐富多彩的,給後世留下了數不盡的談資。唐代二婚的公主多達23位。不只公主二婚再嫁,平民百姓離婚再各自婚娶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甚至,唐代還有離婚協議,這份離婚協議書的主要內容是:“凡為夫婦之因,前世三生結緣,始配今生為夫婦。若結緣不合,比是冤家,故來相對;即以二心不同,難歸一意,快會及諸親,各還本道。願妻娘子相離之後,重梳嬋鬢,美掃峨眉,巧呈窈窕之姿,選聘高官之主。解怨釋結,更莫相憎。一別兩寬,各生歡喜。簡單的解釋,就是丈夫很寬容地說:如果沒有緣分,咱倆不如好合好散,離了之後,希望你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再找個好人家……而這份“放妻協議”卻給後人展示了歷史上真實的一幕:婦女當時的地位極高,夫妻之間提倡“好合好散。

隋唐時期有權勢的女性爭先恐後的活躍在政治舞臺上,甚至出現了中國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這種現象為男人所不喜,於是自唐玄宗之後,女性的地位就有所下降。到了宋朝程朱理學出現後,女性逐漸被徹底束縛住。

在中國的思想史上,宋明理學的出現是一個重要轉折。那些理學家都以孔子門生自詡,但是他們對儒學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造。其中有一點就是極力強調婦女的貞潔。北宋有個程頤,是個理學奠基人之一,他說過一句話叫做“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大力提倡婦女的貞潔,堅決反對寡婦改嫁。其實這種說法在當時的影響還很有限,他自己的侄媳婦就改嫁了。但是他的這句話,隨著理學的逐漸興盛,影響就越來越大,不知摧殘了多少婦女! 明、清兩朝,理學做為官方支援的顯學,這種貞潔觀念不但被大多讀書人奉為準則,而且影響廣泛,甚至影響到法律制度。而纏足這個最被人抨擊的行為也正是隨著理學的興起,隨著女人地位的不斷下降,越來越流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