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大廠投資遊戲的邊緣玩家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價值研究所

2016年10月12日,百度宣佈成立百度資本,首期基金規模高達200億元,資金來自多家大型保險基金、券商。按照初期規劃,百度資本將聚焦於泛網際網路行業的中後期專案,傾向於成熟PE的運營方式。

在此一個月之前,百度剛剛宣佈成立百度風投,由李彥宏親自掌舵,專注於人工智慧行業的早期投資專案。如此頻繁的動作,顯示了百度在投資領域追趕騰訊、阿里兩大死敵的野心和決心。

然而,6年時間過去了,被寄予厚望的百度資本卻交出了一份略顯尷尬的成績單——相比不溫不火的投資收益,6年5度換帥的新聞更能激起網友的討論欲。

8月25日,百度資本宣佈進行一項重要人事任命,由前百度副總裁、投資併購部主管李曉洋接任CEO,負責百度資本的全面管理工作。

不少媒體和業內人士將李曉洋的上任和財政部、科技部在7月份出臺的支援數字經濟、平臺經濟企業加強硬科技創新的創新能力提升行動方案聯絡在一起,認為這是百度依據政策導向進行的一次自我修正。

但只要回顧百度資本的發展史就能發現,調整對百度資本,乃至整個百度集團來說都是常態。而在頻繁的改變中,百度錯失了一些風口,做了不少虧本買賣,也遭受了越來越多的爭議。

看似簡單的一則人事任命,其實能說明許多問題。

6年5次易帥,百度玩不轉資本遊戲

百度資本選擇李曉洋成為新掌門,其實並不意外。李曉洋不僅有一份十分光鮮的履歷,而且業務能力過硬,完全有能力肩負起這份重任。

公開資料顯示,在加入百度之前李曉洋先後在軟銀賽富基金、360戰投部和58集團戰投部任職,是投資圈的老熟人,58同城和趕集網的合併、瓜子二手車分拆等專案都是他的代表作。而在去年加入百度戰投部之後,李曉洋也主導了集度汽車、崑崙新科技、百圖生科等投資專案,務實的作風得到李彥宏等高層的認可。

說回百度資本的情況。在成立初期,百度資本很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職責。早期先後向威馬汽車、髮網物流、極飛科技、微脈等獨角獸出手,成功幫助百度系擴充了在新能源車、生物醫學、無人機等新興技術領域的投資版圖。

IT桔子統計的資料顯示,2017-2021年期間,百度資本、百度戰投部和百度投資併購部總共投資了超250個標的,其中不乏渡鴉科技、雲丁科技、有來醫生等備受資本青睞的明星獨角獸。

我們還可以對比另一組資料:在百度資本成立前,百度投資專案為96個,遠遜於阿里的171個和騰訊的311個。單獨設立百度資本,李彥宏明顯是想彌補這個差距。

然而,成立6年以來,無論百度資本還是百度戰投部,成功的投資還是鳳毛麟角,虧損、錯失入局時機才是常態。李曉洋的到來能不能幫助百度資本擺脫頹勢,讓百度的投資業務煥發生機,也沒有人敢打包票。

6

年5次易帥,百度玩不轉資本遊戲

缺乏長期投資策略、投資邏輯讓人看不懂,是外界對百度戰投部及百度資本的第一印象,且多年來未有明顯改善。

過去幾年錯失大量風口和優質標的不說,花大價錢搶下的專案也釀造了不少虧損慘案。

歷史資料顯示,知乎、大眾點評早期尋求融資時都曾主動扣響百度大門,但無一例外遭到拒絕。直到知乎估值逼近10億美元、籌謀C輪投資時,百度才後知後覺主動丟擲橄欖枝。但此時,知乎已經決定轉投騰訊的懷抱。在此之後,騰訊先後參與四輪融資,百度直到F輪融資才得到入局機會。

去年三季度,百度錄得高達165。59億元的歸母淨虧損,其他損失淨額更是高達215億,主要就是因為長期投資中的非現金損失增加和公允價值變動。

當季度,快手和愛奇藝股價一路暴跌,前者市值一度蒸發近萬億港元。但對於這兩個投資標的,百度已經無法再苛求更多——除去小度科技和集度汽車等生態鏈企業,這已經是百度在資本市場最拿得出手的戰績了。比起虧到姥姥家的糯米網和千千靜聽等失敗案例,至少快手和愛奇藝的未來還值得期待。

 

百度給百度資本和百度戰投制定了截然不同的投資策略和定位——前者專注前期投資,風格更貼近VC風投機構;後者則傾向後期成熟專案,運營方式向PE靠攏。但在實際操作中這條界限非常模糊,兩大投資部門的特色和定位都不明確。

比如在2018年和2019年,百度資本就先後參與了LIOX的種子輪和旅悅集團的A輪、A+輪等早期融資。

2017年前後,百度彷彿開啟了一個新的輪迴:密整合立阿波羅基金、度秘基金、金融內部基金、AI產業基金等獨立投資部門,專門負責自動駕駛、人工智慧、金融數科領域的投資專案。

如同當初的百度戰投部和百度資本一樣,這些新成立的投資部門都被寄予厚望。但隨著這些新投資部門的不斷面世,百度資本、百度風投、阿波羅基金等等部門的業務範疇也越來越難以釐清。

一方面,百度系的投資眼光的確令人捉急。

當然,正如前文所說,換帥也可能是百度應對監管風口變動的舉措。在反壟斷的大前提下,網際網路大廠投資生意麵臨很大阻力。

改變,已是無可避免。只不過,在變局背後,百度又能不能撿走勝利果實?

另一方面,百度舉棋不定、更迭頻繁的投資策略也時常為人詬病。

百度的投資生意,又陷入到發力過猛、缺乏重點的怪圈之內。

反壟斷迫使AT主動收縮,百度能否抓住上位機會?

截止今年二季度末,中國網際網路業市值排名前五的公司中(位元組跳動、螞蟻集團等未上市企業並未計算在內),騰訊系企業佔據三席——除了騰訊自己外,還有京東和美團。除了這些頭部企業之外,騰訊在社交媒體、企業服務、遊戲、教育和金融科技等和自身業務關聯度較高的賽道還投資了大量新興獨角獸。

根據雪球統計的資料,在去年7月份的巔峰期——也就是中概股出現多輪暴跌之前,騰訊戰略投資公司總值合計達到1。62萬億港元。同一時期,騰訊自身的市值約為3。8萬億港元,兩者基本呈1:2比例。

阿里這邊也不遑多讓。以2013年先後入股微博和高德地圖為分界線,阿里投資進入狂奔階段。截止今年上半年,不算已經被私有化、完全併入阿里生態的餓了麼、優酷等企業,阿里披露的重大股權投資總額依然高達近4000億元,阿里概念股總市值更是高達近4萬億港元。

反壟斷迫使AT主動收縮,百度能否抓住上位機會?

BAT

去年以來,騰訊先後減持了大量京東、新東方、華誼兄弟、海瀾之家的股份。8月份,騰訊意欲拋售美團的訊息一出,更是直接導致後者股價直線暴跌逾10%。

阿里雖然沒有像騰訊那樣急著跟盟友們割席,但內部也是相當動盪。7月14日,媒體爆料稱阿里戰投部投資團隊進行收縮,近七成員工被裁或面臨轉崗,主要涉及中高層人員。

根據IT桔子統計的資料,今年上半年阿里總共只參與了11個投資專案。而在2015年至2021年,阿里平均每年出手44次,2018年更是直接參與了70筆融資,總共投出540億美元創下歷史紀錄。

在阿里、騰訊投資版圖不斷擴大、合縱連橫的時代,百度的劣勢被無情放大。從這個角度講,反壟斷壓力之下,AT兩強主動收縮,對百度反倒是一件好事

在中國網際網路界的地位,除了靠自身業務之外,很大程度上也是靠其投資版圖支撐起來的。

那麼在這個關鍵當口,百度旗下的一眾投資部門在幹著什麼呢?

除了換帥和不斷的戰略調整之外,李彥宏很難給出另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

2020年,重返百度權力核心僅僅三年的馬東敏調離百度戰投部,轉而負責市場公關、政府關係等行政業務,李彥宏重新攬過戰投大權。這一次權力更替之後,馬東敏在任期間的略顯激進的投資策略也被修正。

雖然如今百度偏保守、務實的投資策略和政策導向相符、降低了監管風險,但也意味著前者很難從阿里、騰訊手中搶走勝利果實。步步為營卻步步落空,被騰訊、阿里一路打壓,似乎成立百度在這場投資牌局中的命運。

更進一步說,有這個問題的又何止投資業務。在百度集團的發展史上,轉型、調整也不是一件新鮮事。可惜的是,這一次又一次調整,沒有幫助百度抓住移動互聯時代的風口,以至於如今被阿里、騰訊兩大競爭對手遠遠甩在身後。

或者百度資本和百度戰投就像一面鏡子,折射出百度這些年的失意與無奈。

但即便是過往有過不少成功經歷的阿里、騰訊,也有意識地收縮投資版圖,和昔日盟友進行切割。

 

第一次發生在2001年,百度正式對外開放搜尋服務,從後臺技術服務商走向臺前打造自己的入口網站,奠定了PC時代的霸主地位。第二次是2013年前後,當時移動互聯大潮已經席捲全球,後知後覺的百度也不得不將重心轉向移動端,大力發展百度APP。

在這兩次轉型中,百度都緊緊抱住自己的搜尋基本盤。巔峰期超過80%的搜尋市場份額,加上網民對搜尋場景的高度依賴,自然也為百度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流量和金錢。

第三次轉型和前一次間隔很短,始於2014年底至2015年初提出的“網際網路+”戰略,百度將自己的定位從單純的搜尋引擎升級為綜合服務平臺。用李彥宏自己的話來說,之前的百度是“連線人和資訊的工具”,但轉型後將成為“連線人和服務的工具”。

但也是在這一輪轉型中,百度就出現了其投資史上最大的汙點——收購糯米網。在李彥宏的親自主導下,百度糯米在2015年砸下200億美元全面進軍O2O市場。再到2017年,陸奇主政時代的百度將糯米整體剝離出售給餓了麼,短短兩年多狂飆猛進最終換來一場空。

而最新一輪轉型,無異於一次徹底顛覆——走出搜尋和網際網路這個主陣地,大步邁向AI、智慧駕駛和雲計算等前沿科技領域。

在陸奇加盟之後,2016年5月李彥宏也迎回百度創業元老任旭陽,這兩位大佬被視為百度轉戰AI賽場的引路人。自此之後,百度朝著無人駕駛、AI兩大領域進發,勢要重塑昔日輝煌。

至於結果,只能說尚需時間觀望。

——甚至騰訊、阿里迫於政策壓力無奈放棄的部分專案,或許能給百度等二線資本玩家提供撿漏機會。

這些特點,和百度在投資業務上的操作一脈相承,也和騰訊、阿里兩大網際網路巨頭形成鮮明對比,拉開很大差距。

業內普遍認為移動互聯時代萌芽於1997年,當時愛立信、諾基亞、摩托羅拉和無線星球推出無線應用協議,手機第一次擁有上網功能,為日後的劃時代變革奠定基礎。雖然此時仍是PC和門戶的時代,但幾個頭部網際網路巨頭已經開始為移動互聯大潮做準備。

2008年,在QQ月活規模、人均使用時長處於巔峰的時候,馬化騰就意識到這款國民級應用的衰落無可避免。最誇張的時候,騰訊內部至少有三個團隊同時開發新的移動端產品,最終成功闖關的是張小龍和他的微信。

騰訊意識到危機和發力轉型的時間,比百度足足早了5年。同樣從PC和門戶時代走來,嘗夠了流量紅利的百度和騰訊,命運走向悄然分化。

哪怕在最新一輪轉型中,百度的反應依然偏慢。比如雲計算賽道,阿里雲的成立時間比百度雲早了3年,如今兩者的份額之差超過十倍。

順便補充一句:騰訊戰略投資部成立於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阿里也於同年成立阿里資本。在投資這項事業上,AT兩大巨頭又比百度領先了不止一步。

四次轉型,揭示百度戰略缺陷

掉隊已是公認的事實,只願百度不會願意就此沉淪。

四次轉型,揭示百度戰略缺陷

2017年,時任阿里巴巴資本董事總經理張鴻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阿里的大部分投資都帶有明確的業務考量:能和阿里業務形成互補、整合的專案,或者能為阿里生態提供幫助、補充的公司,是其重點考慮物件。

和阿里相反,騰訊也有自己的一套投資哲學——“戰略決定一切,堅持嚴格的財務回報標準”,時任騰訊投資董事總經理夏堯在2019年舉行的“騰訊投資十週年”慶祝活動上如是說。

相反,百度的投資佈局和整個集團的發展戰略一樣,常常給人一種看不到核心、缺乏長期性的觀感。對於投資業務也好,對於整個百度集團也罷,查漏補缺、填上短板都是必須的。

李彥宏曾在評價百度的轉型計劃時說過,百度有願意改變或嘗試新東西的精神。

“市場發生了什麼變化,企業應該隨著發生什麼樣的變化。這個變化可能是痛苦的,但如果不變那對你來說可能未來的日子會越來越難受。”

往好的方向想,雖然百度可能還是隻能在市場潮流改變後才跟上轉型節奏,但至少高層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即便不一定能準確預判風口,提高反應速度也無異於一種進步。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