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迎來新主帥,張勇將交出怎樣的答卷?

阿里雲迎來新主帥,張勇將交出怎樣的答卷?

歲末年尾,回顧過去展望新篇之際,阿里巴巴集團於29日透過兩封郵件宣佈了組織架構的調整。以“沉穩內斂”著稱的張勇,在解決公司問題時,卻盡顯雷霆手段。

敢於作出不完美的決定

在宣佈人事變動前,張勇將新年的關鍵字由“定”改為“進”,並表示“唯有發展才是硬道理,才能解決今天碰到的很多問題。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在一點一滴的行動上保障好客戶利益,創造好客戶價值,才能承擔好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大使命。”張勇的表態,透露出他意識到目前阿里在業務發展上確實面臨很多問題,到了不得不變的關口。

在這樣的背景下,阿里開啟了新一輪的重大人士變動:張建鋒(行癲)不再擔任阿里雲智慧總裁,繼續擔任達摩院院長,專注前沿科技探索,並將繼續分管平頭哥和智慧互聯業務;張勇則親任阿里雲智慧總裁,並直接分管釘釘;周靖人(靖人)擔任阿里雲智慧CTO,並同時繼續兼任達摩院副院長。

程立(魯肅)不再擔任集團CTO和達摩院常務副院長,由吳澤明(範禹)擔任集團CTO和達摩院副院長,吳澤明(範禹)同時繼續兼任本地生活業務的CTO。

在宣佈行癲的職務變化時,張勇提到,對雲計算而言,穩定和安全是對客戶最基本的責任,阿里人要始終秉持敬畏之心,不辜負客戶的信任和依託。隨後,他又給阿里雲智慧的各位同學發了一封內部信,強調了“客戶第一”的價值觀,也宣告阿里雲不僅需要持續追求技術的先進性,用自主研發、技術持續領先的雲計算作業系統來服務好客戶;阿里雲人也需要經營管理上的先進性,需要基於自身的工作方式,服務客戶的方式,對風險的甄別和處理方式等等,形成另外一套高效運轉的智慧化作業系統,支撐阿里雲這個由上萬名同學組成的龐大組織。在這套作業系統上,阿里雲也要做到全球領先。

無論是內部信中對阿里雲的單獨提及,還是本人將親自帶隊阿里雲,都彰顯了阿里集團對雲業務的高度重視,這預示著阿里雲將是整個集團未來集中精力和資源發展的重點。

外界不少聲音認為,阿里雲此次調整與12月18日阿里雲香港Region可用區C發生大規模服務中斷事件有關。該事故發生一週之後,阿里雲微信公眾號發表了一篇“關於阿里雲香港Region可用區C服務中斷事件的說明”,闡述了此次故障情況、問題分析和改進措施,並向受影響的客戶公開致歉。資料猿認為,張勇之所以親任阿里雲智慧總裁,很可能是因為現階段沒有更合適的人選。

阿里雲迎來新主帥,張勇將交出怎樣的答卷?

圖片來源:阿里雲公眾號

距離香港服務中斷事件發生不到兩週,阿里雲即發生如此重大的人事調動,張勇的反應不可謂不快。某種程度上,此次兼任阿里雲總裁,再次展示了張勇的管理哲學。十幾年前,他剛轉去做管理業務沒多久,很多人問他:做財務和做業務最大不同是什麼?張勇回答:“最大的不同是你要敢於做不完美的決定。”另一次接受外界訪談時,張勇表示,“自己的領導風格是雖然言辭溫和,但決策果敢。我認為,對領導者來說,最重要的是帶領整個團隊向前,即使決策可能並不完美,領導者也必須拍板。我的決策確定之後,態度會非常堅決。因為一旦下定決心,就希望團隊能夠堅定執行並拿到切實的成果。正因為這樣,阿里巴巴的同事們總說我在業務會議上很難搞,因為(在那種情況下)我總想找到問題癥結,然後推動大家前行。”這次的組織變化也許依然不完美,但張勇在最短的時間內對阿里雲進行了調整,再次彰顯了他果敢的管理風格。

三次換帥,完成一場接力賽

值得指出的是,這並不是阿里雲第一次換帥。

成立13年來,阿里雲已換過3任總裁:

2009年9月到2013年9月,王堅擔任阿里雲總裁,帶領阿里雲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讓飛天成為中國唯一自研雲作業系統;

之後時任阿里巴巴集團副CTO的姜鵬負責了一段時間阿里雲;

2014年11月到2018年11月,胡曉明帶領阿里雲獲得商業成功,並開啟全球化征程,阿里雲由此成長為亞太第一、全球第三的雲計算公司;

2018年11月到2022年12月,張建鋒帶領阿里雲釋出自研CPU晶片、雲基礎設施處理器CIPU,並完成雲釘一體佈局,讓阿里雲年收入突破1000億大關,併成為中國首家實現持續盈利的雲服務商。

可見,阿里雲的此次換帥乃正常調動。三任總裁每屆任期為時四年,在任期間對阿里雲發揮的作用不同。現在,接力棒交到了張勇手上。放眼整個阿里集團,張勇自2015年開始任阿里集團CEO開始,每年“雙11”後,阿里都會進行一次組織架構大調整,這些調整與業務發展需求直接相關。

張勇信奉組織為戰略和業務服務的管理原則,“要用生產關係的先進性來驅動先進生產力的釋放,用組織的創新去驅動業務的創新”。

企業戰略調整的背後邏輯是一號位者的領導哲學。張勇曾說:“企業管理、組織設計道理一樣。畫一張理想的組織結構圖,我認為不成立。我們永遠面臨特定的歷史階段,看有沒有合適的人。沒有合適的人是常態,完全合適非常難。永遠要根據手裡有幾張牌,有幾個王、你有幾個K,就怎麼打,怎麼佈局。”

“為了無法計算的價值”,阿里雲原智慧總裁張建鋒曾介紹說,阿里雲和其他雲廠商的區別就在於大家怎麼看待下一階段的雲計算發展方向這個關鍵問題。

阿里雲開始走到“舞臺中央”

立於2009年的阿里雲,目前成長為一個龐然大物,為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開發者和政府機構提供雲計算和智慧服務。

回顧阿里雲的成長史,其發展速度不可謂不快:2009年,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成立;2013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對外提供5k雲計算能力的公司;2014年,阿里雲海外資料中心開服,成為中國第一家提供全球雲計算服務的公司;2015年,阿里巴巴啟動“中臺戰略”,構建“大中臺、小前臺”;2017年,成為奧運會全球指定雲服務商,阿里巴巴達摩院成立,進行核心基礎技術研究;2019年,阿里雲戰略升級為阿里雲智慧,阿里巴巴核心系統100%遷移到阿里雲,平頭哥釋出首款AI晶片含光800。

進入2020年,阿里雲再次迎來重要變陣:阿里宣佈雲釘一體戰略,將釘釘與阿里雲全面融合,形成“基礎設施+介面”模式;2021年,阿里雲釋出第一款自研CPU晶片倚天710,攻克下造芯長征的艱難一役,目前,倚天710例項已經在多家網際網路科技公司中大規模應用;2022年,阿里雲推出里程碑式技術“雲基礎設施處理器CIPU”,在資料中心內部替代CPU成為雲計算的管控和加速中心。至此,阿里雲形成了以“飛天+倚天+CIPU”的技術壁壘,奠定了其在全球雲計算領域的技術領先者地位。

雖然在技術層面實現了重要突破,躋身世界一流水平,但阿里雲的財務表現並不樂觀:2020年Q3,阿里雲營收增速62%;2021年Q3,增速下降到33%;到2022年Q3,增速首次降到個位數,只有4%。

2023財年第二季度(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阿里集團營收2071。76億元,其中中國商業分部營收1354。31億元、國際商業分部營收157。47億元、本地生活服務分部營收130。73億元、菜鳥分部營收133。67億元、雲業務分部營收207。57億元、數字媒體及娛樂分部營收83。92億元,阿里雲已成為阿里集團的第二大營收板塊。在中國商業分部營收增長停滯後,阿里雲被視作整個阿里集團的最大增長機會。

目前,阿里巴巴目前形成了以消費、全球化和雲計算為核心的三大戰略,阿里雲不僅是集團的技術基底,也逐漸進入整個集團的戰略中心。因此,張勇親自擔任阿里雲總裁,就不足為奇了。

這次張勇親自掛帥,想必阿里雲將會被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以加碼其發展,阿里雲在新年的成長動作值得期待。

以下為張勇給阿里雲員工的內部信:

各位阿里雲智慧的同學,

這是我第一次以阿里雲智慧總裁的身份給你們寫信。

阿里雲的誕生和成長,正是阿里巴巴敢為人先、勇於探索的創新實踐,更是檢驗我們「從客戶中來,到客戶中去」的戰場。「客戶第一」的價值觀,從來都不是高高掛在公司牆上的標語,而是支撐我們每一天獲得成長的基石。客戶的成功,就是阿里雲的成功。沒有客戶的信任,就沒有阿里雲的今天,更不會有阿里雲的未來。

我們的數百萬客戶,包括創業公司、大型企業、政府機構和公共服務部門。我們的業務型別,決定了我們必須將客戶的信任視為生命。一旦信任缺失,客戶可以隨時離開我們。唯有日積月累的客戶信任,才可以讓我們真正在市場中保持領先優勢,才能讓我們擁有持久的核心競爭力。任何故障的發生,對阿里是萬分之一、百萬分之一的機率,一旦發生在每個客戶身上就是百分之百。我們必須急客戶所急,想客戶所想,既主動解決客戶看得到的問題,更要把客戶尚未感知到的風險防患於未然。要做到這些,阿里雲不僅需要持續追求技術的先進性,用自主研發、技術持續領先的雲計算作業系統來服務好客戶;我們同時也需要經營管理上的先進性,需要基於自身的工作方式,服務客戶的方式,對風險的甄別和處理方式等等,形成另外一套能夠支撐阿里雲這個由上萬名同學組成的龐大組織同時高效運轉的智慧化作業系統,在這套作業系統上,也同樣能做到全球領先。

我相信每一位阿里雲的同學,都對上述這些感同身受。阿里雲成立13年以來,透過持續提供可用性高、效能穩定、安全可靠的產品,收穫了更多客戶,也獲得了「亞洲第一、全球第三」的認可。這離不開歷任阿里雲總裁的信念和投入,更離不開每一位阿里雲同學「因為相信,所以看見」的全力付出。

我更相信,唯有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唯有對客戶的承諾比以往更為堅定,唯有專注於客戶的創新不減,唯有堅持客戶信任不可辜負的執念,我們的阿里雲才能走得更好,走得更穩,走得更遠!

期待與大家一起並肩作戰,共同打造阿里雲的未來!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阿里雲智慧總裁

逍遙子

2022。12。29

文:星洛

/

資料猿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