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寵臣喜得兒子,卻因說錯話丟掉性命,一場蓄謀已久的鬥爭!

這個故事講的是唐玄宗一朝內廷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 一邊是家奴出身的寵臣,代表人物是王毛仲。 一邊是得勢的宦官,代表人物就是日後權勢熏天的大宦官——高力士。

唐玄宗寵臣喜得兒子,卻因說錯話丟掉性命,一場蓄謀已久的鬥爭!

王毛仲,何許人也?他的一生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從奴隸到將軍。而且,這個將軍還不是一般的將軍,是深受皇帝寵幸的國公級別的大將軍!王毛仲是一個出身不好,但一輩子運氣都很好的人。

王毛仲的父親是高麗人,估計是高麗被滅後加入了唐軍,後來犯了罪,官職被削,家屬也被籍沒為奴,所以王毛仲從小就成了奴隸。

可是,當奴隸對王毛仲來說,並不是厄運的開始,而是他一生好運的起點。

因為他的主人不是別人,是臨淄王李隆基。王毛仲跟著臨淄王,成天鬥雞走馬,飛鷹逐兔,吃香的喝辣的,基本上沒吃過一天苦頭。名為奴隸,事實上不亞於王公子弟。

唐玄宗寵臣喜得兒子,卻因說錯話丟掉性命,一場蓄謀已久的鬥爭!

後來李隆基發動的兩次政變,作為貼身家奴,他責無旁貸跟著主子幹就完了。不過在唐隆政變中不知為何王毛仲當了逃兵,可出人意料的是,李隆基居然原諒了他,還讓他跟其他功臣一樣當了禁軍將領。

到了先天政變時,王毛仲學乖了,很是替主子李隆基出了一把力,事後拜輔國大將軍、左武衛大將軍,賜爵霍國公,實封五百戶,從此脫胎換骨,由一個卑賤的家奴變成了人人敬畏的帝國功臣和當朝顯貴。

唐玄宗寵臣喜得兒子,卻因說錯話丟掉性命,一場蓄謀已久的鬥爭!

打天下要功臣,坐江山要忠臣。開元初期,玄宗為了鞏固皇權需要,採納姚崇主張,開始清理和他一起參與政變的功臣集團,功臣紛紛從高位上下來。比如郭元振,張說,王琚,劉幽求、鍾紹京等等,一個個遭到流貶、外刺、罷相。

按說王毛仲也是在劫難逃,可他非但沒被罷黜,反而活得比以前更為滋潤。

說到底,還是他的“家奴”身份救了他。因為他從小跟隨在玄宗左右,和玄宗的感情特別深,而且最重要的是——像他這種出身的人,在朝中沒有根基,在政壇上沒有勢力,所以不會讓玄宗覺得有什麼威脅。

功臣集團被清理掉後,作為少數幾個在朝的功臣之一,王毛仲更加得寵,經常與諸王、姜皎等人奉召入宮,在“御幄前連榻而坐”,與天子聚會宴飲。

據說玄宗要是一天見不著他,就會悶悶不樂,若有所失;一旦見了他,立馬笑逐顏開,趕緊拉他一塊飲酒作樂,有時候甚至玩到通宵達旦。

王毛仲從玄宗那裡獲得的賞賜,有“莊宅、奴婢、駝馬、錢帛”等等,可謂應有盡有,“不可勝紀” 《舊唐書·王毛仲傳》

王毛仲的正妻,本來已被封為霍國夫人,後來玄宗又賜給王毛仲一個小老婆,不僅在名分上與元配並列,而且連封號都共享。每次入宮朝謁,兩個夫人總是成雙入對,共承恩遇,別人領一份賞賜,王毛仲卻能領雙份。這兩個老婆生下的幾個兒子,小小年紀就被授予五品官職,且常常與太子一起遊玩,貴如皇族後裔。

說起王毛仲所享的榮寵,還有一件事不可不提。

那是在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冬,王毛仲的大女兒要出嫁,滿朝文武爭相送禮,都想借機巴結這位天子寵臣。玄宗也非常關心,問他還有什麼需要,王毛仲拜謝說:“臣萬事已備,就是有一兩個客人請不來。”這個客人就是宋璟。

他一向清高耿介、不阿權貴,後來還是唐玄宗親自邀請,宋璟才勉為其難參加了,能讓從不應酬的宋璟來晃這麼一下子,王毛仲的面子已經是夠大了。

唐玄宗寵臣喜得兒子,卻因說錯話丟掉性命,一場蓄謀已久的鬥爭!

當今天下,能請得動宋璟的人,除了皇帝還能有誰?並且,能夠讓皇帝出面幫忙請客的人,除了王毛仲,還能有誰?

王毛仲在玄宗心目中的地位,於此可見一斑。

他的榮寵若此,絕不僅僅是靠運氣,也不僅僅是靠他的家奴身份,還有一項李隆基非常看重的貢獻——養馬。

有多重要呢?因為他的主要職責就是為中央禁軍和帝國的邊防部隊提供戰馬。在古代,騎兵的地位和作用就相當於現代的坦克。在現代的常規作戰中,沒有坦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冷兵器時代,沒有騎兵同樣是不可想象的。所以,王毛仲當時職業,要放在今天,就是陸軍總裝備部的部長。

從單純的技術角度而言,王毛仲在這個職位上的貢獻大小,將直接決定帝國軍隊戰鬥力的強弱。

王毛仲確實是個人才,接手養馬後,短短十餘年間,戰馬數量迅速回升到四十三萬匹,將近翻了一番,其貢獻不可謂不大。

為了展示王毛仲的工作成績,同時也為了向四夷炫耀帝國的軍事實力,玄宗東封泰山之時,特意命王毛仲精選了數萬匹良馬,

“每色為一隊,望之如雲錦” 《舊唐書·王毛仲傳》

在前往泰山的路上淋漓盡致地炫了一把。封禪禮畢,玄宗又加封王毛仲開府儀同三司(文散官一級,從一品),以此表彰他在蓄養戰馬上的功勞。自玄宗即位以來,獲得這個頭銜的人只有四個:王皇后的父親王仁皎,宰相姚崇、宋璟,還有一個就是王毛仲。能和這三個人同授此官,足見王毛仲所獲的榮寵之深。

王毛仲在玄宗跟前紅得發紫,自然會引起別人的嫉妒。那就是和他出身都為奴才的宦官。在當時,最嫉妒王毛仲的人,莫過於宦官首領高力士了。

唐玄宗寵臣喜得兒子,卻因說錯話丟掉性命,一場蓄謀已久的鬥爭!

“中官們妒其(王毛仲)全盛逾己。”《舊唐書·王毛仲傳》

高力士是李隆基的心腹和忠實奴僕。先天政變中,高力士因參與誅殺太平一黨,事後擢升右監門將軍,知內侍省事,相當於宦官總管。從此,高力士風生水起,日益顯赫。

而王毛仲呢,對宦官天然本能反感。

“中官居高品者,毛仲視之蔑如也;如卑品者,小忤意,則挫辱如己之僮僕。”《舊唐書·王毛仲傳》

這段話的意思是:對那些品階高的宦官,王毛仲往往把他們當成空氣,視而不見;而對於那些官階小的宦官,王毛仲則動不動就喝斥辱罵,簡直把宦官當成了自家的奴僕。總而言之就是兩個字:蔑視。

在他權勢熏天時,高力士自然敢怒不敢言,可高力士有的是耐心,他要等王毛仲自己犯錯。

果然,王毛仲沒讓高力士失望,他被寵得確實忘乎所以了,有意無意地讓自己手中的權力無限擴張了。他與當年跟隨玄宗搞政變的那幫禁軍將領,如葛福順、李守德等數十人走得越來越近,這些禁軍將領全都成了他的鐵桿擁躉,人人唯其馬首是瞻。其中,葛福順還跟王毛仲結成了兒女親家。

這幫人依仗王毛仲在朝中的權勢,恣意妄為,橫行不法,朝廷有關部門也只能睜一眼閉一眼,壓根不敢過問。

唐玄宗寵臣喜得兒子,卻因說錯話丟掉性命,一場蓄謀已久的鬥爭!

他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已經有了交結朋黨的嫌疑,甚至已經嚴重逾越了自身權力的邊界。

這分明意味著,王毛仲和這幫人已經對玄宗構成了潛在的威脅!這幫具有政變經驗的高階將領把他奉為老大,那王毛仲的能量豈不是無人能及了?一邊聯結著朝臣,一邊又控制著禁軍,萬一他生出什麼野心,那玄宗要拿什麼來防他?

作為唐玄宗的心腹,高力士委婉說過幾次,可是讓他百思不得其解,不管王毛仲如何“驕恣日甚”,李隆基卻依舊“每優容之”。《資治通鑑》卷213

當然,高力士此人生性謹慎,城府極深,在王毛仲權寵正盛的這個時候,他是不會隨便動手的,更不會輕易暴露自己。

其實,對王毛仲恃寵生驕的表現,玄宗也不是毫無警覺。當王毛仲開口跟他討要兵部尚書一職時,玄宗就一口回絕了。

而玄宗之所以一直沒有對王毛仲採取措施,是因為王毛仲在朝中已經形成了一定勢力,並且背後又有一大幫禁軍將領支援,如果玄宗考慮不周,草率行事,就有可能激發事變。

君臣都在等王毛仲犯錯。

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年底,機會終於來了。王毛仲又有了弄璋之喜——他老婆又生了個兒子。孩子出生三天後,玄宗讓高力士前去賀喜,不但賞賜了一大堆酒肉、金帛,還授予這個嬰兒五品官職。高力士強作歡顏地到王毛仲府上恭賀了一番,回宮覆命時,玄宗問他:“毛仲高興吧?”

唐玄宗寵臣喜得兒子,卻因說錯話丟掉性命,一場蓄謀已久的鬥爭!

高力士不緊不慢地答道:“毛仲抱其襁中兒示臣曰:‘此兒豈不堪作三品邪?!’”(《資治通鑑》卷二一三)

王毛仲抱著襁褓中的嬰兒對臣說:“這個孩子難道不應該封三品嗎?!”

玄宗聞言,頓時勃然大怒:“王毛仲這個狗奴才!當年誅殺韋氏的時候,這小子就首鼠兩端,躲得無影無蹤,朕都沒有怪他,如今竟敢為了一個小孩子埋怨我?!”

唐玄宗寵臣喜得兒子,卻因說錯話丟掉性命,一場蓄謀已久的鬥爭!

“皇上聖明!”高力士湊前一步,壓低嗓門說,“北門禁軍這幫奴才,勢力太大,而且跟王毛仲勾結在一起,若不盡早剷除,必生大患!”

王毛仲等人的末日就降臨了。 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正月,玄宗下詔,以“不忠”和“怨望”為由,將王毛仲貶為瀼州(今廣西上思縣)別駕。

同日,葛福順、李守德、唐地文、王景耀、高廣濟等禁軍高階將領,也全部被貶為邊遠各州的別駕;王毛仲四個年長的兒子,均被貶為邊荒地區的參軍;此外,還有數十個朝臣遭到了株連。

不久,王毛仲行至永州(今湖南永州市),被玄宗派出的使者追上,就地縊殺。

這場寵臣與宦官的對決,以寵臣的徹底失敗和宦官的全面勝利告終。

隨著寵臣勢力的垮臺,宦官集團的勢力更為強大,作為宦官首領的高力士更是權傾中外。凡四方進奏文表,都要先經他過目,再上呈玄宗;有些事情他認為無須上奏,便可自己“專決”。玄宗對他極度信任,曾公開表示:“力士當上(值班),我寢乃安!”(《新唐書·高力士傳》)

由於王毛仲死後,高力士一枝獨秀,所以玄宗內廷的權力鬥爭總算落下了帷幕。

喜歡文章加個關注,歡迎轉發收藏。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