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怎樣節約飯菜的看看清代皇帝用膳後剩菜的處理方法

觀古今看世界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每家每戶在過年時基本都要全家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團圓飯。頭一天吃團圓飯是幸福的,雞鴨魚肉滿滿當當的擠了一桌子,讓人食指大開。可是因為菜太多一次根本吃不完,而為了不浪費糧食只能接著吃剩菜,然後就這麼吃了三四五六天,硬是把人給吃傷了。一家子幾口人吃一桌菜都會有剩餘,那麼古代皇帝一個人吃一席菜所剩的食物就更多了。

古代是怎樣節約飯菜的看看清代皇帝用膳後剩菜的處理方法

在古代,皇帝所享用的飲食叫御膳。雖然不同朝代有不同的飲食風味,但歷代皇帝對飲食的要求都是極高的。因此,御膳一般製作精細,專門由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廚師料理,菜品繁複,種類多樣。在清朝,皇帝的御膳每頓有120道菜餚,一天所用的食材有22斤盤肉,2只羊,5只雞,3只鴨,19斤時令蔬菜,1斤豬油,6斤蔥,60個蘿蔔,100斤鮮牛奶以及240個餑餑,連各種日常調味品都要3斤。如此多的食材都做成精緻的菜餚,是肯定吃不完的。即使後因國庫虧空而減少了菜譜,將120道菜減為24道菜,對皇帝一個人來說依然不可能吃完。而且等到慈溪獨攬大權後,又恢復了百道菜品的規矩,每頓御膳都需要耗費200銀兩。

古代是怎樣節約飯菜的看看清代皇帝用膳後剩菜的處理方法

除開御膳不談,皇帝用膳也是有規矩的。清朝皇帝一天用膳兩次,宮中正餐有早膳和晚膳,分別為早上6時至7時和中午12時至下午2時。時辰一到,由皇帝身邊的御前侍衛向御膳房傳膳,等菜品上齊,太監會按規定佈置好菜點,在每道菜品上插試毒銀牌檢驗,並用試吃工具先行品嚐,檢視菜品是否有毒。經過驗膳、嘗膳等必需程式後,皇帝才開始享用。用膳時,皇帝坐北朝南,面前巨大的桌子上佈滿精美的菜餚。太監會輪番報菜名,有皇帝喜歡的,太監便會將菜品端到皇帝近前,盛入皇帝碗碟中。不過皇帝用膳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菜不過三口”,意思是每道菜最多吃三口。一道菜嘗過三次,太監就會立刻把這道菜撤下,為的是避免暴露皇帝的喜好,被有心人利用。

古代是怎樣節約飯菜的看看清代皇帝用膳後剩菜的處理方法

綜上可知,皇帝的御膳每頓必定會剩下很多飯菜。而這些都是珍饈美饌,棄之可惜,該怎麼處理呢?一是賞賜給皇帝的臣子嬪妃。皇帝用膳時或用膳後,忽然念起某位大臣、嬪妃,就會將膳食賜下。雖然實際上是皇帝的剩菜,但也是一種恩賜,對大臣嬪妃來說都是一種榮譽。

古代是怎樣節約飯菜的看看清代皇帝用膳後剩菜的處理方法

二是將剩餘的菜品進行倒賣。皇帝賞賜的菜品不多,也不會每次都賞,因此還會有大量的剩菜囤積。這時候,御膳房的太監宮女們則會透過特殊的途徑,將這些剩菜剩飯倒賣出宮。因為這些御膳都是精品,並且皇帝每道菜嘗不過三口,菜品的損壞也不是很多,所以銷量非常的好。發展到後來,倒賣御膳已經成為一個成熟的產業鏈:菜品完好的會送到飯館二次加工銷售,次等的會做成大鍋飯便宜出售,無論怎麼處理都是一本萬利。

古代是怎樣節約飯菜的看看清代皇帝用膳後剩菜的處理方法

在讚歎古代人民的聰慧時,也要看到封建王朝的腐敗。清朝的中央集權高度發展,皇帝極其奢靡的生活是靠壓榨人民的血汗而來的,即使有一部分人因為皇帝的鋪張浪費而取得了謀生的法子,可更多的人民依然在過著貧窮的生活。本文作者原創,圖片來源於網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