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獵兇猛,莫三比克的大象不敢長象牙了

一項最新的科學研究表明,莫三比克嚴重的象牙偷獵,導致了該地區大象向“無牙”方向進化。該研究結果於10月21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從197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莫三比克約90%的大象被交戰雙方屠殺。偷獵者出售象牙以資助政府軍和叛亂分子之間的衝突。到了2000年代初,莫三比克的大象數量從戰前的從2500多頭下降到200頭左右。

在戰爭之前,莫三比克的戈龍戈薩國家公園( Gorongosa National Park )中大約

18.5%

的雌象是自然無牙的。但科學家發現,自20世紀90年代初出生的大象中,這一數字已上升到

33%

。在如今的戈龍戈薩公園,半數雌象沒有象牙,這表明偷獵的倖存者已將這種特性傳給了它們的雌性後代。

盜獵兇猛,莫三比克的大象不敢長象牙了

狩獵導致動物形態變化早有先例。例如,在長達二十年的“戰利品狩獵”之下,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的大角羊(Ovis canadensis)的角的大小下降了20%,而捕魚也被認為使一些魚類的體型變小。

研究人員在對7頭長有象牙的雌性大象和11頭沒有象牙的雌性大象的基因組測序後發現,“無牙”的趨勢與X染色體上的一個突變有關。該突變對雄性大象是致命的,會導致擁有該突變的雄性大象在子宮內不能正常發育,而在雌性大象中,它是顯性的。

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的保護專家克里斯·達裡蒙特(Chris Darimont)告訴《自然》:“這為我們敲響了警鐘,讓我們認識到人類也能主導地球上的進化。”

該研究的共同作者,普林斯頓大學的羅伯特·普林格教授說,這一發現可能對大象產生長遠影響。儘管沒有象牙的大象會逃過偷獵,但由於無象牙的特徵對雄性後代是致命的,因此總體上可能會有更少的雄性大象出生。這可能會減緩莫三比克的大象種群的恢復速度,目前,戈龍戈薩國家公園的大象數量剛過700頭。

這一情況可能導致的另一個連鎖反應是自然景觀的改變。透過觀察大象糞便中的DNA,研究人員瞭解到,有牙和無牙的大象吃的植物也不相同。此外,由於大象的日常生活非常依賴象牙——獲取食物、挖洞取水、保護安全,沒有象牙的大象該如何生活,科學家們尚不清楚。

普林格爾教授說:“面對盜獵,無牙可能是有利的。但這是有代價的,而這代價依然是生命。”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