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板上雕花!這位鉗工以手眼為“尺”,什麼異形模具都難不倒他

銼刀、鋸弓、衝頭,每天長達8小時的銼刨磨鑽,零件之間縫隙精度必須控制在0。02毫米以內,這是武漢中原電子集團有限公司模具鉗工劉亞林的日常工作。

幹鉗工16年,劉亞林練就一身絕活:不需要測量工具,他的眼睛就是一把“尺子”,可肉眼測出半徑在5釐米以內的圓弧角,完成模具修配。

12月2日,在武漢中原電子集團有限公司模具車間,劉亞林向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展示絕活兒。

鋼板上雕花!這位鉗工以手眼為“尺”,什麼異形模具都難不倒他

在毫釐之間追求銼削極致

一套模具,一張工作臺,劉亞林一站就是一整天。

“我們最常用的是銼刀,如果坐著幹活是使不上勁的。”劉亞林對記者說,他乾的活以精密注塑模具和衝壓模具為主,對精確度要求極高,這麼多年他早已習慣站著工作。

劉亞林手上正在開發的是基座注塑模具,一款異形結構的模具,底座上有16個觸片,“每個觸片的厚度僅有0。1毫米,鑲嵌時需要嚴絲合縫。”

鋼板上雕花!這位鉗工以手眼為“尺”,什麼異形模具都難不倒他

劉亞林的工友介紹,一般做模具前,都需要用尺子等測量工具進行定位,但劉亞林已經熟練到部分產品不用測量工具輔助。

肉眼修圓弧角,是劉亞林最擅長的活兒。他可以不用測量工具,15分鐘完成修配。而一般的師傅在使用測量工具的條件下,還需要半小時。

“這都是長期積累的經驗,沒有取巧的辦法。”劉亞林回憶道,16年前,他剛進廠時也是要先劃線、邊測量邊加工。

為了提高技藝,他主動加班進行銼削訓練,手被磨具劃傷是常有的事,但他從來不用創口貼,更不會用手套,怕影響手感。從當學徒工到成為“武漢市技術能手”,他只用了不到3年的時間。

如今,他的手的指紋幾乎被磨平。忙的時候,平均每3天就要開發一套模具。

“讓經手的每一件模具儘量完美,這樣才能保證量產時的生產效率和質量。”劉亞林話語質樸。

為減少0.001毫米誤差,一套模具做了一個月

一個4毫米的成品模具,不足硬幣大小,劉亞林小心翼翼地向記者展示。

鋼板上雕花!這位鉗工以手眼為“尺”,什麼異形模具都難不倒他

“別看這模具形狀普通,為了解決它跳步導致累計誤差的問題,我用了一個月時間。”劉亞林介紹,這款精密跳步模是他職業生涯中,開發耗時最長的模具之一。

所謂跳步模,就是採取分步加工完成的辦法制作的模具。

“分步加工,工序複雜,中間就存在累計誤差的問題。”劉亞林說,在試模過程中,合格率低令他十分沮喪。

為解決累計誤差,他將計量單位由“絲”(0。01毫米)精準到“μ”(0。001毫米),找到最大公差範圍。

在一個月的時間裡,他嘗試各種方法,最終利用原有凹模嵌入鑲件以及調整導板的辦法消除累計誤差。

經過他的努力,合格率後期達到100%,生產效率大幅提高。

“每一套新的模具對我來說都是挑戰,只有不斷接受挑戰才能積累更多經驗,做到心中有數。” 劉亞林說。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婷 通訊員 付向東)

編輯:肖夢吟

【來源:湖北日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舉報/反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