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高原上的野犛牛,幹倒狼群和棕熊,還跑去牧民家拐“老婆”

在我們的大西南,青藏高原的西北,有一片廣袤的高地,這也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地貌單元,它就是藏北高原,也叫羌塘,這塊高地的面積接近6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6個江蘇省的大小。

這裡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屬於青藏高原最高的區域,山地、丘陵、平原交織錯落,層次分明。這裡雖然常年高寒,綠植稀少,但是一望無際的黃土,加上遠處的雪山,藍藍的天空,卻也是另一番美景。這裡因為氣候寒冷乾燥,空氣稀薄,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的禁區,即使是交通非常發達的今天,也只有少數遊牧民族在羌塘的邊緣活動。

而這裡因為人類活動少,卻是動物們的天堂,藏羚羊、藏野驢、藏原羚、盤羊、狼、棕熊、藏狐、野犛牛等動物,在這裡上演著一場永不謝幕的生命狂歡。而藏犛牛則是這裡最為震撼的生物,大約有1。1-2。1萬頭,是可可西里的6倍多。

藏北高原上的野犛牛,幹倒狼群和棕熊,還跑去牧民家拐“老婆”

01耐旱、耐旱、負重,它們是我國特有的物種,也是高原人類生活的依託

野犛牛,也稱為“豬生牛”,在藏語中,人們稱為“吉雅克”,就是因為它們的叫聲跟豬一樣。

野犛牛的四肢非常強壯,體長可達2。5米左右,尾巴長度接近1米,肩高1。7米左右,成年後,它們的體重能達到500公斤以上,在高原上,絕對是屬於重量級的成員,它們棲息在3000-6000米的高原草甸、高原草原、盆地及荒漠草原等非常惡劣的環境中,主要的食物就是各種草類、苔蘚。

雖然是食草動物,但是它們的牙齒非常堅硬,鼻鏡小,

這樣的鼻子也是長期適應高寒缺氧環境進化出來的,

而因為食物較少,它們的嘴巴也進化得嘴唇很薄,方便它們快速舔食收集地上的苔蘚,加上舌頭的肉齒,地上再硬的植物,

它們也能吃進去,這樣的進食能力,能夠讓它們在高寒缺少綠色植物的生存環境中,獲取足夠多的食物,維持龐大的身體所需要的能量。

藏北高原上的野犛牛,幹倒狼群和棕熊,還跑去牧民家拐“老婆”

為了適應海拔高、氣壓低、缺氧環境,野犛牛除了鼻子特殊外,

它們的胸部發育也非常好,

氣管較短,而且很粗,軟骨環間的距離大,跟狗的氣管相似,這樣的身體構造能夠讓它們適應快速呼吸。

再來看看它們禦寒的本領,身上長長的毛都快拖到地上,其保暖功能就自然不用說了,它們的皮也是非常的堅硬,在少數遊牧民族中,有牧民用野犛牛的皮來做切菜的板子,

這堅硬程度可想而知。

牧民現在養的家犛牛就是透過馴化野犛牛而來的,犛牛肉和犛牛奶作為高質量的蛋白質和熱量來源,成為了牧民的主要食物,是遊牧民族能在高寒缺氧地帶生存下去的重要依託,而皮毛則是非常重要的禦寒材料。

藏北高原上的野犛牛,幹倒狼群和棕熊,還跑去牧民家拐“老婆”

02野犛牛中的佼佼者——金絲野犛牛,被奉為高原“神牛”

1897年,英國上尉亨利·迪西結束了在印度9年的軍旅生涯後,便進入青藏高原探險,在那裡,他看到了成群的野犛牛,大多數是黑色的,也看到了極少數的棕黃色野犛牛,當時的他並不清楚,自己看到的就是金絲野犛牛,它們是藏北高原最為獨特的存在,

以至於到今天,科學家們還在爭論,金絲野犛牛是否應該是一個獨立的亞種。

藏北高原上的野犛牛,幹倒狼群和棕熊,還跑去牧民家拐“老婆”

而在當地藏民中,還有一個關於金絲藏犛牛的傳說,扎向前雪山,作為金絲野犛牛的核心活動區之一,位於它東方的布耶雪山是它的妻子,當年,妻子嫁給它時,帶來了7只金絲野犛牛作為嫁妝,這就是金絲野犛牛的來歷。因此,當地藏民將金絲野犛牛視為神靈,將它們稱為高原神牛。

後來,科學家透過對金絲野犛牛和黑色野犛牛的基因對比,

發現金絲野犛牛的基因差異比黑色野犛牛內部的基因差異要大,這也就證實了它們的獨特性和稀缺性。

藏北高原上的野犛牛,幹倒狼群和棕熊,還跑去牧民家拐“老婆”

成年雄性金絲野犛牛肩高在一米七以上,體重超過1000斤,厚實的皮毛、強大的肺活量、粗壯的四肢和一對攝人的大角,

這一切彷彿都是為荒野而生,而細胞體積更小,單位體積內血液數量更多,攜氧量是家犛牛的數倍,

彷彿它們身體內的每一個血細胞都是為高原缺氧而定製。

03雖然不那麼靈活,不惹事,但也不怕事,輕鬆幹倒狼群和棕熊

在野犛牛生活的區域,藏羚羊、藏原羚、狼、棕熊等動物眾多,但是要比戰鬥力,自然是狼群和棕熊,可也不是野犛牛的對手。

野犛牛身體粗壯,加上那一對尖角,雖說靈活性差那麼點,可並不影響大局,碰到敵人,野犛牛先會豎起長長的尾巴,警示敵人:不要輕易惹我,不然有你的好果子吃。如果是個識趣的傢伙,那就乖乖撤退了,但如果遇到不識趣的傢伙,幹一架就好了。

藏北高原上的野犛牛,幹倒狼群和棕熊,還跑去牧民家拐“老婆”

當然,野犛牛不會去單打獨鬥的,畢竟屬於群居動物,通常20-30只在草原遊蕩,

看見敵人,雄性野犛牛先出來迎敵,頭朝下,尾巴朝上,用角頂,趕走天敵,而母牛則會將小野犛牛團團圍住,保護幼崽。

有人親眼看見四頭惡狼攻擊野犛牛群體,雄性先出來禦敵,上十頭成年雄性將惡狼圍住,集體用角衝向惡狼,幾個回合下來,惡狼感覺勝券不大,灰溜溜的逃跑了。

如果是棕熊來了,野犛牛群也不懼怕,只要齊心協力,同樣幹翻棕熊。

藏北高原上的野犛牛,幹倒狼群和棕熊,還跑去牧民家拐“老婆”

當然,野犛牛很少主動攻擊人,遇到人類,也會主動避讓,總是一副端莊、憨厚的樣子,可如果是落單了的雄性,性情就是比較兇狠暴力,會主動攻擊人類和其他動物,直到精疲力盡死亡位置。

野犛牛和棕熊、藏羚羊也被稱為羌塘草原三劍客。

04野犛牛混進牧民的犛牛群中,趁牧民不注意就拐跑雌性當“老婆”

每年的9月到11月,是野犛牛的發情期,這期間的雄獸會變得非常兇猛,為了找到“老婆”,雄性之間會發生非常激烈的鬥爭。

在娶“老婆”爭鬥中,如果勝出了,勝利者就會率領20多隻雌牛一起活動,而失敗者就只能是偷偷的跟在後面,尋找機會交配,而有一些就會離開群體,去另找新歡。

藏北高原上的野犛牛,幹倒狼群和棕熊,還跑去牧民家拐“老婆”

奈何“僧多粥少”,那些戰敗的野犛牛為了完成交配,也是煞費苦心,它們會趁機混入山下的家犛牛群體中,尋找機會與家犛牛完成交配,這樣一來

,原本已經馴化的家犛牛,與野犛牛雜交生下的後代,野性十足,很多都是牧民駕馭不了的。

更有甚者,直接將家犛牛帶回了山上,做了壓寨夫人。

就這樣,誕生了很多“混血牛”,但這並不是什麼好事,這樣的雜交導致了野犛牛野性的弱化,同時對自然災害的抵抗力也在削弱。

目前,混血牛的數量已經達到了一兩千頭,警鐘在不斷敲響,如此反覆,混血牛的數量增加,勢必影響野犛牛的種群特性,

長此以往,這個物種將失去它們本來的面目。

藏北高原上的野犛牛,幹倒狼群和棕熊,還跑去牧民家拐“老婆”

05結語

混血牛的產生,終歸還是因為人類活動深入了野犛牛的生存區域,保護野生動物最好的辦法,就是儘量減少人類的影響。

將家畜帶和保護區隔離開一段距離,在保護區邊緣不設家畜帶,或許是解決野犛牛和家犛牛混血的最好辦法了。

本文由趣聊科學原創,歡迎點贊、轉發、評論,請關注@趣聊科學,帶你一起了解更多的趣味動物知識。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