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高頻下的計時碼錶

時間到了1969年,製表界正在準備放棄機械高頻,而是尋求替代方案——適用於工業超高頻調節機制。保羅華率先朝這個方向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圍繞高頻振動叉創造了一個Accutron機芯。可以說,石英將把製表帶入一個新時代。技術的進步使得深度精密切割成為可能,並且先前由專業工匠在放大鏡下手工切割的石英條現在可以在工業上生產。比賽結束了。1967年,瑞士納沙泰爾的CEH電子鐘錶中心推出了Beta 21機芯。1969年12月25日,精工釋出了第一款連續生產的石英錶——Astron。

長期以來,石英已成為主流,但機械正在悄然迴歸。只有少數品牌真正解決了高頻手錶批次生產的問題。Zenith是標誌性El Primero機芯的領導者,Foudroyante 1/10秒計時碼錶(2010)的推出使該品牌更受歡迎。早在2006年,TAG Heuer就推出了Calibre 360機芯,讓機械高頻迴歸公眾視線。手錶的計時精度為1/100秒,因為額外的模組裝載的擺動頻率高達每小時360,000次(50 Hz)。當然,豪雅並不是唯一掌握機械高頻的製表品牌。同樣在2006年,Audemars Piguet推出了一款新的高頻擒縱系統,靈感來自18世紀法國製表師羅伯特羅賓,但這種新穎的解決方案並沒有像預期的那樣成功。2010年,寶璣推出了XXII型計時碼錶,每小時振動72,000次(10赫茲),並且沒有潤滑矽平衡和擺輪遊絲。

機械高頻下的計時碼錶

沒有人預料到兩款TAG Heuer手錶在整個行業中都呈現出顛覆性的創新。第一款是帶有兩個天平的Calella Mikrograph自動計時碼錶,其中一個具有28,800次/小時(4 Hz)的行程時間,另一個具有360,000次/小時(50 Hz)),用於計時。第二款是Mikrotimer Flying 1000概念腕錶,這是一款革命性的原型機,採用類似於運動計時器的速度調節機構,定時精度為1/1000秒。萬寶龍不甘示弱。在2012年日內瓦國際高階鐘錶沙龍(SIHH 2012)上,推出了TimeWriter II計時碼錶。這款手錶配備兩種不同的振動頻率平衡,定時精度也是1/1000秒。看起來製表品牌已經全面,但仍有一些成員相信擒縱機構的潛力。我相信通常理想的槓桿式擒縱機構遠非最終的解決方案。新系統將更精確,使用更少的能量,並具有更好的摩擦效能(改善潤滑,即使沒有潤滑)。近年來最有效的解決方案之一是喬治丹尼爾斯(George Daniels)開發的,他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英國人,他的研究激勵了一代有抱負的製表師。喬治丹尼爾斯最成功的發現之一是同軸擒縱機構(值得一提的是,查爾斯法索從德國德累斯頓到美國的擒縱機構也是如此)。

在獲得George Daniels的技術後,OMEGA自1999年以來一直在為工業生產做準備。目前,幾乎所有歐米茄高階機械錶都配備了同軸擒縱系統。該品牌在這20年中還進一步改進了同軸擒縱機構。矽(Si14)擺輪配有水平放置的調節螺絲和矽遊絲,具有出色的抗磁效能。脈衝齒也被修改為“斜線”形狀以提高效率。這種創新的擒縱機構,原始設計師在沒有潤滑的情況下執行,當然最終的解決方案不是。總的來說,透過調節,同軸擒縱機構可以長時間保持令人滿意的效能,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解決方案。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