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任正非與李一男的第二回合

從親自領隊“打港灣”,到在汽車領域狹路相逢,任正非又一次站在了李一男的對立面。這一回,李一男是否會重蹈覆轍?又或者將使出怎樣的招式、從華為眼下攻破一座城池?

曾經的“親如父子”,到現在幾近“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江湖恩仇錄

外界有一種說法是,任正非過去有意選擇李一男作為接班人,但事實上我們對此無從深究,自然也不能辨出個是非曲直。不過從一些過往資訊中,我們仍能得出一個結論,任正非對李一男極為器重。

造車:任正非與李一男的第二回合

外界給李一男貼上的第一個標籤是業內熟知的“天才少年”。百度創始人兼CEO李彥宏在2008年在發給內部的一封郵件中更是表示,李一男是中國IT產業的一個傳奇。

李一男15歲考入原華中理工大學少年班。那一年華工從全國選錄了23名超常少年。根據披露的資訊,華工選錄少年班學生的標準之一是智商在130左右,即佔總人口比例2。2%的極少數人群。

造車:任正非與李一男的第二回合

頭頂“天才少年”的光環,李一男一畢業就加入了華為,此後更是順風順水、開啟快速的升遷之路。兩天升任華為工程師、半個月升任主任工程師、半年升任中央研究部副總經理、兩年後被提拔為華為總工程師/中央研究部總裁、27歲坐上華為副總裁的寶座。

毫無疑問,李一男的背後離不開任正非的支援。在近兩年,華為因遭遇封鎖開啟了“天才少年”培養計劃,開出百萬年薪,也顯示出華為對於人才的優待。

李一男顯然是最特別的那一個。彼時,外界都稱他為“華為太子”。

值得一提的是,成立於1998年的深圳市華為積體電路設計有限公司的主要人員共有8人,其中任正非鮮見擔任法定代表人,管理層則包括鄭寶用和李一男。

類比於今日的海思半導體,是華為實現行業領先地位的重要支柱,可以想象當初任正非創立這個公司的初衷,不到30歲的李一男又是多麼被任正非器重。

造車:任正非與李一男的第二回合

截圖來自天眼查

然而,所有這些賞識都沒能留住李一男。

李一男最終選擇在2000年出走華為,創辦港灣網路,箇中原因業界流出了很多版本,包括:任正非把李一男從研發部調到市場部,引起了後者的不滿;李一男與前輩鄭寶用關係不和,任正非和稀泥……

李一男是不是負氣出走,大概只有其本人才知道。但第一次創業就劍指華為主要的目標市場——企業級資料通訊市場,爾後不斷挖角華為技術大將,已為後來雙方關係的進一步破裂埋下伏筆。

“打港灣”想必是2006年在業界激起千層浪的一個大事件。在通訊市場份額不斷受到蠶食、西方資本在智慧財產權領域攪渾水的背景下,任正非啟動了“打港灣”戰略。港灣節節敗退,最終被華為收編麾下。

李一男雖然被重新任命為華為副總裁,但說是“戰俘”卻也一點不為過。

之後的故事這裡就不再過多贅述:收購合同期滿李一男加入百度、中國移動12580,以及後來的金沙江創投。至此,任正非和李一男的恩仇也差不多畫上句號。

造車局再戰一輪?

但李一男自官宣造車開始,就註定要被拉至聚光燈下,接受所有人的審視。因為這裡亦是華為的新戰場。

實際上從金沙江創投辭職後的2015年4月,李一男就公佈了新的創業專案——小牛電動腳踏車,開始了跨界造車的首次嘗試。同年雙十一,這款小牛電動車銷量達3000輛,創造了同品類銷量第一的紀錄,同時自發布累計銷售44000輛。

造車:任正非與李一男的第二回合

他在釋出會上稱“這將是自己人生中的最後一次創業”。但不久後他便如不再更新、不再有點贊記錄的微博一樣,消失了。

根據當時的新聞報道,李一男在金沙江創投任職期間,利用職務之便炒股。深圳法院裁定其涉嫌內幕交易罪,判處有期徒刑兩年六個月,並處罰金750萬元。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2017)粵03執2617號之一文書顯示,2017年11月1日,李一男已主動交納罰金人民幣750萬元。同年12月,李一男重獲自由。

和往日的意氣風發有了極大改變,李一男自此格外低調,直到2021年12月15日親自為牛創新能源站臺。

在智慧電動汽車行業,不僅有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虎視眈眈,更有科技巨頭已躬身入場,包括華為已經登場。

《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哲學家與瘋子的區別在於:一個只是在想,一個真的去做了。時過境遷,和市場絕緣幾年的李一男仍毅然選擇了熱度最高的競爭賽道,這裡還有昔日的老東家和老對手華為。

從去年年底為AITO 問界M5釋出至今,華為可謂傾力為其造勢,開放國內千家門店銷售渠道,立志年底前銷售30萬輛汽車。

因此有人質疑,李一男是否會重蹈覆轍,被華為徹底收編再失業。更為人所關注的是,李一男這一次是否能夠在任正非面前扳回一城。

時隔多年,李一男面向媒體公佈了創業專案英文品牌名“NIUTRON”,和中文品牌名“自遊家”。官方表示,“自遊家”聚焦智慧高階新能源汽車領域,首款產品定位中大型SUV,提供純電和增程兩種動力總成選擇方案,將在2022年3月試生產,同年9月量產交付。

造車:任正非與李一男的第二回合

這個速度和華為幾乎是前後腳。正值能源市場戰況正酣,李一男與任正非對抗的第二回合漸漸拉開序幕。

雖然不排除被再次收編的可能性,但至少現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機遇無數,不同於當初在通訊領域的對壘,汽車領域,華為亦是新晉者。而華為所強調的“不造車”立場,或許能為李一男創造更多機會。

用一句李一男曾在2015年的話說就是:不管對多少事情失望,都沒有理由對最好的時代失望。至於和任正非扳手腕是否能贏,全看造化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