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沒有被打臉,理性看待特斯拉自動駕駛測試使用鐳射雷達

這是“汽車人參考”第330篇原創內容

“推動智慧電動汽車向前進”

特斯拉近期與鐳射雷達公司Luminar簽訂了一份使用鐳射雷達進行自動駕駛測試的開發合同,網上流傳的特斯拉ModelY車頂裝有鐳射雷達的照片坐實了這個猜測。馬斯克曾稱鐳射雷達為“柺杖”(Crutch),為何特斯拉卻在測試鐳射雷達,這裡汽車人參考進行深入解讀。

馬斯克沒有被打臉,理性看待特斯拉自動駕駛測試使用鐳射雷達

背景:谷歌派 VS 特斯拉派

從輔助駕駛到自動駕駛,最終走向無人駕駛,依據智慧化以及聯網的水平,衍生出了“單車智慧”和“車路協同”兩條發展路徑。

單車智慧的發展路徑,全球又分為了兩條技術路線,一是依靠鐳射雷達和高精地圖的“谷歌派”;二是以視覺感知和影子模式為代表的“特斯拉派”。

“谷歌派”的代表企業是Waymo,Waymo以鐳射雷達為主要感知裝置,採取了鐳射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多感測器融合。

同時,依靠谷歌地圖專業的測繪車隊,Waymo採用高精度地圖進行定位,Waymo主要的產品是L4級別的無人駕駛出租車Robotaxi。

特斯拉不使用鐳射雷達三個原因

很多人認為特斯拉不使用鐳射雷達是因為不懂鐳射雷達,事實上,馬斯克在2003年創立了SpaceX,其來往於國際空間站的太空艙就已經使用鐳射雷達。

該鐳射雷達由SpaceX設計並製造,而馬斯克則是專案的帶頭人,也是SpaceX的首席工程師。

基於對鐳射雷達的深刻理解和應用經驗,促成特斯拉並沒有採用鐳射雷達。

第一,第一性原理。

馬斯克認為人類因為有兩隻眼睛,可以在任何地方開車,道路是為視覺導航而設計的。

只要使用足夠多的真實世界資料,來開發和訓練一套模擬人類視覺的神經網路,就能夠實現自動駕駛。因此,從第一性原理出發,特斯拉不需要鐳射雷達。

馬斯克沒有被打臉,理性看待特斯拉自動駕駛測試使用鐳射雷達

第二,高精地圖是問題所在。

鐳射雷達需要與高精地圖配合,鐳射雷達本身不是問題,高精地圖才是問題所在。

高精地圖構建十分複雜,即使是擁有地圖和街景的谷歌,建立3D的高精地圖並不像看起來那樣容易。

繪製高精地圖,需要專業的測繪裝置及工程師的手動標記,高精地圖每個釐米都需要進行3D對映和驗證。從一條街道拓展到另一條街道,從一個城市拓展到另一個城市,最終覆蓋到所有國家,是一項十分昂貴且挑戰的資源密集型工作。

這也是Waymo的Robotaxi目前僅能在少數預先對映的地理圍欄城市中執行的原因。

特斯拉希望開發一套自動駕駛系統,可以在世界上任何道路的任何地方使用,而依靠高精地圖的鐳射雷達路線,並不是一個通用的解決方案。

馬斯克沒有被打臉,理性看待特斯拉自動駕駛測試使用鐳射雷達

第三,鐳射雷達的限制性。

鐳射雷達無法識別顏色,因此無法區分交通訊號燈等物體。還是需要配合著攝像頭來使用,特斯拉相機及其神經網路計算機可以重建特斯拉車輛周圍的3D世界觀,這使得鐳射雷達不必要。

特斯拉使用計算機視覺,僅依賴攝像頭即可建立3D世界檢視。再加上鐳射雷達昂貴的售價,以及醜陋外觀,也是限制特斯拉使用的原因。

如何看待馬斯克使用鐳射雷達

在2019年特斯拉自動駕駛日上,馬斯克透露特斯拉內部曾對鐳射雷達進行了測試,試圖採用鐳射雷達和高精地圖的方案實現完全自動駕駛。

但是,特斯拉很快放棄了該專案,因為鐳射雷達和高精地圖給人一種錯誤的進步感,是“柺杖”和“愚人的差事”。

單從一輛測試車,並不意味著特斯拉技術路線的完全轉向。

汽車人參考認為,特斯拉更有可能使用Luminar的鐳射雷達來驗證其完全自動駕駛功能;或者是在評估鐳射雷達與其現有攝像頭系統相比效能如何。

馬斯克沒有被打臉,理性看待特斯拉自動駕駛測試使用鐳射雷達

從另外一個背景來看,特斯拉進入中國市場,已經遇到了資料採集的問題,如果要在中國順利推行自動駕駛,需要建立本土的資料中心,採用鐳射雷達並和具有資質本土地圖商合作,也是一種備份的方案,最終都取決於特斯拉的選擇。

至於說馬斯克被鐳射雷達打臉,或者說馬斯克被妥協,還為時尚早。

以上部分內容節選自《一本書讀懂無人駕駛》,新書即將出版,敬請期待。

本文為汽車人參考第330篇原創內容,如果您覺得文章不錯,“推薦和關注”是對我最大的支援,也歡迎和我探討交流。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