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的水上古城,400年只有船能出入,佔地1.6平方公里

丹洲是一座古老的文化城市。位於融江心洲,位於三江、融安、融水三縣交匯處。這座古城建於明代萬曆十九年,是當時懷遠縣的古城,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1914年懷遠被稱為三江縣,1932年搬到古宜。古代,以江為路,以河為財。

廣西的水上古城,400年只有船能出入,佔地1.6平方公里

丹洲地理位置獨特,上通湘、黔、滇、下廣東、福建、贛,是連線東南和西北邊境的門戶。當時丹洲成為方圓百里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南部各省文人騷客聚集的地方。

丹洲古城四面環水,到達丹州碼頭後,下車帶行李箱上船,登上丹州島,車不能上島,必須乘渡船。古城置身於融江中,山清水秀就像鑲嵌在青山綠水中的翡翠,島國整體的綠色覆蓋率超過了80%。可以看到太白詩云二水分界白鷺洲的實景。

廣西的水上古城,400年只有船能出入,佔地1.6平方公里

臨江岸邊種植著丹洲蒿竹、柳樹和榕樹。古都北門古城牆、福建粵會館、丹洲書院等歷史文化名勝和古民居至今仍在。古老的節奏,讓人回味無窮。

丹洲島周圍環水,空氣清新,環境優美,自然風景獨特。這裡有葡萄柚林、竹林、百年榕樹、山茶、周邊和沿岸的觀光地。

丹洲古城牆是明代懷遠縣知縣蘇朝陽隨時建設的大工程,耗時一年,耗費萬元。這座城牆全長879米,高5。3米,厚3。6米,有450座城垛,設有東、南、北四扇門,配有門樓。除了能夠抵禦戰亂之外,丹洲的古城牆還起良好的防水作用。

廣西的水上古城,400年只有船能出入,佔地1.6平方公里

島民以多民族、多姓而聞名,經過十幾年的改革開放,丹洲島的居民還是民風樸素,熱情的客人,島內路不撿,夜不關門,村民喜歡石頭、根雕、盆景,被稱為家家戶戶都是奇石、盆景。

天后宮名福建省廣東會館,現在遺蹟的門額上天后宮和福建省廣東家廟的文字還很清楚。福建省廣東會館是明末清初雪姓富商出銀千二建的,按福建漳州母祖廟結構建的。

位於丹洲東部,坐在東向西,佔地面積1340平方米,是清代丹洲書院比較完善的教育場所。學院儲存比較完整,院內綠樹成蔭,桂花香,其中蘇朝陽知事栽培的桂花最有名。

在丹洲,不到2米寬的縱橫街是村子的主幹道,也是這裡的市場。這不是商業中心,而是多長的道路和多長的市場。雖說是市場,但不同。這裡賣的不是商人,而是村民,他們不僅賣東西,還做農活。

走在古鎮的街道上,高高掛著紅燈籠的磚房很古韻,在悠長蜿蜒的青石路上乾淨整潔,很多人家門口掛著臘肉魚,擺上自己做的酒,用竹籃裝上金黃色的柚子,招攬遠道來的遊客。丹州府最有名的是老臘肉,大部分農家都做臘肉,住在誰家給主人做菜都不錯。另外,土雞土鴨丹洲河魚也不錯。

這座島上的村莊比較古樸,適合一個人在這裡發呆。沒有多少地方,沒有多少街道,沒有多少節假日,沒有去度假的話,人少,可以一步一步地走在路上,尋找時間的影子。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