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湖南永州下暴雨,土中衝出奇異雕塑,專家:規模超過兵馬俑

2010年湖南永州下暴雨,土中衝出奇異雕塑,專家:規模超過兵馬俑

在湖南省永州市,有個偏僻的山區縣城,道縣。

距離縣城約30公里處有個名叫田廣洞村的地方,

村子附近的山嶺被當地人稱作“鬼崽嶺”。

山嶺上遍佈大大小小、栩栩如生的石俑雕塑,或坐或立,若舞若行,數量多達上千個。

一旦下暴雨,還會從土中沖刷出更多,

這些造型奇特詭異的雕塑,就是當地人口中的“鬼崽崽”。

2010年湖南永州下暴雨,土中衝出奇異雕塑,專家:規模超過兵馬俑

2010年8月17日,新華網發表了一則帶有轟動效應的訊息:

“湖南永州發現規模超兵馬俑古代石像群”。

各媒體、網路、電視臺等紛紛轉載,一時間,永州道縣因為“鬼崽嶺遺址”這一特大發現而轟動全國。

有人認為這無非是繼“曹操墓”之後,又一個“媒體與當地政府的合謀”,純屬炒作。

也有人認為,這是考古領域的一個極具價值的重要發現。

眾說紛紜的“鬼崽嶺”究竟是怎樣一副面貌,背後又蘊藏著什麼樣的含義呢?

2010年湖南永州下暴雨,土中衝出奇異雕塑,專家:規模超過兵馬俑

鬼崽嶺面貌

田廣洞村位於永州道縣西南方向約30公里處,村子附近的山上有一片突兀的松樹林。

遮天蔽日的林子裡,隱藏著無數造型詭異的石俑,

當地人稱之為“鬼崽崽”,這座山也因此被叫做“鬼崽嶺”。

山腳下有一處清澈的池塘,被稱為鬼崽井。

2010年湖南永州下暴雨,土中衝出奇異雕塑,專家:規模超過兵馬俑

因為泉眼眾多,

即便在旱季,鬼崽井也從不幹涸,

對著水面大聲叫喊,還能看見水底冒出的無數氣泡。

過了鬼崽井,便能看到零星的石像,越往裡走,越是密集。

據《道縣誌》的《文物勝蹟》篇記載,這些石像“

大者高約1米,小者高約4至9釐米,有的散置地面,有的埋入土裡。有的慈眉善目,神態安詳;有的豎眉鼓眼,神態勇猛。或坐或立,栩栩如生

”。

2010年湖南永州下暴雨,土中衝出奇異雕塑,專家:規模超過兵馬俑

人物形態上,

有戴頭冠、持圭笏的文官,有身披盔甲、手執刀劍的武將,也有孩童、孕婦等等。

有的雕刻簡略,受歲月的侵蝕而導致面部扁平,且模糊不清,可以推想製作年代相對久遠;

有的造型具備一些宗教造像的特徵,雕刻也比較精細、傳神;還有一些石俑背面甚至刻有宗教目的的文字。

可見,

鬼崽嶺上的石像群,並不是在同一時期打造的

,這中間的跨度相當之大。

2010年湖南永州下暴雨,土中衝出奇異雕塑,專家:規模超過兵馬俑

在石像群的西北方向,有一塊刻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的石碑,名為《遊櫟頭水源壇神記》,是當地一個名叫徐詠的貢生所撰寫的。

碑文記載:“

奇事

。”

而這些千形萬狀的石俑究竟是怎麼來的呢?

2010年湖南永州下暴雨,土中衝出奇異雕塑,專家:規模超過兵馬俑

碑文也有說法:“

或曰:此陰兵也。夜從山下經過,聞雞鳴而化石

。”

一支不屬於人類的地下軍隊,奉命集結,連夜奔襲。可惜尚未到達目的地,天就亮了。一聲雞叫,千軍萬馬都化作了石頭……

這當然是屬於民間傳說的範疇了,可資閒談。

那麼,依照更為可信的考據,鬼崽嶺又蘊含著什麼樣的意義呢?

2010年湖南永州下暴雨,土中衝出奇異雕塑,專家:規模超過兵馬俑

舜帝陵墓?

清代的《遊櫟頭水源壇神記》是關於鬼崽嶺現存的唯一文字記載,對於它的起源和歷史意義,只能依據側面的一些資料進行推測。

有一種推測是,鬼崽嶺是舜帝的陵墓。

《史記·五帝本紀》記載:“

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

。”

2010年湖南永州下暴雨,土中衝出奇異雕塑,專家:規模超過兵馬俑

九疑即是九嶷山,距離鬼崽嶺約10公里。

蒼梧,是古縣名,位於廣西東南部。

要是舜帝死在蒼梧而葬在九嶷山,就需要將遺體從千里之外的廣西運送過來。

且不說有沒有這樣做的必要性,但是考慮到古代交通的因素,就比登天還難。

而“蒼梧之野”,字面意思是指以蒼梧為中心的周邊廣大地區。

2010年湖南永州下暴雨,土中衝出奇異雕塑,專家:規模超過兵馬俑

聯絡到舜帝南巡的確到過道州,即今天的道縣,再加上民間也有與此相關的傳說,故有專家推測,舜帝死於道縣。

舜帝為什麼要千里迢迢地來到遠離中原的蠻荒之地道縣呢?

這就要說到舜帝這個人了,據說,

舜帝年輕時就是一名“耕種”和“製陶”的能手。

而在90年代,對全國十大考古之一玉蟾巖遺址的研究表明,

道縣是中國古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在其出土的人工栽培稻穀化石和原始陶片,是稻耕農業和製陶工藝的標誌性史前文化遺產。

2010年湖南永州下暴雨,土中衝出奇異雕塑,專家:規模超過兵馬俑

作為一代君王的舜帝,造訪道縣的最大可能性想必是為了尋訪當地的水稻種植經驗。

很可惜,

大概是由於年事已高,和長途跋涉的勞頓,舜帝不幸死於這次尋訪時期。

我們可以想象,為了紀念這位君王,人們便雕刻了這些石俑,來陪伴舜帝的亡靈。

而隨著時代更迭,這種祭祀形式延續了下去,於是才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不同風格的石雕。

2010年湖南永州下暴雨,土中衝出奇異雕塑,專家:規模超過兵馬俑

據專家推測,鬼崽嶺東邊的一座土丘就是舜帝的陵墓所在地。

這裡背靠綿延的大山,前臨清澈的泉水,

從風水角度看,正是適合當作陵墓的寶地。

可如果這裡確實是舜帝的陵墓,為何沒有史料記載呢?

這就要回溯到古代的喪葬習俗了,在商周之前,即便是重要人物,死後也不封土冢,不樹陵墓,即所謂的“不封不樹”。

2010年湖南永州下暴雨,土中衝出奇異雕塑,專家:規模超過兵馬俑

《禮記》中說道:“

古也,墓而不墳

。”

《易繫辭》也有記述:“

古之葬者,厚衣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

。”

可見遠古時候的葬儀十分簡單,陵墓上幾乎不會有明顯的標誌物。

2010年湖南永州下暴雨,土中衝出奇異雕塑,專家:規模超過兵馬俑

不過,考古學的另一項研究,似乎又推翻了鬼崽嶺是舜帝陵墓的說法。

目前並沒有發現上古時代的先民用石頭雕刻人像的證據

,要直到秦漢時期,才開始出現在陵墓前樹立石俑,或是在墓穴內用石俑殉葬的現象。

所以,鬼崽嶺之為舜帝陵墓的推測,恐怕需要有更多的考古學證據支撐,才能進一步確認了。

2010年湖南永州下暴雨,土中衝出奇異雕塑,專家:規模超過兵馬俑

巫文化祭祀場所

相較於舜帝陵墓的說法,

鬼崽嶺作為一個祭祀場所,似乎有更為充分的解讀空間

在石俑群像左邊幾十米的大板慄樹附近,有一座清代乾隆年間重修的“禹王廟”遺址,如今柱礎尚存。

對面的尖山嶺山腰處,

還有一處“白象廟”遺址

,兩者同鬼崽嶺構成三角形關係。

兩處廟址連同鬼崽嶺一起,可以揣測這裡應該是一處大型祭祀場所。

2010年湖南永州下暴雨,土中衝出奇異雕塑,專家:規模超過兵馬俑

據考古研究,道縣地區對鬼神的敬畏和崇拜由來已久。

柳宗元在《道州毀鼻亭神記》中就有“楚俗之尚鬼”的記述。

《道州志》也有記載,說道州人“

信巫好鬼,俗多淫祀

”。

人生病時,求神不求醫,請巫婆,唸咒語,“

愈則歸功於巫,不愈則委咎於命

”。

2010年湖南永州下暴雨,土中衝出奇異雕塑,專家:規模超過兵馬俑

遠古時候,由於社會生產力低下,人們無法抗拒大自然的種種災害,只能想象出各種神靈來進行參拜、祭祀祈福。

作為最早出現的一種宗教文化形式,巫文化應運而生。

在上述《遊櫟頭水源壇神記》碑文中,也有“

”的記述。

2010年8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永州當地文物部門,對鬼崽嶺遺址展開了一次為期18天的較為全面的考察。

2010年湖南永州下暴雨,土中衝出奇異雕塑,專家:規模超過兵馬俑

在挖掘3號探溝的時候,

發現其附近有一株樹齡已達272年的楓香樹。

根據古文獻記載的傳統民俗和民間祭祀典禮,推測該遺蹟和楓香樹之間存在著比較密切的關係,可能與“壇”有關。

什麼是“壇”呢?這就要說到“社”。

《周禮》上說:“

二十五家為社,各樹其土之所宜木。”《左傳》昭公二十九年雲:“共工氏有子曰勾龍,為后土。…… 后土為社

。”

2010年湖南永州下暴雨,土中衝出奇異雕塑,專家:規模超過兵馬俑

社神是主管五穀之神靈,在稻耕文化的背景之下,人們特別重視社神,形成了一種社神祭祀文化。

而《遊櫟頭水源壇神記》當中的“櫟頭”,也與古籍上記載的“桑櫟之社”不謀而合。

壇神即為壇社譜系中的社神,由此推想,

鬼崽嶺很可能是社神的祭壇,

是一處古老的巫文化遺址。

2010年湖南永州下暴雨,土中衝出奇異雕塑,專家:規模超過兵馬俑

在古代,巫文化的主要功能,其一是事鬼神,透過占卜、祭祀、祈禱、歌舞等形式以迎降神靈;其二是治病消災,祛禍納福。

石俑雕像在巫教祭祀中的作用,也許是替人贖罪。

當人生病的時候,雕刻一個石人,請巫師作法,讓石人代替主人受罪,這就是所謂的“替罪石人”。

2010年湖南永州下暴雨,土中衝出奇異雕塑,專家:規模超過兵馬俑

考古勘察結論

關於鬼崽嶺石像群的神秘莫測,除了上述說法,

還有包括與神奇的女書文化有某種內在聯絡,

是原始的越民族與瑤族關係的文化遺存等等眾說紛紜的解讀。

為了探尋真相,科學的考古勘察工作就變得勢在必行了。

其實早在1989年,鬼崽嶺的當地居民就發現了大量石俑雕像,並拿到文物部門鑑定。

由於風化嚴重,許多石俑面目模糊

,因此並沒有引起文物部門的注意。

2010年湖南永州下暴雨,土中衝出奇異雕塑,專家:規模超過兵馬俑

《湖南省文物地圖集》中對此處遺址有簡明扼要的陳述:“

分佈面積約100平方米,約 200餘尊石像形態各異,其中以‘交趾’居多,高0.2-1米,雕刻粗獷。年代不詳

。”

此後,雖偶有當地媒體的零星報道,但仍然沒有引起廣泛關注。

直到2008年,

中央電視臺《科學探秘》欄目對此做了專題報道,稱“這是一個和秦始皇兵馬俑類似的地下兵陣,按一般說法查閱史實都從無記載”

,這才在全國範圍內引起強烈反響。

2010年湖南永州下暴雨,土中衝出奇異雕塑,專家:規模超過兵馬俑

2010年,“湘贛粵桂考古高峰論壇暨湖南省考古學會第11次會議”在永州召開。

與會單位橫跨湘、贛、粵、桂四個省區,並且邀請了國家文物局、中國考古學會、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相關單位的學者參加。

會議的論文資料彙編中,收錄了道縣文管所所長唐忠勇的一篇論文:

《鬼崽嶺石像地域分佈、所處環境、分期分類及價值分析》。

這是這篇論文中的資料和觀點,為本文開頭的新華網“湖南永州發現規模超兵馬俑古代石像群”這一報道奠定了基礎。

2010年湖南永州下暴雨,土中衝出奇異雕塑,專家:規模超過兵馬俑

一時間,有關鬼崽嶺的報道和猜想引起了全國範圍的廣泛關注和熱烈探討。

8月下旬,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鬼崽嶺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考古勘察,得出瞭如下結論:

鬼崽嶺石像群的年代,可以確定的屬於明清階段,基本上都在地面。

早於明清的部分,具體年代尚不能確定。

2010年湖南永州下暴雨,土中衝出奇異雕塑,專家:規模超過兵馬俑

這些石像群最早可能與瑤族的祭祀文化有關,但祭祀的物件和主神是誰,仍無法明確。

石像群總體數量大概在幾千尊左右,

祭壇遺址總面積約200平方米,石像群核心分佈區約150平方米,

這與此前媒體報道的“散落面積1。5萬平方米”大相徑庭。

2010年9月9日,國家文物局在北京組織召開了湖南永州鬼崽嶺遺址專家研討會。

2010年湖南永州下暴雨,土中衝出奇異雕塑,專家:規模超過兵馬俑

會議邀請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歷史所、民族所及中國國家博物館等單位的考古、歷史和民族學等方面的專家。

在詳細瞭解了鬼崽嶺遺址調查發掘的具體情況後,達成了堅持科學的學術態度的共識。

專家表示,

媒體的宣傳不代表學術界的觀點,

並呼籲媒體要客觀報道已有考古發現,正確引導大眾,避免刻意炒作的行為。

2010年湖南永州下暴雨,土中衝出奇異雕塑,專家:規模超過兵馬俑

由於大量石像群散落在野外的地面,專家建議儘快開展相關保護工作,加強日常巡察和監控,確保遺址安全。

經過科學的考古勘察,

永州鬼崽嶺的“鬼崽崽”們的年齡大致可以確定了

,但它們的身份仍然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和考證。

這些原始、詭異的石俑雕像群之中,究竟埋藏著什麼樣的歷史文化資訊呢?

相信隨著時代與技術的進步,終有揭開其神秘面紗的一天。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