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藏域NO.47- 黃河的母親-巴顏喀拉山脈

東漢班固編著的《漢書·溝洫志》對黃河倍加推崇,認為:“中國川源以百數,莫著於四瀆,而河為宗。”由此確立了黃河“四瀆之宗”的地位,而民間以更接地氣的“母親河”稱呼黃河。

探秘藏域NO.47- 黃河的母親-巴顏喀拉山脈

“萬涓成水匯大川,千轉百回出險灘。滔滔長流濟斯民,力發黃河第一灣。”母親河——黃河發源於青海巴顏格拉山自西向東,迂迴曲折,在若爾蓋縣唐克鄉形成了壯美的黃河九曲第一灣。

探秘藏域NO.47- 黃河的母親-巴顏喀拉山脈

探秘藏域NO.47- 黃河的母親-巴顏喀拉山脈

探秘藏域NO.47- 黃河的母親-巴顏喀拉山脈

探秘藏域NO.47- 黃河的母親-巴顏喀拉山脈

探秘藏域NO.47- 黃河的母親-巴顏喀拉山脈

巴顏喀拉山藏語叫“職權瑪尼木佔木松”,即祖山的意思,它位於黃河源頭與通天河之間,屬於崑崙山脈中支東端。該山地勢高聳,群山起伏,雄嶺連綿,景象恢宏。大部分地區海拔均在4500~6000米之間,巴顏喀拉山屬於大陸性寒冷氣候,空氣稀薄,氣候酷寒,一年之中競有八九個月時間飛雪不斷,冬季最低溫度可達-35℃左右,因而許多5000米左右的雪山有經年不融的皚皚積雪和終年不化的凍土層。而溫暖季節則比較短暫,一般只有三個多月時間,而且氣溫較低,即使是盛夏季節,最高氣溫也不過10℃左右。由於相對海拔較高,加之地域遼闊,這裡的山峰顯得並不險峻,比較平緩。有的山峰很像米芾筆下的五嶺,渾圓粗獷,有的山峰遠看像山,近看像川,山嶺之間猶如平原一般廣袤平坦。

探秘藏域NO.47- 黃河的母親-巴顏喀拉山脈

探秘藏域NO.47- 黃河的母親-巴顏喀拉山脈

中國古代稱該山為“崑山”,又稱“崑崙丘”或“小崑崙”。著名古籍《山海經》曾有記載:“崑崙山在西北,河水出其東北隅”。“出其東北隅,實惟河源”。可見從我國遠古時代,人們就已認定巴顏喀拉山為黃河的發源地。巴顏喀拉山是青海境內一座有名的大山。雖地勢高寒,氣候複雜,但雨量充沛,是青海南部重要的草原牧場。這裡盛產被人們稱之為“高原之舟”的犛牛和舉世聞名的藏系綿羊,故有“犛牛的故鄉”之稱。

探秘藏域NO.47- 黃河的母親-巴顏喀拉山脈

巴顏喀拉山脈是青海省境內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主峰位於瑪多縣西南、巴顏喀拉山口西北,藏語名為“勒那冬日”,海拔5266米。黃河發源于山脈西段海拔5202米的雅拉達澤山以東的約古宗列盆地。山地海拔多在5000米以下,約古宗列盆地及黃河源區的海拔在4500米左右。山勢和緩,山前遍佈大小沼澤和湖泊,其中著名者為星宿海、扎陵湖和鄂陵湖。

探秘藏域NO.47- 黃河的母親-巴顏喀拉山脈

探秘藏域NO.47- 黃河的母親-巴顏喀拉山脈

探秘藏域NO.47- 黃河的母親-巴顏喀拉山脈

探秘藏域NO.47- 黃河的母親-巴顏喀拉山脈

位於山脈中部鄂陵湖以南的巴顏喀拉山口,是唐代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公元7世紀初,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統一了青藏高原,與當時的唐王朝建立了友好關係,並多次向唐王朝請婚。唐太宗於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派李道宗護送文成公主入藏和親,經日月山口、巴顏喀拉山口前往吐蕃首都。以後,唐朝又遣金城公主入藏,嫁與尺帶珠丹。公主入藏及唐蕃通使都是經由這條線路。古道沿途尚存有唐蕃交往的遺蹟,流傳著美妙的傳說。

探秘藏域NO.47- 黃河的母親-巴顏喀拉山脈

年保玉則是巴顏喀拉山的最高峰,主峰海拔5369米,它坐落在巴顏喀拉山脈東段,位於東經101。1度,北緯33。3度,青海省久治縣境內。它的頂部由3個常年積雪的山頭組成,山體則由好幾條山脊和相應的峽谷組成,俯隘而視,形似花瓣。峽谷中以山谷冰川和懸冰川為主,冰雪融化後,在雪峰周圍的山谷中匯成大大小小160多個湖泊,形成雪山鏡湖輝映,自然景觀萬千的景象。當地牧民把它視為“神山”,其主要原因恐怕在於它的靜穆秀美。

探秘藏域NO.47- 黃河的母親-巴顏喀拉山脈

探秘藏域NO.47- 黃河的母親-巴顏喀拉山脈

結語: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千百年來,奔湧不息的黃河水哺育著炎黃子孫,孕育了輝煌璀璨的中華文明和百折不撓、頑強不屈的民族精神。

“黃河寧,天下平”。治理黃河,自古就是安民興邦的大事。從“治理黃河,重在保護,一起攜手共進讓母親河涓涓不雍綿延不絕。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