楂樹坪村的避暑故事

全媒體記者 劉波 通訊員 田愛國 張美娟

武漢遊客當上了康養民宿協會會長,高校人才為該村建起了民宿智慧系統,村民自願當義工、做義演……鄉村振興路上,建始縣龍坪鄉楂樹坪村發揮自身氣候優勢、民風優勢,使出渾身解數讓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高寒小山村變為了康養“網紅村”。

楂樹坪村的避暑故事

遊客在楂樹坪村留影。 (全媒體記者 劉 波 攝)

武漢退休幹部當上義務會長

一個武漢的老人,大老遠跑到建始縣小山村,義務擔任康養民宿協會會長,聽起來有點意思。

“村裡有陳久龍這樣一位敢‘吃螃蟹’的‘頭雁’,村民願意跟著他幹,我也樂意為村裡的民宿發展盡綿薄之力。”

採訪中,68歲的武漢人朱和平毫不掩飾對村支書陳久龍的肯定。

“一定要讓挪出窮窩的易遷戶過上幸福生活。” 踐行初心使命,陳久龍堅如磐石。

為打造民宿一條街,陳久龍自己墊資450萬元,為21戶易遷戶蓋起了民宿。為讓利村民,他果斷關掉了自己的民宿,並透過成立民宿管理中心,對全村的民宿進行統一管理。

從湖北漢通石油運輸貿易有限公司退休後,朱和平每年夏天都會帶著家人尋找清涼之地避暑康養。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聽朋友介紹說,建始縣龍坪鄉楂樹坪村氣候涼爽、景色迷人、民風淳樸,是避暑康養的好地方。

2018年前,朱和平隨朋友來到楂樹坪村一探究竟。經過幾天的考察,楂樹坪村“征服”了他: 空氣好、森林覆蓋率高、遠離城市的喧鬧、民風淳樸。

次年,朱和平在楂樹坪村森林康養小鎮買了一套房。每年夏季,他都會帶著家人在這裡住幾個月,與當地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2021年,朱和平全票當選為楂樹坪村首屆康養民宿協會會長。他操著一口武漢腔,利用自己人脈,為楂樹坪村的康養旅遊賣力“吆喝”。他還經常去村民家商討經營之道、待客之禮,成了個大忙人。

“他不拿一分錢工資,不遺餘力地推介楂樹坪村康養旅遊。”陳久龍也對朱和平又感激又敬佩。

在朱和平的推介下,每年上千人來楂樹坪村避暑康養,還有13個遊客在該村買房,成了“新楂樹坪人”。

楂樹坪村的避暑故事

民宿一條街。 (資料圖)

小山村開啟“雲遊”模式

地處深山裡的楂樹坪村在全縣範圍內率先搞起了“智慧民宿”。如何“智慧”,值得一探究竟。

“能不能請你們學院的人才幫我們把楂樹坪村的智慧民宿搞起來?”時隔一年,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駐村第一書記曹文詳對陳久龍求助的情形記憶猶新。

說幹就幹。

由政府出資金,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提供技術支撐,2021年9月,楂樹坪村民宿智慧管理系統投入使用。該系統共打造了3個埠,資料後臺埠可以在後臺管理民宿及民宿經營者,還可以更新民宿資料和圖文並茂地宣傳民宿;民宿業主埠可以幫助民宿經營者管理自家民宿的房間、接待客人入住、處理顧客投訴等;遊客埠可以幫助遊客檢視楂樹坪的簡介、民宿預定情況以及民宿經營者的聯絡方式和民宿地圖。自此,楂樹坪村康養民宿駛上了智慧“快車道”。

“有了這個系統就好比請了一個導遊,帶你隨時隨地‘雲’遊楂樹坪,而且預定和管理民宿也更加方便,民宿經營者和遊客都省心。”陳久龍逢人便推薦這一系統。

同時,陳久龍還推行“七彩民宿”管理模式,對各民宿的黨建、服務、設施、特色、家風等方面進行評定,合格一項,就在系統裡為民宿貼上一張笑臉。

智慧民宿,“七彩”管理。在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該村的民宿智慧水平越來越高,遊客的體驗感也日益提升。

楂樹坪村的避暑故事

遊客與村民互動。 (全媒體記者 劉 波 攝)

村民自願當義工做義演

“走!為遊客搬凳子去!”8月18日下午,一聲吆喝後,吃過晚飯的村民身著紅馬甲,紛紛走出家門,來到星光文化廣場百姓大舞臺為“週週演·文藝晚會”做準備。

“村民都是義務勞動的。”陳久龍說。

陳久龍深知,好的鄉風文明勝黃金。上任以來,他把鄉風文明作為治村的重中之重來抓,鼓勵村民當楂樹坪的代言人,發揚土家人熱情好客的傳統,把客人當親人,讓遊客來了就不想走,走了還想來。

“來的都是客,來了就是一家人!”陳久龍要求家家戶戶搞好服務,讓遊客住得舒服、吃得香甜、玩得開心。

與此同時,該村還建立了“紅色驛站”,由全村黨員牽頭成立“七彩志願服務隊”,為遊客提供全方位服務,讓他們賓至如歸。

今年盛夏,楂樹坪村被慕名而來的遠方客人住得滿滿的。

在太平寺民宿區,民宿老闆嚴軍方的家裡住滿了前來避暑的客人。午飯後,客人們在院子裡娛樂,還有閒不住的客人在幫嚴軍方的妻子揉麵做包子。

“我們把客人當家人看待,最後都成了‘親戚’,年年都有回頭客。”嚴軍方夫婦很自豪。

每週四晚上,村裡的星光文化廣場百姓大舞臺還會上演形式多樣的文藝節目,遊客和村民歡聚一堂,載歌載舞,好不熱鬧!

駐村後,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駐村工作隊把文化振興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今年年初,在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和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的支援下,該村投資45萬元為村裡建起了星光文化廣場,為村民和遊客提供了一個休閒好去處。

廣場建成後,在土生土長的“土家歌王”張世平的帶動下,村裡成立了民俗文藝表演隊,每週四晚上演出,成為該村文化振興的一張靚麗文化名片。

零投訴!避暑接近尾聲,村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來源:恩施日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