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在旅途中寫下一首詩,每一句都在寫初夏的美好,讀來很舒適很解壓

隨著時令交替,盛夏也恪守著約定,在蟬鳴的序曲中、在木槿花的崢嶸綻放中、在蒲扇有節奏地揮動中,炎炎夏日如約而至。晚風也不甘寂寞,明顯增加了幾分熱度,趕集似的聚攏到盛夏的行列中來。

曾幾在旅途中寫下一首詩,每一句都在寫初夏的美好,讀來很舒適很解壓

盛夏時節裡,溫度持續攀升。人們為了在盛夏的酷熱中獲得一絲清涼,感受一份愜意,於是很多方法派上用場。空調的涼風足以讓居室成為縱享清涼的空間,冰鎮的西瓜、飲料足以成為縱享清涼的首選,“大樹底下好乘涼”是讓體表感受舒爽的方式之一。

那麼在古代沒有空調和冰箱的時代,人們是怎樣度過炎炎夏日的呢?其實古人早就想出了很多方法

曾幾在旅途中寫下一首詩,每一句都在寫初夏的美好,讀來很舒適很解壓

北宋詩人

張耒

在《

夏日

》中說:“

長夏江村風日清,簷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曬粉花枝舞,蛛網添絲屋角晴。落落疏簾邀月影,嘈嘈虛枕納溪聲。

他選擇來到江村的居所,在山水中與晚風度過酷熱,他頭枕在空心的涼枕上,聽著溪水流動的悅耳的聲音,酷熱頓時被這詩意的生活消弭得無影無蹤,詩人想在這流水環繞的江村長久地居住下去。

於是他又為這首詩添了兩句

“久斑兩鬢如霜雪,直欲樵漁過此生”。張耒這種來到大自然中,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度過夏天的方法真的很接地氣

曾幾在旅途中寫下一首詩,每一句都在寫初夏的美好,讀來很舒適很解壓

而南宋詩人龐鑄的避暑方法很簡單,就是

深居簡出、自得其樂

,他在《喜夏》一詩中寫道: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青奴初薦枕,黃奶亦升堂。

鳥語竹陰密,雨聲荷葉香。

晚涼無一事,步屟到西廂。

詩人深居簡出,枕著用新鮮的青竹篾編織而成的枕頭,處理著日常公務,這可真是愜意十足啊!屋外的竹林茂密,鳥兒也躲進了竹林中,享受濃蔭帶來的清涼。

一場夏日的雨水,將池塘中的荷葉洗刷得更加碧綠,雨水也帶走了酷熱,詩人倍感清涼,於是他來到屋外,去感受雨水的清新,去感受著夏日的清涼。這樣清涼的夏日怎麼能不叫人喜愛呢?

曾幾在旅途中寫下一首詩,每一句都在寫初夏的美好,讀來很舒適很解壓

南宋詩人曾幾的這首《三衢道中》,可以說是詩人度過夏日的舒適的、愉悅的一次身心體驗。原詩如下: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先說一下這首詩的作者。曾幾,字吉甫,江西詩派的著名詩人。

曾幾是宋代詩壇很有名的一位詩人,他詩名遠播,是當時詩壇的頂流詩人,很多文人士子都慕名前來向他請教作詩技巧,連大詩人陸游也出自曾幾門下。

曾幾在旅途中寫下一首詩,每一句都在寫初夏的美好,讀來很舒適很解壓

曾幾學識淵博,他的詩歌講究用字煉句,作詩不用奇字、僻韻,風格活潑流動,詠物重神似。同時,曾幾詩風清淡、詞意明白、語言流暢輕快、形象生動。

曾幾的詩歌多屬抒情遣興、唱酬題贈之作,閒雅清淡。尤其是他的五、七言律詩,講究對仗自然,氣韻疏暢,堪稱精品。

陸游評價他的老師“治經學道之餘,發於文章,雅正純粹,而詩尤工”。

曾幾在旅途中寫下一首詩,每一句都在寫初夏的美好,讀來很舒適很解壓

其實曾幾詩歌的諸多特點在這首《三衢道中》體現得也很明顯,這首詩是一首七言絕句,內容寫的是詩人在夏日的一次遊覽經過。

詩人按照最為簡單的直線式的時間程序,敘述了詩人在夏日遊覽三衢山時的所見所聞。

這首詩呈現出的也是一個很平常的生活片段,呈現在詩作的景物有梅子、晴天、小溪、山路、綠陰、黃鵬等,也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事物。

曾幾在旅途中寫下一首詩,每一句都在寫初夏的美好,讀來很舒適很解壓

詩作題目《三衢道中》,三衢,是一個地名,即衢州(今浙江省衢州市),因境內有三衢山而得名。

三衢山位於浙江衢州常山縣城北約10公里處,是浙江省衢州市的母親山,文獻記載:“昔有洪水自頂暴出,界茲山為三道,故謂三衢。”

三衢山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走進詩中,首句“梅子黃時日日晴”,點明季節和天氣。梅子成熟時,正值江南初夏季節,這段時期,常常陰雨連綿,因而也有梅雨一說。這從柳宗元《梅雨》中的“

梅實迎時雨

”,趙師秀《約客》中的“

黃梅時節家家雨

”中,都可見一斑。

曾幾在旅途中寫下一首詩,每一句都在寫初夏的美好,讀來很舒適很解壓

其實,這是一般情況,並不排除天氣的不確定性,也就是特殊的天氣。曾幾有好幾次去三衢山的經歷,常常是陰雨綿綿的梅雨天氣,但有一次恰巧碰上了難得的晴天

於是詩人詩興大發,揮筆寫下了《三衢道中》,在這首清淡雅麗的詩作中,詩人格外強調了晴好的天氣。由此可見,詩人內心的愉悅之情是溢於言表的。

詩人在這裡之所以格外強調晴好的天氣,

一方面是因為這次的衢州之行正好是在梅子成熟的夏季;另一方面則是以天氣的晴好,為下文寫沿途所見的清新的夏日景物做足了鋪墊

曾幾在旅途中寫下一首詩,每一句都在寫初夏的美好,讀來很舒適很解壓

第二句“小溪泛盡卻山行”,寫明詩人正在行旅途中,正好照應詩題中的“道中”二字。

因為衢州地處浙江西部,衢州境內多山多水,所以詩人此行是水陸兼程

這一句是對詩人路程經過的敘述,大意是說,泛舟小溪,溯流而上,當水路不能前行時,便舍舟登陸,循著山間小路繼續前行。

“卻”字含有轉折意味,這一句把詩人由水路轉到陸路時的新鮮喜悅感細微隱約地表現了出來。

曾幾在旅途中寫下一首詩,每一句都在寫初夏的美好,讀來很舒適很解壓

曾幾此行是從衢州返回常山,衢州到常山有40多公里的路程,詩人先走水路,逆流而上,水路結束後,詩人還要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進一段路程。

儘管旅途勞頓,但當詩人看到沿途的夏日美景,尤其是道路兩邊成熟的梅子,以及這難得的梅子成熟時的晴好天氣後,這足以慰藉詩人旅途的勞頓。

詩人被這夏日裡的景色感動,為自己能夠欣賞到這些美麗景色而高興。

曾幾在旅途中寫下一首詩,每一句都在寫初夏的美好,讀來很舒適很解壓

“綠陰不減來時路”,讀到這裡,詩意也明朗起來,原來詩人在不久前,已經沿著與這次相反的方向,有過一次在三衢道中行進的經歷了,這次是正好沿原路回去。

詩人並沒有用過多的筆墨去追憶上一次在三衢道中的行旅經過,只用“來時路”三個字一筆帶過。

相同的場景,欣賞風景的人也是相同的,三衢道中行進的人也是相同的,但看風景的心情大不相同,行進的方向也與上次相反

曾幾在旅途中寫下一首詩,每一句都在寫初夏的美好,讀來很舒適很解壓

因為這次恰逢難得一遇的晴好天氣,這大大彌補了詩人以往視覺體驗的遺憾。因為在晴好的天氣裡,風景會以更光鮮、更靚麗的形象呈現在詩人眼前。

“來時路”三個字,是一種記憶,是一種印象,並與詩人這次從三衢返回常山的所見所聞構成對照,以突出此次旅途的新鮮感受

這樣寫的好處就是,在詩意的構思上別出心裁,在畫面的剪裁上也是匠心獨運,這一點恰恰體現了曾幾詩歌中語言流暢輕快、形象生動的特點。

曾幾在旅途中寫下一首詩,每一句都在寫初夏的美好,讀來很舒適很解壓

“添得黃鸝四五聲”,當詩人行進在陸路時,他在蜿蜒而上的山路上,看到了夏日特有的美麗景色,道路兩旁綠樹成蔭,似乎和不久前來時所見沒有什麼兩樣,但綠蔭叢中,時而傳來幾聲清脆的歌聲,

詩人定睛一看,原來是美麗的黃鸝鳥兒在樹林中輕快地婉轉啼鳴,這是詩人在上一次的旅途中沒有聽到的,所以這一句也恰恰體現出夏日特有的景象

曾幾在旅途中寫下一首詩,每一句都在寫初夏的美好,讀來很舒適很解壓

從“不減”與“添得”這一組詞語的對比中,我們不難發現季節的變化和時令的推移,原來這次詩人的三衢道中之行已是夏季了。

詩人在這次旅途中最大收穫莫過於這美妙的黃鸝的歌聲了,這一點也微妙地表達出詩人在歸途中的喜悅心情

黃鸝似乎也在用它的歌聲與夏日分享它白天飛翔的快樂和喜悅,三衢山沿途的景物,以及夏日裡晴好的天氣也在靜靜地傾聽著黃鸝的歌聲,詩人被這美妙的視覺體驗和聽覺體驗所感染。

詩人覺得這次在三衢道中行進的經歷是這樣美好,因為這旅途的景物是如此相宜,靜態的景物和動態的景物都是如此得充滿詩情畫意。

曾幾在旅途中寫下一首詩,每一句都在寫初夏的美好,讀來很舒適很解壓

黃鸝鳥的歌聲是極具視聽效果的動態景物,沿途濃廕庇日,成熟的梅子、一路陪伴詩人的晴好的天氣,都是極具靜態美的景物,動靜結合得恰到好處,像極了一幅有聲有色的美好的夏日畫卷。

本來,在山路上看到綠蔭繁翳,聽見黃鸝鳴囀,可以說是極平常的事,如果單就這一點著筆,幾乎沒有什麼動人的詩意美。

但詩人匠心獨運地在聯想中織進了對“來時路”的印象與畫面,並由此構建了往返三衢道中的景物對比和情感寫照,這就為本來平常的景物平添了盎然的詩意

曾幾在旅途中寫下一首詩,每一句都在寫初夏的美好,讀來很舒適很解壓

稍加留意,就會發現,對比的運用是這首詩中一個非常值得稱道的地方,那就是詩人在敘事的同時,透過對比融入感情:

詩將往年陰雨連綿的黃梅天與眼下的晴朗對比;將來時的綠樹及山林的幽靜與眼前的綠樹與黃鶯叫聲對比,於是產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

全詩每一句都在寫景,渾然天成,描繪了衢州到常山一帶秀麗的夏日景色。詩人雖然沒有在寫景與敘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但字裡行間處處洋溢著喜悅的氣氛,因為詩人早已將自己的情感鍥進了景物中。

曾幾在旅途中寫下一首詩,每一句都在寫初夏的美好,讀來很舒適很解壓

曾幾將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寫得錯落有致,平中見奇,不僅寫出了夏日的宜人風光,而且詩人的愉悅心情也栩栩如生,躍然紙上,讓人領略到平凡中蘊含的趣味和詩意。

所以,曾幾這首寫在夏日的、記錄在三衢山行進和見聞的詩歌,看似平淡無奇,讀來卻耐人尋味,原因就在這裡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