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何時從日食兩餐變成三餐?是誰因何事,提出要日食三餐的?

大約一萬年前,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這也就意味著人類開始進入物質文化發展階段。人們開始用製作而成的捕獵工具,高效率地進行圍捕,以保證快速增長的人口有足夠的食物。從考古發現的人骨來看,生活在漁獵採集時代的人們,體型普遍高大,這就說明依靠狩獵捕魚和採集果蔬生活的方式,是很安逸的,至少從未出現營養不良的現象。

中國人何時從日食兩餐變成三餐?是誰因何事,提出要日食三餐的?

當人類逐漸進入農業文明時期後,生活反而還出現了倒退。究其原因還是人口數量增長過快造成的,在漁獵時期的人們因為資源豐富,人數相對較少,基本上每天進食的次數是沒有限制的,餓了就吃,吃飽為止。《人類簡史》中對漁獵時期大力讚賞,稱那是人類最成功、最持久、最適應的生活方式。而在《白虎通》中的記載則是這樣的:“古之人民皆食禽獸肉,至於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於是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作,使民宜之,故謂之神農也。”

神農出現的時候很關鍵,此時已經“禽獸不足”,也就明說了再想過漁獵採集的生活已經不現實了,禽獸的數量已經很少,不能滿足大多人的吃飯需求。更多的只能依靠農業生產來解決,人口數量膨脹所面臨的飢餓問題。

中國人何時從日食兩餐變成三餐?是誰因何事,提出要日食三餐的?

看一組資料就知道了,在約一萬年前的新石器初期,地球上的人口在300萬左右,而到了新石器末期,人口數量已經增長到了約5000萬,近17倍的增長,增長速度太快了。一方面在加強農業生產,一方面也在努力地控制糧食消耗量。

對於從事輕活的人,一天只吃一餐,乾重活的人,一日兩餐。在《墨子·雜守》中就記載:“兵士每天吃兩頓飯,食量分五個等級。”中國秦朝以前,都是這種狀態。但漢代時,農業發達了,糧食產量得到了大幅提高,此時一日兩餐變成了一日三餐,並且有了早中晚的分稱。

中國人何時從日食兩餐變成三餐?是誰因何事,提出要日食三餐的?

而要論一日三餐是由誰提出來的,此人便是春秋時期楚國楚成王,他是羋姓,熊氏,名惲。他倡導一日三餐也是有原因的,當時普遍還是一日兩餐,包括貴族們也一樣。但楚成王很關心一個人,害怕他累壞了身體,所以特意命人為其加餐。

楚成王關心的這個人叫鬥谷於菟,此人清廉勤政、律已恤民,以此得到了皇帝的青睞,工作時經常進入忘我的境界,所以加一餐是為了保證營養能跟上。沒想到中午加餐這個事情,竟然被其他貴族爭相模仿,做的人多了之後,在貴族中也就形成了一日三餐的習慣。

所以得出一個結論:在人類歷史上,其實並沒有循規蹈矩的一日兩餐或者三餐,這只是一個習慣而已。在食物充足的時候,一日多餐,食物匱乏的時候,就一日一餐或者兩餐。《論語》中寫道:“不時,不食”。表明在不是吃飯的時候吃飯,是沒有禮貌的。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糧食產量不高,不能一次性吃太多。

中國人何時從日食兩餐變成三餐?是誰因何事,提出要日食三餐的?

縱觀如今,一日五餐的人也不在少數吧,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夜宵。所以,更加印證了這個結論,一天吃幾頓,只是人類的一個習慣而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