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故宮(第一部)(五)太和之門

大家好,我們的小凡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前導區,是從午門到太和門,是前導與鋪墊。外朝區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皇宮的核心。再往後是內廷區,這是皇帝生活與理政區。最後是後苑區。依次是四個區,再加上文華殿,武英殿,一起構成故宮主體。東是左順門,在清時叫協和門,右是右順門,清時叫熙和門。

大故宮(第一部)(五)太和之門

外朝區有/L萬平方,正門是太和門,下邊講太和之門之一常朝卸門l,之二于謙定亂,之三是劉瑾鬧劇。皇帝上朝分常朝與大朝,像冬至、萬壽、正旦是大朝,而日常處理政務,就是常朝。永樂時,叫奉天門,嘉靖時改為大朝門、皇極門等。一次,聽法國朋友說,印象深的是故宮,太和門,與門前廣場。這個有道理嗎?仔細一想,有道理。太和門,及廣場,河上有五座石橋,26000平方。太和門是座落在平臺上。一共有五十根紅柱子支撐。陳列了香爐,銅獅子。太和門大,底下面積l800平方米。太和門有故事,歷史上有假的太和門,是紙糊的。.

光緒要大婚,詔告天下,在光緒十五年,l889年的正月大婚,但是,光緒十四年的l2月1 5日著火了。火的濃煙哪,有人傳說是太和殿著火了,其實是太和門,化為焦土。轉過年就要大婚,要清理不得兩星期,還得蓋,怎麼辦?時間不夠。新娘得從這兒進哪。太和門燒了,怎麼辦?有人出主意,綵棚匠來緊急搭一個綵棚,到大婚前搭起來了,跟真的一樣。震鈞形容,常在內廷做事的都不能辨真偽。他讚歎,技巧至神也。第二年大婚完了後,重建了太和門,直到現在。有圖叫《光緒皇帝大婚圖》,畫的官員皇后舉行禮儀,上邊畫的太和門就是紙糊的,跟真的一樣。

大故宮(第一部)(五)太和之門

再來講一個故事,于謙定亂,明正統十四年,l449年8月,蒙古首領率軍隊入犯,一直往北京打,打到了河北的宣化、懷來一帶。這時,英宗皇帝有意思。他從小喜歡打獵之類,聽說他們進京了,他決定親征,大臣們擋。他不信,立刻出兵,這時,大太監王振,慫恿正統帝出征,聲稱一定能打敗他們。正統皇帝決定親征,帶了五十萬軍出征。一是沒有計劃,二是沒有偵察,三是沒有方略,怎麼打?四是沒有後勤。就這樣出了德勝門,出了居庸關,到了土木堡,跟瓦剌的軍隊遇上了。王振驕橫,不聽尚書的,還罰跪。兵部尚書騎馬,他從馬上摔下來。兩個尚書狼狽得不得了,秩序大亂。軍隊人心亂了,互相踐踏,明軍損失了騾馬二十萬頭匹,軍隊損失了數以十萬計。皇帝被俘。永樂幾次親征都沒這樣敗過。訊息傳到皇宮,朝野大震。亂了陣了,皇太后出面,英宗有兒子二歲做太子,讓叔叔朱祁鈺輔政。在午門舉行會議,召集大臣,朝臣們聚集在這兒,王茲說,王振被殺了,要族誅,還有狗腿子,馬…自訓斥大臣,王茲說,狗太監惹這樣的亂子,還說什麼?馬…自還訓斥群臣,官員們上來了,大亂。王茲咬馬…自的臉。把馬…自打地上了。馬…自跑了,人們撿起靴子,打死了他。還有狗腿子,再打,另兩個太監也被打死了。一些人在東安門附近再打,從午站前亂到了太和門。

混亂下,于謙挺身而出,定亂局面。這是浙江人。逐漸做官,做到兵部侍郎。這次朝會他也在一看這麼亂,他出來後,維持局面,誰也不聽。于謙“謙袍袖為之盡裂”。跟邡王說,馬…自是罪有應得,打死無罪。邡王就說打死馬…自的人無罪。稍微安靜了一點,徐有貞看到皇帝被俘,他出了個餿主意,想遷都,于謙說,“言南遷者,當斬也,京師天下大本,一動則大事去矣。”北宋不是南遷嘛,結果出現北是遼金,只剩下半壁江山了。斥責徐有貞。後來不久,邡王正式繼皇帝位,是景泰帝。朝臣們散了,退朝時,吏部尚書王直,拉過於謙說,“朝廷正藉公耳,今日雖百王直,何能為?”今天就算一百個我,能做什麼呢?讚揚于謙在太和門前安定國家局面的功勳。後來于謙升為兵部尚書,率軍抵抗北京保衛戰。北京才算安定下來。亂中定局,是明社稷之臣。

除了這樣的正劇,也有劉瑾鬧劇。明代有名的大太監,劉瑾是一個。他是正德皇帝時,本不過是管時間的小太監,但會討好正德皇帝,皇帝喜歡他,升為司禮監太監,但這個人沒文化,將皇帝交給的差使拿回家讓別人看,再拿回去。仗著皇帝的寵幸,胡作非為。有一天,舉行朝會,正德皇帝在太和門坐著,剛要散朝,發現一個匿名檔案,官員送給了皇帝。劉瑾看到了,這恰恰是揭露他的罪行的。他假傳聖旨,讓所有官員在太和門前罰跪。當時有三百多官員,齊齊跪在金水橋前。這是正德三年,農曆六月二十五,是三伏天,沒水呀,跪在這J L,從上午一直跪到下午,有十來個大臣暈倒了,一報告,拖出去,還有三個當場暈死了。過午後,沒有人招,劉瑾宣佈,統統打入大獄,三百多人入獄了。不許送飯,事情太嚴重了。有大學士有尚書,其中有王陽明,是浙江餘姚人,父親是頭名狀元。這人敢提意見。寫奏疏給皇帝,批評太監,太監發威,廷杖四十,打死了王陽明瞭,後來清醒過來,投入監獄,免官,貶到貴卅|口王陽明帶傷上路,太監劉瑾在路上派人準備暗殺他。走到錢塘,王陽明想了一計,深夜把官帽子等脫下來,寫一首詩,“百年臣子悲何極,夜夜江濤泣於胥”,放下,把帽子等扔到江中,他自己隱藏起來。當地人認為他投江了,家人也相信了,隱在山中,躲過一劫,劉瑾被殺後,他才又再次出來了。·

大故宮(第一部)(五)太和之門

在這種情況下,大學士李東陽,看到事情的嚴重,六部都沒法上班了。就給正德帝上了奏摺,大意說,罪只是一個人,大臣們上朝時也沒顧得看是誰扔的。三百多人都成了罪人,這樣的暑熱,不好呀。李東陽說,是不是放了他們,仔細訪查是誰。其他人無罪。正德皇帝讓他們出獄了。劉瑾查訪到了投匿名信的是劉瑾身邊的太監。這些官員也就放了出來,這次在太和門前,三百多大員冒著烈日,跪著。劉瑾還有另一次,他宣讀,讓50位高官都跪著,直到他訓斥完。一次,10 7個大官也在聽著他訓話。訓完後統統降級,史書說劉瑾是“權擅天下,威福任情”。結果他也沒好下場,砍下頭來,示眾,抄家,金銀幾十庫,玉呀,一盤盤地數,上百盤玉。珍玩寶器無法統計。過去認為是他們矇蔽了皇帝,其實責任還在正統與正德皇帝。于謙李東陽的兩個正面故事,兩個反面的故事,都在表明一個共同的道理,即做人做事,要四正:養正心,悟正學,親正人,行正道。 #說古道今#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