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白浮泉遺址(三)

白浮泉遺址中第三個看點就是“九龍池”。

元代著名科學家郭守敬為引水濟漕,解決大都城的漕運,上奏元世祖引白浮泉水作大運河北端上游水源,至元二十九年(1292)白浮堰建成。白浮泉又名龍泉,當年建有水池,將水圍起,流水出處有青石雕刻的九個龍頭,取名九龍池。水自龍口噴出,有\\\“九龍戲水\\\”之稱。

尋訪白浮泉遺址(三)

尋訪白浮泉遺址(三)

尋訪白浮泉遺址(三)

尋訪白浮泉遺址(三)

尋訪白浮泉遺址(三)

尋訪白浮泉遺址(三)

尋訪白浮泉遺址(三)

尋訪白浮泉遺址(三)

尋訪白浮泉遺址(三)

尋訪白浮泉遺址(三)

尋訪白浮泉遺址(三)

尋訪白浮泉遺址(三)

尋訪白浮泉遺址(三)

尋訪白浮泉遺址(三)

尋訪白浮泉遺址(三)

尋訪白浮泉遺址(三)

尋訪白浮泉遺址(三)

尋訪白浮泉遺址(三)

此碑後有:

白浮泉遺址整修記

昌平城東南郊有龍泉山,或曰龍山。山麓有裂隙泉,昔日出水甚旺,即《元史》河渠志之白浮泉,亦稱神山泉。昌平沿山一帶多有流泉,其為利之溥與歷史上之北京城息息相關者,首推白浮泉。

白浮水導引入京,始於元初。時新建大都城,急需引水以濟漕運,遂有通惠河之開鑿,其最上源即在白浮泉。郭守敬經始其事,開渠引水,順自然地勢,西折南轉,繞過沙、清二河之河谷低地,經今昆明湖之前身甕山泊,流注大都城內積水潭。於是南來漕船可以直泊城中。今日新開京密引水渠,自白浮泉而下直至昆明湖,仍循元時故道,僅小有調整,足證當初地形勘測之精確。及至明朝,白浮引水斷流,而泉水噴溥如舊。水出石雕龍口共九處,下注成池,遂有九龍泉之稱。山上有元朝都龍王廟舊址,明代重建。現存大殿結構仍有元明遺制,餘皆清構,均年久失修,日漸傾圮。

近年來流泉乾涸,舊跡荒蕪。其地已歸北京市第一商業局作為職工休養處而稍有營建。因念其歷史價值,更集資興工,由北京市古代建築研究所規劃設計,修繕都龍王廟一如舊制,並整修九龍池,再現龍口噴水景觀。既恢復其園林景色,更有利於遺址保護。另建碑亭一座,仿元代風格,以為白浮引水濟運之紀念。始工於一九***年夏,越冬而工竣。時去郭守敬倡議導引白浮泉,適屆七百週年。守敬為天文歷算及水利工程一代宗師,在元初新曆法之制定與大都城之建設中,功勳卓著。緬懷先賢,激勵來者,刻石為記,永誌不忘。

一九九○年月日 侯仁之撰文

尋訪白浮泉遺址(三)

尋訪白浮泉遺址(三)

尋訪白浮泉遺址(三)

尋訪白浮泉遺址(三)

尋訪白浮泉遺址(三)

尋訪白浮泉遺址(三)

關於這裡就是“九龍池”有人有不同的看法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b3fddd0102wysn。html

https://xw。qq。com/amphtml/20190322A0G5WL00

有興趣的可以看看上面的資料。但如論如何,這裡確實大運河之源頭。郭守敬發現了白浮泉,修成通惠河;如今挖掘大運河文化,白浮泉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被人們重灌、讚美。歷史值得記憶,郭守敬值得尊敬。

去時泉水枯竭,網上找到一張有泉水的照片,

等到雨季再去看 泉水吧

尋訪白浮泉遺址(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