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壽巖汪湖鎮:濱湖水鄉 產業富民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徵程,常德全媒從3月3日起推出系列報道《沅澧百鎮千村行》,今天推出第五十一集《漢壽巖汪湖鎮:濱湖水鄉  產業富民》。

漢壽縣巖汪湖鎮地處西洞庭湖畔,因沅、澧兩水交匯形成了獨特的溼地風光。近年來,該鎮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把生態修復和產業發展放在首位,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促進農民增收,繪就了一幅幸福小康的多彩畫卷。

漢壽巖汪湖鎮:濱湖水鄉 產業富民

7月9日是巖汪湖鎮武竺山村早稻開鐮收割的第一天。在萬畝水稻高產高質高效示範片,稻浪翻滾,收割機來回穿梭。田邊的機耕道上,種糧大戶們三五成群,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郭永福是當地的種植大戶,在武竺山村等地共承包了水稻田100多畝。他告訴記者,過去種田靠人工,費力費時;現在種田都是機械化、科技化,特別是示範片建成後,成立了合作社,為農戶提供一條龍服務。在現代化機械的助力下,爭搶進度,不誤農時;科學種田,減少農藥化肥投放量,加強標準化管理,實現水稻優質高產。再加上國家政策的扶持,農戶的種糧積極性日益高漲,收益也是逐年攀升。

漢壽巖汪湖鎮:濱湖水鄉 產業富民

漢壽縣巖汪湖鎮武竺山村 種植大戶 郭永福:自從我們這裡搞了這個示範片以後,我們這裡就這塊而言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好),我們早稻應該是每畝,按目前價格來說,應該是每畝在1100塊錢左右。農戶自己的成本應該說是每畝在400塊錢的成本,我們每畝的淨利潤應該是在700塊錢左右(早稻),我們的晚稻(按去年的情況估算)應該比早稻的收入還要高。

巖汪湖鎮是傳統的農業大鎮,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產業轉型升級,走可持續發展的路子,是鎮黨委政府一直探索的方向。近年來,該鎮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除了建成萬畝高產高質高效示範糧田,還立足當地資源,積極發展特色產業,地處洲頭塞村的1300畝湘枳殼基地就是其中之一。

漢壽巖汪湖鎮:濱湖水鄉 產業富民

盛夏時節,一個個拳頭大小的青果已掛滿枝頭,工人分散在基地各個角落,正忙著採果、搬運,一派繁忙景象。

漢壽巖汪湖鎮:濱湖水鄉 產業富民

據介紹,5—6月採摘青果加工為枳實,7月採摘青果加工為枳殼,枳殼、枳實是一種常用中藥材,具有消積導滯,理氣潤肺等功效。巖汪湖鎮地處西洞庭湖濱湖地帶,其土壤氣候條件特別適合它的生長。2012年,熊家之看中了這一產業的市場前景,成立湖南地本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流轉當地農戶土地,建起了種植基地。公司還擴建了初加工標準廠房,配套烘乾冷庫裝置10多臺,年加工鮮果1000噸以上、年生產湘枳殼藥茶100萬粒。同時,與中國中藥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共建共享湘枳殼/枳實藥材GACP數字化基地。

洲頭塞村曾是省級貧困村,為帶動周邊農戶尤其是貧困戶合作種植,公司以“基地+農戶”的形式,成立了漢壽縣新洲中藥材種植合作社。

漢壽巖汪湖鎮:濱湖水鄉 產業富民

湖南地本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漢壽縣新洲中藥材種植合作社負責人 熊家之:每天大概有七八十人在這裡現場採摘,平均工資都是一兩百元錢一天,多的是三百元。

在方嘴村的洪毅富硒食用菌專業合作社,一包包食用菌在出菇架上爭相“吐蕊”。而在2015年前,這裡還是一家汙染嚴重的養雞場。隨著汙染防治工作的推進,負責人曾洪毅積極謀求轉型,牽頭成立富硒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回收利用當地秸稈和稻草,種植高階食用菌。

漢壽巖汪湖鎮:濱湖水鄉 產業富民

漢壽縣洪毅富硒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曾洪毅:我生產的富硒食用菌是不打農藥,不施化肥的綠色健康食品。我搞這個產業,每年需要秸稈和稻草100多噸,解決了部分就業問題,殘疾人和貧困戶的就業問題。我這個廢菌包,經過高溫滅菌,是最好的有機肥。

養雞場改建成食用菌生產車間後,不僅改善了生態環境,形成新的致富產業,還帶動了村民就業增收,探索出了一條綠色發展的新路子。經過幾年的發展,合作社已形成菌棒生產、種植、採摘到冷鏈運輸的全產業鏈,產品供不應求。

漢壽縣巖汪湖鎮方嘴村村民 熊少梅:在這裡上班,對我們來說還是非常好,捱得近,再一個我們每個月都是搞得到一兩千多,屋裡的事也做了。

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巖汪湖鎮因地制宜,發展多種產業,為鄉村振興帶來源源動力。

漢壽巖汪湖鎮:濱湖水鄉 產業富民

漢壽縣巖汪湖鎮黨委書記  袁傑:近年來,巖汪湖鎮大力發展優質稻、枳殼等特色種養為主導的農業產業,有“最美水鄉”“魚米之鄉”的美名。下一步,我們將全力建設萬畝糧食示範片、千畝生態稻蝦種養基地,強鎮富民,奏響鄉村振興新篇章。

(常德全媒記者:陳元龍 龔俊 汪惠 漢壽電視臺記者:黃婷 劉恩彰 編輯 陳雅菱)

好看的人都點了在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