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其樂無窮 湯塘溫泉獨一無二

清遠佛岡,距離廣州一小時車程,地方不大,但“五臟俱全”,恰可用“山清水秀,其樂無窮”來形容,尤其是位於佛岡縣南部的湯塘鎮,這個北緯23度+的小地方,有著廣東最早歷史文字記載的“第一熱水塘”,“熱水塘”即溫泉,湯塘也因此成為了“溫泉”的代名詞。

湯塘溫泉獨一無二,在溫泉界可謂出類拔萃,但除溫泉以外,它還有很多……

1

廣東第一泉 高熱泉裡養生息

讓我們先從溫泉說起……

清遠佛岡所在地,堪稱廣東省最大“溫泉集聚地”,如果說“食在廣州”是廣州市的城市屬性,那麼“泡在佛岡”,便是佛岡響噹噹的“金字招牌”。

佛岡全縣的溫泉星羅棋佈,尤以湯塘、石角、水頭、逕頭等含不同元素的地熱溫泉著稱,其中湯塘的“氡”溫泉最出名,珍貴且稀有,水質晶瑩,無色無味……

湯塘溫泉據說有近1500年曆史,源自湯塘村前一口溫泉泉眼,天然溫礦泉自地底200多米深處噴湧而出,溫度最高可達87攝氏度,日湧量約4000立方,屬於高熱泉……

也因此,湯塘鎮因湯塘村而得名,湯塘村因“溫泉眼”而出名,廣東省內最早有歷史記載的溫泉就出自這裡,湯塘溫泉還有“廣東十大名泉”之稱,來湯塘如果不“泡湯”,那基本上跟沒有來過一樣。

2

上嶽古村落 鑊耳牆裡度春秋

“天上雷公鑿,地上上下嶽”,是的,佛岡不止有溫泉,還有歷史的厚重和底蘊。

佛岡上嶽古村,民居始建於元末明初,距今有600多年曆史,青磚黛瓦、雕樑畫棟,最鮮明的是嶺南建築風格突出的鑊耳牆,又稱“鰲頭牆”,取“獨佔鰲頭”之意,據傳在元明清時代,鑊耳牆是要有功名的人才有資格建造的,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之一。

上嶽村這裡的鑊耳樓牆簷多為灰底白畫的卷草圖案,部分有立體灰塑圖案,另有五龍過階、五龍過脊等特殊建築形式,是清代顯貴家族的建築特色,數量之多,在廣東省內都屬罕有。

“井水不竭解鄉愁”,也是上嶽村的寫照之一,村裡古井現存二十座,有三口超過百年曆史,大部分仍在使用,村民用井水煮飯泡茶、洗衣沖涼。對水井充滿崇拜的人們還創造出了“井神”、“井龍”和“井鬼”等形象加以祭祀。

3

佛岡豆腐節

潔白粉嫩祈祝福

佛岡高崗鎮獨有的元宵上燈習俗豆腐節,2007年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傳公元1609年正月十三,社岡下村林氏家族上一年生下男丁的村民到祖祠上燈食齋,一人切完豆腐不小心甩到另一人身上,新衣被弄髒的不甘心,也抓起豆腐往前一人身上扔,由此引發一場“豆腐大戰”。後演變為“擲豆腐”興旺添丁之意,代代相傳下來。

每年農曆正月初八開始,便由林氏村民上年生下男丁的家庭為代表組成“新丁會”,負責集資並確定丁頭(組織者)和頭丁(最先出生的孩子),在村內三座祠堂上燈,集資款一部分用來買豆腐,由本村一戶人家專做,其他人也可捐資。正月十二日上午10時去祠堂清掃和做豆腐,正月十三日中午12時接燈,下午2時,豆腐被運到指定地點,全部添丁者集中在祖祠“上燈”,走出祠堂便是“豆腐大戰”,被豆腐擲中的人會覺得好兆降臨。

4

竹山出粉葛

清甜滋味在心頭

湯塘鎮竹山村,出產粉甜無渣的粉葛,用來煲湯、燜臘味都好,是當地的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竹山粉葛外形看起來很像一枚橄欖,塊莖部分沒什麼鬚根或分叉,葛味濃,葛肉是淡淡的乳白色,皮薄、肉香、質嫩,這個季節正是當時得令的食材,廣東人講究“不時不食”,還有“春吃芽、夏吃葉、秋吃果、冬吃根”的說法,粉葛吃的就是其塊莖部分,也就是根部,清熱解毒,滋補益氣。■新快報記者 陳斌/文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