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周口:關帝廟

周口關帝廟,周口的山陝會館。由山西新絳、長治,陝西蒲州、大荔、澄城等旅居周口的商人出資興建。內祀關羽,俗稱關帝廟。 周口位於河南省東南部,歷史悠久。 沙河、穎河、賈魯河在市區交匯,自古就是漕運重地,舟車輻輳,商賈雲集。明清時期達到鼎盛,有“小武漢”之稱。周口關帝廟始建於康熙年間、落成於咸豐年間,

歷時159年。

規模宏大,號稱關帝廟河南之冠。整座建築群裝飾雕琢精美,有叫板賒店山陝會館的底氣。

周口關帝廟座北面南,始建於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後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年間屢次擴建、重修,於咸豐二年(1852年)全部落成。整個廟宇為三進院落……整個建築群為仿宮殿式,佈局嚴謹,巍峨壯觀,裝飾富麗,工藝精湛。 山門、鐵旗杆、饗殿、大殿、戲樓、拜殿、春秋閣等建築是全國關帝廟建築中規模較大,石雕、木雕雕刻藝術價值最高,儲存最為完整的古建築群。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節選自關帝廟對外宣介)

周口關帝廟沿南北中軸線,縱深佈局為三進院落。山門、鐵旗杆、饗殿、大殿、戲樓、拜殿、春秋閣等建築由南向北,依次建於中軸線上;一進院東西廂有藥王殿、灶君殿並東廊房,財神殿,酒仙殿並西廊房。二進院東西廂有東西看樓、東西廡殿;三進院東有老君殿、馬王殿、瘟神殿,西為僧舍客房。關帝廟曾作為民俗博物館,現絕大多數藏品已經移交到給了周口市博物館。

山門簷柱柱礎石(見上圖)和木假窗(見下圖)

↓山門北向

↓山門正對著石坊門。

這裡的鐵旗杆集社旗山陝會館的和潢川三義觀的於一身:潢川三義觀的

騰龍龍尾處理,即一杆雙龍龍尾分峙;社旗山陝會館的

鬥風鐸裝飾下。

不同之處,有二,其一最明顯的在於杆頂沒有鳳或神鳥;其二是騰龍的張爪,這裡的是前爪;潢川三義觀和社旗山陝會館的是前爪和中爪。總而言之,

社旗山陝會館的鐵旗杆秀氣有餘,威猛不足;潢川三義觀的有些魯莽;這裡的似乎霸氣些。

鐵墩上下加束腰,六面圖案。其中三魚共

圖案(見下組圖左中),魚想起鞏義石窟寺漢苑洞穴中的漢代摩崖石刻圖。只不過那個太過古絀,這個裝飾感更強。這圖倒與周口乃三河交匯地暗合。

↓鐵旗杆為嘉慶二年陝西澄城天平商會捐建。

↓饗殿石欄板,道光二十五年置。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立的碑亭,亭內豎道光十七年《重修關帝廟碑》和《歲積厘金碑》。

《重修關帝廟碑》

碑文記周口320餘家商行店鋪捐資求財祈福。

《歲積厘金碑》載

修建戲樓時捐資的商號、姓名、金額及修葺彩繪的開支清單。

↓正面簷下木透雕花卉、瑞獸、八仙賀壽圖。

↓樑架上繪有游龍圖

↓饗殿柱礎石有兩種

↓一種為金柱的瑞獸,另一種為椽柱的瑞獸仰蓮臥鼓。

饗殿和大殿簷角互抵。梁枋上斗拱差異明顯。

↓關帝廟建造最早的殿——大殿

↓大殿內樑架

彩繪圖案清晰

,尤其是最下層的雲龍圖,噴雲吐霧。

正殿兩翼有陪殿,東為河伯殿,西為炎帝殿。均建於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

二進院東西廂有配殿,曾經是民俗博物館展廳。

民俗博物館僅剩下的展廳

周口木版年畫展示

↓ 戲樓背靠大殿、坐南朝北。

↓戲樓正北是拜殿,始建於清咸豐年間,祭祀朝拜關羽的殿。

魚和先生是2019年9月20日

去的這裡

,不巧該殿在維修。

↓ 拜殿北即春秋閣,建於清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為關帝廟最後一座建築。

↓柱礎石周雕有花卉、仙草、靈鳥、瑞獸和天官賜福、姜太公釣魚、淵明賞菊、瓶(平)升三級等歷史傳說故事。

↓被棄置一旁的殘破古鐘。

閒魚也精彩

↓春秋閣東掖門

↓春秋閣周廊柱礎石為花卉、仙草、靈鳥、瑞獸。

春秋閣後是後花園。

後花園內有古井亭,古井亭北有碑廊。

↓ 碑廊牆壁內嵌有清代、民國年間的碑刻十四方。其中重修碑二方,關公竹三方,線刻畫像碑一方,題刻四方,民國十二年重塑關帝金身像一方,看不出四五六內容的碑刻二方和下圖上這方御賜修張公祠碑刻一方。

歡迎來訪,順致鼠年安康!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