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紐約餐廳由幾百個塑膠瓶做成,能抗住颶風和提供照明

在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的劉易斯大街 393 號,有一家名為 Peaches Kitchen & Bar 的社群餐廳。透過它的窗戶向外望去,不遠處兩個半透明的戶外用餐空間一左一右站立著,彷彿兩個巨大燈籠,在夜色中散發著柔和的光芒,坐在其中可以靜觀車輛疾馳而過。

兩個「燈籠」的牆板由幾百個塑膠瓶製成,再用基本的木框架固定住。這些塑膠瓶帶有缺口和法蘭,像樂高積木一樣可以連線起來。在最初用作液體容器後,它們被賦予了第二次生命,經過特殊設計的物理形狀和強度能夠撐起一座建築物。

這家紐約餐廳由幾百個塑膠瓶做成,能抗住颶風和提供照明

▲ 戶外用餐空間外景。 圖片來自:Jody Kivort/Friendship Products LLC

這些特殊的塑膠瓶可以互鎖(interlocking),所以被賦予了一個形象的名字——友誼瓶(Friendship Bottle)。

對於友誼瓶的開發人員 Tim Carlson 來說,拯救塑膠行業對環境的危害只是目標的一部分,友誼瓶更理想的用途是救災:

在災難之中,如果你要運送一堆貨物,你總是需要水、食用油和穀物,但你也需要避難所。瓶裝水和其他物品可以運到災區,一旦瓶子被清空,它們就可以用來建造臨時避難所。

Peaches Kitchen & Bar 的室外用餐空間已經成功抗住了一場 2 級的颶風,而且它內建的小型太陽能燈在發生災害時依舊能發光。

為了讓友誼瓶有更廣泛的應用空間,紐約倫斯勒理工學院從 2018 年開始參與到了研究之中。目前,友誼瓶已經非常接近普通家庭的避災需求:

一個沒有接受建築培訓、沒有大量工具和材料的人仍然可以上手。

這家紐約餐廳由幾百個塑膠瓶做成,能抗住颶風和提供照明

▲ 戶外用餐空間內景,可以看到塑膠瓶的排列。 圖片來自:Jody Kivort/Friendship Products LLC

研究人員認為友誼瓶可以用於各種空間:

它不是隻能製造某種東西的預製套裝,它像磚塊一樣是自由的、開放的。

在友誼瓶之前,將飲料瓶用作建築材料的想法已經在飲料行業「咕咕冒泡」了很久。1960 年代,喜力啤酒廠(Heineken brewery)開發了一種可互鎖、可堆疊的長方形玻璃啤酒瓶——「裝啤酒的磚」,但這一概念從未推向市場。

這家紐約餐廳由幾百個塑膠瓶做成,能抗住颶風和提供照明

▲ 喜力啤酒瓶。

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到全世界呼籲限制使用,塑膠的發展不過百餘年的歷史,但塑膠瓶回收利用似乎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提手、地墊、新瓶子、環保衣服,都有可能是塑膠瓶標籤、瓶蓋或者瓶身的歸宿。

是時候探索塑膠更大規模的運用了,建築行業或許是一個不錯的答案。在大型建築方面,已經有了很多絕妙的案例。

這家紐約餐廳由幾百個塑膠瓶做成,能抗住颶風和提供照明

▲ 塑膠瓶做的外牆。 圖片來自:一席

建築師黃謙智回收 150 萬個塑膠瓶,製作了一座 9 層高博物館的外牆。這些塑膠瓶「相互卡扣」的結構參考了孔明鎖,不需要膠水等有毒的粘合劑,且具有很強的結構效能,經受住了各種極端天氣的考驗;北京的可樂瓶藝術裝置是一件公共藝術作品,由 17000 多個回收的塑膠瓶編織在一起,形成了像可口可樂 logo 一般的動感造型,有鋼結構支撐以確保安全。

這家紐約餐廳由幾百個塑膠瓶做成,能抗住颶風和提供照明

▲ 可樂瓶藝術裝置。 圖片來自:penda

環保是一個不會過時的話題,但它又遠遠不止於環境意義。有人希望透過各種裝置藝術喚起人們對塑膠垃圾的關注,有人像「友誼瓶」團隊那樣讓塑膠具有更豐富的功能,也有人身體力行將其作為一種習慣。

愛範兒曾報道,在蘇格蘭的外赫布里底群島,將海灘上的塑膠回收再利用已然是當地人的生活方式——較大的塑膠管道為蘇格蘭高地牛提供飼養槽,一般的 PVC 塑膠管會被做成排水管道或者家家戶戶的柵欄。

友誼瓶開發人員 Tim Carlson 曾說:

人們總會問:這只是一個有趣的想法還是實際可行?但在紐約的街道上建造能夠抵禦颶風的小屋真的很有意義。

戶外用餐空間或許只是友誼瓶微不足道的應用而已,但它可以作為鮮活的例子,為救災設施提供實際的參考。「站在未來看現在」,是前沿環保研究者們共有的品質。

題圖來自:Jody Kivort/Friendship Products LLC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