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到底侵佔多少中國故土試圖把長城以北變成“黃俄羅斯”

中蘇珍寶島之戰的前因後果1

作者:桅杆

按:1969年的中蘇珍寶島之戰,是大國博弈背景下一次並非偶然發生的衝突。此戰規模雖小,卻影響巨大,對中國和世界的格局都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可謂小仗改變了大格局。本文試圖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儘可能客觀地探討這場戰鬥的前因後果。歡迎批評指正,歡迎討論交流。

沙俄到底侵佔多少中國故土試圖把長城以北變成“黃俄羅斯”

1、俄羅斯的崛起:從基輔羅斯到蘇聯

基輔羅斯:俄羅斯人是源於維斯瓦河(在今波蘭境內)一帶斯拉夫人的一部。在羅馬帝國時期,斯拉夫人與日耳曼人、凱爾特人一起,被羅馬人並稱為歐洲的三大蠻族,分別分佈在歐洲的東、中、西部。後來,凱爾特人被羅馬人征服、同化或驅逐到歐洲的邊緣地區(今

愛爾蘭、

蘇格蘭、

威爾士等地);羅馬帝國最終在蠻族的入侵下崩潰,西歐成了日耳曼人的天下,而斯拉夫人則成為東歐的主人。

到公元9世紀時(唐朝晚期),東歐地區的

斯拉夫人還處於部落社會階段,各部落之間攻伐不斷。公元862年,

諾曼人

留裡克受東

斯拉夫人邀請,從

歐洲西北部的日德蘭半島(今屬丹麥)來到

東歐平原,“幫助”解決

斯拉夫人內亂,以武力在

諾夫哥羅德(今俄羅斯境內)建立了第一個以東斯拉夫人為主體的羅斯公國(

留裡克王朝)。建國後,羅斯公國即開始對外擴張,於882年佔領

第聶伯河中游的基輔城,隨即把首都遷到

基輔,開始了基輔羅斯公國時期。至公元10世紀末,基輔羅斯公國達到鼎盛時期,成為東歐強國。之後開始衰退,在11世紀中葉分為十八個

公國,陷於封建混戰。13世紀初,基輔羅斯及東歐的眾多公國被蒙古大汗拔都(成吉思汗之孫)建立的

欽察汗國(金帳汗國)所征服,成為其附庸。

莫斯科公國:1283年,留裡克王朝支系的莫斯科公國建立,是基輔羅斯公國分裂出的眾多

公國之一,首都位於

莫斯科。從14世紀初期開始,莫斯科公國接受

欽察汗國的冊封,取得了代徵全俄貢納的特權,藉此陸續兼併四周的王公領地,逐漸成為全

俄羅斯地區最強大的公國。此一時期,

欽察汗國逐漸衰落。1480年,莫斯科公國擊敗

欽察汗國獲得獨立,結束了蒙古人在俄羅斯200多年的統治。獨立後的莫斯科公國,經過100多年的四處征戰,到16世紀30年代(明朝嘉靖年間),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全

俄羅斯統一國家基本形成,其東部邊界逐步拓展到歐亞分界的

烏拉爾山脈(見下圖),

莫斯科大公成了整個俄羅斯惟一的君主。

俄羅斯帝國:1453年,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林)被

奧斯曼帝國攻破,東羅馬帝國滅亡。1472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迎娶了

東羅馬帝國末代皇帝的侄女

索菲婭為妻。後來他倆的兒子

瓦西里繼位莫斯科大公,從此便自稱是

東羅馬帝國的正統繼承人,號稱

第三羅馬。

1547年,

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將大公升格為沙皇(即凱撒,羅馬帝國皇帝的名號之一),國號改稱為俄羅斯沙皇國,即沙皇俄國。經過數百年的開疆拓土,沙皇俄國日益強大,國土面積和人口規模也急劇擴大。1721年(清康熙年間),沙皇

彼得一世被俄羅斯

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皇帝”的頭銜,國號改稱為

俄羅斯帝國,但習慣上仍稱沙俄。至此,一個強大的帝國崛起在歐洲的東部和亞洲的北部。

蘇聯:1917年3月(俄歷2月),

俄國爆發二月革命,推翻了末代沙皇,自1547年伊凡四世

加冕為

沙皇開始,延續370年的

俄羅斯帝國至此終結,成立了俄羅斯共和國。二月革命後,俄國陷入極度的混亂狀態,出現了兩權並存的局面:一個是資產階級的臨時機構,一個是工兵代表的

蘇維埃。兩個針鋒相對,最終在當年11月(俄歷10月),

列寧領導的布林什維克,在

彼得格勒(當時的俄國首都)發動起義,建立了

蘇俄。1922年12月,正式成立蘇聯,其加盟共和國的數量由最初的4個逐步增加到15個。1991年12月26日

蘇聯解體,又分成15個國家。

沙俄到底侵佔多少中國故土試圖把長城以北變成“黃俄羅斯”

2、沙俄東進:從波羅的海到阿拉斯加

擴張成性:縱觀俄羅斯歷史,或許是繼承了蒙古人侵略和野蠻的基因,加上第三羅馬的情結,自15世紀下半葉開始,偏遠、落後的俄羅斯開始崛起,領土擴張的慾望極強,極具侵略性,其過程也非常野蠻。早在伊凡四世在位期間(1530-1584年),由於國勢較弱,無力與歐洲諸強抗衡,俄羅斯只好把擴張的目標瞄準東方,開始越過歐亞分界的烏拉爾山,向東挺進,逐步吞併了西伯利亞的大片土地。

俄國向亞洲的擴張,不全是國家行為,其早期主要是利用民間力量。其主要方式,是直接或透過一些領主間接鼓動和資助探險者去開疆拓土,成功後給予這些探險者和領主重賞。這種方式著力不多,卻收穫很大。加之當時的亞洲北部地廣人稀,當地居民處於原始狀態,非常容易對付,因而其擴張過程所受到的抵抗甚微。

初次東進:1581年,秉承沙皇東進旨意的烏拉爾地區領主斯特羅甘諾夫,鼓動和資助因打家劫舍而被沙皇下令“追捕、格殺勿論”的哥薩克首領葉爾馬克等人,前去征討西伯利亞汗國。葉爾馬克率領和他一起打家劫舍的500多個兄弟,加上斯特羅甘諾夫補充的300多人和裝備,一支共840人的隊伍翻越烏拉爾山遠征東方,並於當年10月攻佔西伯利亞汗國首府卡什雷克。

葉爾馬克一夥為俄國征服西伯利亞汗國和向東擴張立下了赫赫戰功,沙皇立即赦免了葉爾馬克等人的罪行,封他為“西伯利亞汗”,頒發了大量薪餉,同時賜給斯特羅甘諾夫新土地,以表彰他們的行動。葉爾馬克的這次遠征獲得了巨大的成果,揭開了俄國向西伯利亞大規模擴張的序幕。葉爾馬克的行動形成了巨大的示範效應。在他之後,許許多多的冒險者接踵東來,到17世紀40年代,沙俄的侵略勢力已經到達太平洋東岸的鄂霍次克海,並與新興並起源於東北的大清帝國發生衝撞。

沙俄領土擴張圖:

沙俄到底侵佔多少中國故土試圖把長城以北變成“黃俄羅斯”

中俄衝撞:俄羅斯東進的初期,雖然已經進至太平洋沿岸。但其東進線路途經的都是荒蠻、苦寒、人煙稀少之地,這些地區均在中原王朝(明清時期)的管轄之外。俄羅斯在遠東地區最早(1632年)建立的基地雅庫茨克號稱冰城,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城市。明清交替之際,俄羅斯開始派遣武裝人員入侵中國的黑龍江流域,燒殺搶劫,極其野蠻。由於當時正處明清戰爭、滿清入主中原之際,對俄羅斯的入侵無法顧及。等到清朝平定三藩結束,俄羅斯軍隊已經佔據了黑龍江邊上的尼布楚和雅克薩。

清朝一直把東北(包括外東北)視為龍興之地,對俄羅斯的入侵反應強烈,多次進行交涉。對清朝的交涉,俄羅斯非但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這使康熙皇帝認識到,只有使用武力,才能驅逐沙俄軍隊。為此,康熙在平定三藩的次年(1682年)即赴東北巡視,著手戰爭準備。

雅克薩之戰:1685年5月,清軍約3000人在都統彭春的率領下,向據守雅克薩城的俄軍(450人)發起攻擊。由於兵力懸殊,俄軍傷亡慘重,勢不能支,被迫乞降,俄軍總指揮托爾布津遣使要求在保留武裝的條件下撤離雅克薩。得到彭春同意後,俄軍撤走,清軍平毀了雅克薩城。此為第一次雅克薩之戰。

俄軍被迫撤離雅克薩後,賊心不死,繼續拼湊兵力,圖謀再犯。在獲知清軍撤走後,托爾布津率俄軍再次竄到雅克薩。清朝得知俄軍這一背信棄義的行為後,極為憤慨,下令反擊。1686年7月,清軍2000多人進抵雅克薩城下,勒令俄軍投降,托爾布津不理。清軍隨即開始攻城,托爾布津中彈身亡。鑑於雅克薩城堅難攻,清軍改用掘壕圍困的戰術,與俄軍玩起了持久戰。

圍困期間,俄軍戰死病死很多,守城的826名俄軍,最後只剩66人,雅克薩城旦夕可下。俄國急忙向清朝請求撤圍,遣使議定邊界。清朝允其所請,准許俄軍殘部撤走。雅克薩之戰,大清取得小勝,暫時遏制了沙俄的南侵。但雅克薩之戰亦可看出,俄軍人數雖少,戰鬥力卻很強大,清初八旗精銳只能靠人數優勢取勝。

沙俄到底侵佔多少中國故土試圖把長城以北變成“黃俄羅斯”

克薩之戰示意圖:

尼布楚條約:雅克薩之戰後,中俄開始就東段邊界等問題進行交涉。俄方以戈洛文為談判全權大使,中方以索額圖為首。最初商定的談判地點在色冷格。索額圖等行至中途,正值

準噶爾汗

噶爾丹大舉侵犯

喀爾喀蒙古(即今外蒙古地區),道路阻斷,中方代表團被迫返回

北京。

1689年,經中俄兩國代表重新商定,談判地點改在

尼布楚。談判開始,雙方都獅子大開口,提出自己的領土主張:索額圖要求以勒拿河到貝加爾湖一線為界,以西屬於俄羅斯,以東屬於清朝;戈洛文比索額圖更狠,要求以黑龍江直到入海為界,以南屬於清朝,以北屬於俄羅斯。

兩者之中,索額圖的要求還有一些現實根據,而戈洛文則完全是個流氓,坐地起價,就等你還價了。經過16天劍拔弩張的談判,雙方於1689年(康熙28年)9月7日簽訂了《尼布楚議界條約》,規定以

外興安嶺至海格爾必齊河和額爾古納河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條約規定整個外東北地區(黑龍江以北至外興安嶺以南、烏蘇里江以東至庫頁島)為大清領土。後來所說的沙俄強佔了大片中國東北領土,就是指尼布楚條約之後被沙俄強行割走的外東北地區。

沙俄到底侵佔多少中國故土試圖把長城以北變成“黃俄羅斯”

布楚條約談判的清(粉線)、俄(綠線)要價及條約(紅線)邊界圖:

布連斯奇條約:在

尼布楚條約談判期間,清朝一直要求把中部邊界納入談判,但被俄羅斯拒絕。

尼布楚條約簽訂後,清朝又多次建議舉行談判,劃定雙方的中部邊界。但俄國一直拒絕,意欲利用邊界未劃定的狀況,繼續蠶食清王朝的大片土地。

1725年,清朝正在進行對

準噶爾的戰爭,有求於俄國,沙皇

葉卡捷琳娜一世認為此時劃分邊界可以謀得更大利益,於是同意談判。1727年8月31日(雍正5年),雙方談判簽訂了《布連斯奇界約》,明確了兩國的中段邊界。這段邊界現在絕大部分成為俄羅斯與蒙古國的邊界,不說也罷。

得失之間:尼布楚條約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份

邊界條約,也是中國與

西方國家締結的第一份國際條約。清王朝將自己版圖的近旁、實為無主之地的西伯利亞地區,以條約形式明確屬於俄羅斯,等於承認了俄羅斯東侵的事實。尼布楚條約表面上是平等的,實質上清朝吃了大虧,讓步太多。

吃虧的原因:一是當時清朝正忙於對付

準噶爾的戰爭,有後顧之憂,希望早日結束與沙俄的衝突;二是中方代表的談判經驗、談判技巧以及對國際局勢的瞭解遠不及俄方。其實,當時俄國正在與奧斯曼帝國進行第二次俄土戰爭,已經無力東顧,加之供應線漫長,長期對峙對其更為不利。沙俄更希望早日結束衝突。而清王朝的代表對此卻一無所知。清朝本可在談判中佔據主動,最終是打了勝仗,失了土地。但無論如何,尼布楚條約簽訂,畢竟讓東北邊境維持了160多年的和平局面,建國不久的清朝可以騰出手來平定

準噶爾、治理內部和穩定疆域。

3、縱火打劫:蠻橫、狡詐、慾壑難填

盛衰易位:尼布楚條約簽訂之後的100多年間,俄羅斯暫時放緩東進步伐,將擴張重心轉向更富饒的西邊。透過戰爭,沙俄在波羅的海和黑海沿岸以及高加索山以南地區奪得大片土地,國勢日漸強盛。在此期間,東北地區的局勢也相對穩定。反觀大清王朝,尼布楚條約簽訂的康熙年間,正是其鼎盛時期,之後便固步自封,閉關鎖國,國勢總體上由盛轉衰。這一盛一衰之間,註定了暫時穩定的邊界局勢遲早要被打破。1856年,俄羅斯在克里米亞戰爭(第九次俄土戰爭)中遭到慘敗,其在歐洲的擴張受阻,遂再次把目標和魔爪伸向東方。

強迫簽約:

鴉片戰爭後,中國的國勢急劇衰弱,列強紛紛加入掠奪者的行列。侵略成性的沙俄當然不會袖手旁觀。沙俄為此還專門成立了“黑龍江問題特別委員會”,負責策劃和實施對中國黑龍江流域的侵略行動。在第二次鴉片中,

英法聯軍於1857年12月攻佔

廣州。得知這一訊息的沙

俄認為有機可乘,決定以武力為後盾,逼迫清朝談判中俄邊界問題。

此時,

第二次鴉片戰爭形勢對清朝極為不利,俄羅斯東

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乘機率軍直逼黑龍江流域的中國璦琿城下。1858年5月20日,英法聯軍攻佔大沽,天津告急,北京震動,世界關注。22日,穆拉維約夫在兩艘炮艦護送下來到

璦琿城,與黑龍江將軍

奕山會晤、談判。穆拉維約夫要求沿黑龍江、烏蘇里江劃定兩國邊界,奕山引尼布楚條約加以拒絕,雙方激烈爭論,毫無結果。散會前,穆拉維約夫將俄方擬定的“條約草案”交給奕山,限第二天答覆。

這個草案的實質,就是要撕毀《尼布楚條約》,強佔黑龍江以北和烏蘇里江以東的整個外東北地區。第二次談判時,清朝代表

愛紳泰仍然拒絕俄方的無理要求,並將“條約草案”退還給俄方代表

彼羅夫斯基。由於談判毫無結果,穆拉維約夫急不可耐,再次親自出馬,以最後通牒的方式,提出條約的最後文字,強迫

奕山簽字。當晚,俄羅斯兵船鳴槍放炮,對大清官員進行恫嚇。在武力威脅面前,貪生怕死的奕山終於屈服,被迫於28日與穆拉維約夫簽訂了《璦琿城和約》。條約內容僅3條:一是割讓黑龍江以北、

外興安嶺以南給俄羅斯,二是烏蘇里江以東的中方領土由中俄共管,三是黑龍江和

烏蘇里江準清國和俄國船隻航行(由中國內河變成界河)。

沙俄到底侵佔多少中國故土試圖把長城以北變成“黃俄羅斯”

罪惡先例:按照清朝事先給

奕山的命令,奕山根本無權與俄羅斯簽訂條約。因此,清朝不僅沒有批准《璦琿條約》,還在事後對奕山等人予以處分。《璦琿條約》雖然沒有生效,但卻導致了既成事實,沙俄依據條約很快強佔了黑龍江以北地區。因此,兩國在1860年訂立的《北京條約》中,清朝被迫接受《璦琿條約》的條款。

沙皇對穆拉維約夫割佔中國黑龍江以北地區的行動大加讚賞,將其方式概括為一個侵略公式:必須以實際佔領的辦法,來支援俄羅斯外交上的要求,即“先強行佔領、再談判確認”。《璦琿條約》開了一個非常惡劣的先例。這以後,沙俄多次沿用這個侵略公式,強佔了中國大片領土。

“調停人”:1858年5月20日,英法聯軍攻陷天津大沽炮臺,直逼天津和北京。情急之下,清朝指派桂良等人與英法議和。沙俄代表普提雅廷藉機以“調停人”的身份,軟硬兼施,迫使清朝簽訂了包括賠款、通商特權、領事裁判權等內容的中英、中法、中美、中俄《天津條約》。但天津條約遠沒有讓列強、尤其是沙俄的胃口得到滿足。作為“調停人”的俄羅斯表面上中立,暗地裡竭力慫恿

英法聯軍北上進攻北京。1860年10月,

英法聯軍攻佔北京,火燒圓明園,並揚言要炮轟紫禁城。

奉命談判的恭親王

奕求和心切,卑躬屈膝地請求沙俄駐華公使伊格那季耶夫出面調停。伊格那季耶夫一面“勸說、調停”英、法兩個侵略者,一面要挾、逼迫清朝接受其提出的苛刻條件。被逼無奈之下,清朝分別與英、法、俄三國簽訂了《

北京條約》。與英、法兩個侵略者簽訂的《北京條約》中,涉及土地割讓的只有《中英北京條約》,即割讓九龍半島47平方公里土地給英國。而沙俄從《中俄北京條約》及其關聯條約中,共割走約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作為“調停人”的沙俄已經不是乘火打劫,說縱火打劫更為貼切。

中俄北京條約所割讓的東北領土示意圖:

沙俄到底侵佔多少中國故土試圖把長城以北變成“黃俄羅斯”

國土淪喪:《中俄北京條約》涉及領土的內容主要有:一是清王朝確認了《璦琿城和約》,割讓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的60多萬平方公司土地;二是把

烏蘇里江以東4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讓給俄羅斯;三是規定了西部邊界的劃定原則(第2條),為沙俄割佔中國西北領土製造了“條約依據”。

以《尼布楚條約》劃定的國界為基準,沙俄據此共強佔了中方東北超過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從此在東北地區,即以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為中俄國界,後來的珍寶島之戰,就發生在烏蘇里江中的一個無人小島上。依據《中俄北京條約》第2條,雙方於1864年簽訂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及其三個子約,沙俄強行割佔了西北地區約44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此後,1881年,沙俄逼迫清朝簽訂《伊犁條約》,割走了7萬多平方公里土地;透過《伊犁條約》的勘界議定書,強佔了3萬多平方公里土地;1898年,沙俄出兵

帕米爾高原,又強佔了2萬多平方公里土地。上述4項,沙俄共從中國西北地區強割了56萬多平方公里土地。晚清時期,沙俄從中國奪佔的土地,總計超過156萬多平方公里。需要說明的是,依據上述條約所劃定的國界,都沒有最終勘定。這為後來的領土爭端埋下了伏筆。

中俄北京條約及後續條約所割讓的西北領土示意圖:

沙俄到底侵佔多少中國故土試圖把長城以北變成“黃俄羅斯”

庚子俄難:沙俄在東進過程中,對待土著居民極其野蠻,大肆屠殺,其血腥程度甚於蒙古人西侵。在入侵中國東北期間,尤其在強佔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土地的過程中,野蠻屠殺當地的中國居民。這其中以江東六十四屯慘案最為典型,與鄰近的

海蘭泡慘案並稱為“

庚子俄難”。

江東六十四屯位於黑龍江以北的外東北地區,依據《璦琿條約》割給了沙俄。但《璦琿條約》規定,江東六十四屯的中國居民有永久居留權,清朝對這些居民的有永久管轄權。之後的《

中俄北京條約》又重申了這一規定。1860年以後,沙俄開始向新佔的東北地區大量移民。這些新移民在沙俄軍隊的縱容下,搶佔原居民的土地,致使雙方矛盾日益激化。1900年7月,沙俄當局派出軍隊,對江東六十四屯的中國居民(約2萬人)進行了地毯式搜捕,沿村放火,槍殺居民,將大量屯民驅趕、集中至大屋中放火燒死,最後將未及逃走的屯民不分男女老幼,全部驅入江中淹死,不願下江的全部殺死。整個過程極其野蠻、血腥,悽慘之情無法形容,一幅人間地獄景象。究竟有多少中國人被殺已不可考,中國居民從此在江東六十四屯絕跡。

4、黃俄羅斯計劃:因列強相爭而中途夭折的侵略計劃

經營東北: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列強

瓜分中國的狂潮中,俄國沙皇

尼古拉二世

提出了一項鯨吞中國北方

領土的

計劃,並積極付諸行動,意圖把

長城以北變成所謂“黃俄羅斯”。沙俄透過《中俄北京條約》強佔黑龍江以北和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之後,對富饒的東北更加垂涎,意欲吞併。基於對遠東的控制和進一步侵略的需要,沙俄從1891年開始修建從莫斯科到海參崴、橫跨西伯利亞的鐵路。

1895年,清王朝在

甲午戰爭中慘敗,被迫將遼東半島(還有臺島和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這直接衝撞了沙俄的“黃俄羅斯計劃”。於是,沙俄聯合

德國和

法國,迫使日本把遼東還給了清朝,即所謂的“三國干涉還遼”,讓日本把到嘴的肥肉給吐了出來。1896年,

沙俄以“干涉還遼”有功並藉口“共同防

日”,誘迫清朝簽訂了《禦敵相互援助條約》,即

中俄密約,允許俄國在中國黑龍江、吉林修建通往海參崴的鐵路(中東鐵路)。1898年,又迫使清朝簽訂《旅大租地條約》,允許俄國修建從哈爾濱到旅順、大連的中東鐵路支線(中長鐵路)。上述鐵路的修建,為進一步侵略東北奠定了基礎。

沙俄到底侵佔多少中國故土試圖把長城以北變成“黃俄羅斯”

入侵東北:沙俄在修建中長、中東鐵路的過程中以及建成後,以保護路權為由,在鐵路沿線駐紮軍隊。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大清帝國風雨飄搖,沙俄認為大舉入侵東北的時機已到,即藉口“幫助清朝建立秩序”,調動18萬軍隊,兵分七路(包括參加

八國聯軍)挺進中國東北,至當年10月即佔領東北全境。1902年4月,在清朝的交涉和列強的干預下,沙俄與清朝簽訂了《

交收東三省條約》,在保證沙俄在華、尤其是在東北諸多特權的前提下,條約規定俄國在18個月內分三期從東北撤軍。然而,俄羅斯僅第一期從東北撤出少量軍隊,做做樣子之後,便不再撤軍,並對清朝的撤軍照會不予理睬,強佔東北的企圖十分明顯。

沙俄到底侵佔多少中國故土試圖把長城以北變成“黃俄羅斯”

日俄戰爭:1902年10月,沙俄的四部大臣在

雅爾達開會,確定了“將來滿洲必須併入俄羅斯或隸屬於俄羅斯”的方針。

沙皇隨即下令停止從東北撤軍,公開撕毀已簽訂的條約。1903年4月,在列強幹涉和清朝多次交涉後,沙俄向清朝提出了撤軍的7項條件,包括鐵路沿線駐軍、列強勢力不得進入滿洲、俄國參與北滿行政管理等,清朝根本無法滿足這些條件,其實質是昭示要繼續霸佔東北。這直接“侵犯”了同樣垂涎東北的日本的利益。

在列強中屬於後起的日本,對沙俄1896年“干涉還遼”一直耿耿於懷,

臥薪嚐膽,欲報一箭之仇。1904年,日本暗中聯絡清朝,在大清帝國的土地上發動了日俄戰爭,並艱難戰勝了沙俄軍隊,遏制了沙俄在東北的侵略勢頭。日俄戰爭中,清朝表面上以雙方“均系友邦”為由,宣佈局外中立,實際上是暗中支援日本發動戰爭的。之後,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及俄國國內爆發革命,“黃俄羅斯計劃”才功虧一簣,最終夭折。現在分析,以沙俄及其繼承者蘇聯的秉性,如果不是日俄戰爭,而任由其一直佔據並經營下去,東北很大可能不復為中國所有。也就是說,沙俄的“黃俄羅斯計劃”只差一點就成功了。

5、黑瞎子島:最後被佔的故土

中東路事件:1928年12月29日,東北易幟,通電服從南京,民國形式上完成統一。不久,出任東北軍最高統帥的張學良誤判形勢,以為正面臨饑荒且孤立無援的蘇聯軟弱可欺,認為東北軍實力遠強於蘇聯遠東部隊,加之受南京表面全力支援、實則借刀殺人的矇蔽,決定以武力強行收回當時為蘇聯所掌握的

中東鐵路管理權。

沙俄到底侵佔多少中國故土試圖把長城以北變成“黃俄羅斯”

1929年5月27日,張學良派軍警將正在開會的39名蘇聯外務人員統統逮捕,包括蘇聯駐哈爾濱領事和中東鐵路蘇方領導人。7月10日,他又宣佈收回中東鐵路所有管理權,查封鐵路沿線的蘇方機構和資產,釀成中東路事件。

此舉徹底激怒了斯大林,蘇聯7月18日宣佈與民國斷交,並決定採取“必要的軍事行動”。8月6日,蘇聯成立特別遠東集團軍,調集4個多步、騎兵師和部分海軍備戰,前線兵力超過4萬人。對此,張學良針鋒相對,組建抗俄軍司令部,動員東北軍6萬餘人參戰。

10月12日,蘇軍越過邊界發動進攻。戰至11月底,東北軍遭受慘敗,蘇軍進佔海拉爾、滿洲里、富錦等地,張學良被迫求和,同意恢復蘇聯戰前在中東鐵路的所有權力等條件後,中東路事件得到解決。蘇聯陸續從中國領土上撤回軍隊,但卻沒有從黑瞎子島(

黑龍江和

烏蘇里江交匯處)撤軍。這是沙俄(蘇聯)從中國侵佔的最後一塊領土。

黑瞎子島:

沙俄到底侵佔多少中國故土試圖把長城以北變成“黃俄羅斯”

叢林法則:縱觀歷史上的國家關係,無不基於叢林法則,弱肉強食。在實力和強權面前,道義是非常蒼白、也非常無力的。因此,評論中俄(蘇)之間的關係,也應該基於利益而不是道德。從中國的角度看,被割走了大片土地,受到了極大傷害,後人肯定刻骨銘心;而從俄國的角度看,開拓了大片土地,為子孫創造了廣闊的生存空間,其後人為此自豪。在領土問題上,世界上所有國家,對其歷史上開疆拓土或抵抗侵略的先輩,無論賢君還是暴君、也無論英雄還是流氓,都會紀念和頌揚。對比咸豐年間的大清帝國全圖和今天的中國地圖,晚清確實失去了大量土地,令人痛惜。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清王朝也曾經開拓了廣闊的疆土。就漢民族而言,其有效統治範圍基本在長城以南,至清朝才真正打破了“漢胡”的長城界限,同時也進一步促進了民族融合。

沙俄到底侵佔多少中國故土試圖把長城以北變成“黃俄羅斯”

朝咸豐年間大清帝國全圖:

(未完待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