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位小雁塔的滄桑,我在歲月長河中感嘆生命渺小,隱藏著那份寧靜

早年讀過清代文人朱集義寫過的一首讚譽雁塔晨鐘的詩 “噌吰初破曉來霜,落月遲遲滿大荒。枕上一聲殘夢醒,千秋勝蹟總蒼茫。”這首詩描繪了晨鐘的洪亮和雁塔的巍峨。朱集義也將“雁塔晨鐘”譽為“關中八景”之一。

品位小雁塔的滄桑,我在歲月長河中感嘆生命渺小,隱藏著那份寧靜

後來我有幸在小雁塔旁生活、學習,於是便常在對它遠遠地凝望中生出許多遐想。終於在一個恬淡的午後,走進了它。小雁塔是一座御賜佛塔。藏身鬧市的它少有人跡,更無大雁塔的繁華、鐘鼓樓的喧囂。這裡流淌的清幽古韻隨著竹林、草地、曉渠、灣橋和民俗院落一步一景地安祥舒展開來。雖上一腳還在現代繁華里踩著,而心卻隨著這一腳安靜下來。

品位小雁塔的滄桑,我在歲月長河中感嘆生命渺小,隱藏著那份寧靜

小雁塔是唐代薦福寺的佛塔,建於唐景龍年間,是為了存放唐代高僧義淨從天竺帶回來的佛教經卷,佛圖而建。少了塔頂的小雁塔渾身斑駁靜默,佇立在兩三米高的磚砌臺基上。在一派蒼鬱的綠色映襯下,顯現出滄桑中又透著巍然沉穩的氣度。小雁塔是密簷式方形磚構建築,塔身每層疊澀出簷,南北面各闢一門;塔身從下往上逐層內收,形成秀麗舒暢的外輪廓線;塔的門框用青石砌成,門楣上用線刻法雕刻出供養天人圖和蔓草花紋的圖案,初唐時期的藝術風格就在斑斑駁駁中若隱若現。

品位小雁塔的滄桑,我在歲月長河中感嘆生命渺小,隱藏著那份寧靜

站在塔底向上仰望,方形磚簷已有多處的破損,走過千年,經歷了幾十次地震,小雁塔“三裂三合”,塔身卻依然不傾不斜。此時,一陣輕風拂著我的衣袖,義淨的背影在腦海裡亦真亦幻繾綣流轉。

品位小雁塔的滄桑,我在歲月長河中感嘆生命渺小,隱藏著那份寧靜

寺內古樹歷歷,多已歷經千年的風月晨昏,即使有樹幹已空,枝幹分裂的,但也依然虯枝蒼勁,華蓋參天。凝視眼前這一棵棵已越過千年的生命,心中頓然會生出人生苦短之嘆,與一棵古樹比起來,一個人的生命只不過是宇宙中的一個閃念。這塔、這樹,讓我心生敬慕——讓生命中所有的悲喜過往都去蕪存菁,雨霧隨風吧。

品位小雁塔的滄桑,我在歲月長河中感嘆生命渺小,隱藏著那份寧靜

午後的時光安詳靜謐,樹蔭下回響著遊人敲響的鐘聲,那鐘聲悠閒地盪漾著。秋陽正好,我坐在木椅上沐著暖陽,潺潺流水和著啾啾鳥鳴,一切皆自得也。

臨別時,回望一眼,塔雖無言、樹雖不語,儘管滿園的古磚牆已刻上了歲月深深的痕跡,但那徐徐清風,宛若千年前拈花微笑的佛意。

文章轉載:少林寺主辦《禪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