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新解:第53集 善心行惡事 噁心行善事 不可不知也

善心行惡事 噁心行善事 不可不知也

原文:

何謂偏正?昔呂文懿公,初辭相位,歸故里,海內仰之,如泰山北斗。有一鄉人,醉而詈之,呂公不動,謂其僕曰:「醉者勿與較也。」閉門謝之。逾年,其人犯死刑入獄。呂公始悔之曰:「使當時稍與計較,送公家責治,可以小懲而大戒;吾當時只欲存心於厚,不謂養成其惡,以至於此。」此以善心而行惡事者也。

——《了凡四訓》第三篇《積善之方》

什麼是善行的“偏”、“正”之分呢?這裡講了一個故事,過去有一位呂文懿老先生,是個宰相,後來辭去相位,迴歸故鄉。因為在位期間,為老百姓做了非常多的好事,所以告老還鄉之後,人們依然非常仰慕他,就像心中的泰山和北斗。一次,呂老先生遇到一位鄉親醉酒後罵他。“宰相肚裡能撐船”,老先生如如不動,一點都不生氣,還對身邊的人講:“他已經喝醉了,不要與他斤斤計較。”主動回到莊園閉門不理。結果第二年,這個喝醉酒的人又酒後行兇,犯死罪入獄。呂老先生聽說以後非常懺悔,他說:“假如當初我受到他侮辱的時候,與他計較一下,借那個機會好好批評教育他,給他小小的懲罰,以後就不會犯大罪。但我當時只想心地厚道一點,大人不計小人過,沒有與他計較,反而讓他的膽子更大了,結果到今天犯下了殺人死罪。這件事是我沒有把他教育好,是我用善心辦了錯事。”

呂老先生好心辦壞事,厚道待人卻養虎為患,後悔不已。下面又講了一個與之相反的故事,噁心卻反而辦了善事。

《了凡四訓》新解:第53集 善心行惡事 噁心行善事 不可不知也

原文:

又有以噁心而行善事者。如某家大富,值歲荒,窮民白晝搶粟於市;告之縣,縣不理,窮民愈肆,遂私執而困辱之,眾始定;不然,幾亂矣。故善者為正,惡者為偏,人皆知之;其以善心行惡事者,正中偏也;以噁心而行善事者,偏中正也;不可不知也。

我們判斷善惡的標準是--利他者為善,利己者為惡。

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切為了自己著想,結果卻辦成了善事。過去有個大戶人家,遇到饑荒年景,出現了貧窮老百姓大白天在市場搶糧的情形,有點暴動的味道了。他去縣衙舉報,卻因公務繁忙沒有被受理。情形越來越混亂,於是這個有錢人,就自己僱人組織了民團,把搶糧的人抓起來,動用私刑給予懲罰。這本來是犯規違法的,但是沒想到效果卻挺好,維持了社會秩序,讓老百姓安定下來。他組織民團本來是想維護自己的利益,但是客觀效果卻是使社會安定、百姓安分守己。這就叫做“以噁心而行善事”。

我們看問題要學會看得長遠。善者為正,惡者為偏。做有益於他人的事情,屬於善;為自己著想,做有益於自己的事情,則為偏。“以善心而行惡事”就叫“正中偏”,也就是好心辦壞事。我們雖然有了好心腸,卻不能保證所做的事情都是好事,反而好心辦壞事的情況很多。

我們觀察生活中,

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長,哪個父母不愛孩子?然而有些選擇是不是真正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呢?尤其是給孩子安排很多的課外補習就不一定合適,而應因材施教。

對於體力好、自學能力差的孩子,送進補習班,強迫他的時間安排,可能能夠學到一些東西;對於自學能力比較強的孩子,就不需要用這種方法;而對於體力不好的孩子,父母再安排這麼多補習,他可能就承受不了了。還有的情況,在學校老師已經講得很周全了,再這樣事前先學事後補習地反覆講上幾遍,過多的重複讓孩子對學習失去了新奇感和興趣。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在校聽課的時候失去了真誠心和專注力。這對孩子的傷害很大,可能導致以後做別的事也不專注了。

《了凡四訓》新解:第53集 善心行惡事 噁心行善事 不可不知也

還有的家長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琴棋書畫、吟誦、芭蕾等等,星期六日全部排滿,讓孩子同時培養好幾個愛好。我們這些過來人都知道,人這一生能把一個興趣愛好學好,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比如說我,幾十年如一日就堅持太極拳這一項興趣愛好。多項都兼顧的話,成了萬金油,通常哪個都不精,哪項都不能成為很好的專家。多才多藝、學什麼像什麼的人鳳毛麟角,我們通常有一項興趣愛好能夠長期堅持下來、真正受益都是很不容易的。家長都是好心,哪個家長不希望孩子才華橫溢、成龍成鳳?可真實的情況是,有時我們瞎折騰反而毀了孩子的興趣和定力。

好心辦壞事的例子特別多。還有一些女性朋友,希望自己的家庭富足幸福,所以鼓勵丈夫出去賺錢。其實,人能擁有多少財富,除了努力還與福報有關。“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一般夫妻二人的修為、氣場、見識、德行、福報都差不多。家庭收入的多寡、能夠守住的錢財,要看我們自己的福報和德行。貪圖來路不正的錢財,是會出狀況的,壞事會發生,損友會相聚。急於發家致富,可能最後會承受人生的失敗。這也是好心辦了壞事,自己把自己的家庭拆散了。

有智慧的女人,要先學習傳統文化,瞭解人生的方向和目標,注重德行和修為。

如果背井離鄉,風風雨雨闖蕩幾十年,最後的結果卻是鋃鐺入獄,那麼相信很多人都會說:“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因為德行不夠,不能堅持自己的修行和提高,抵抗不住萬丈紅塵中名、利、權、色的誘惑,讓慾望的洪流沖毀了心中的堤壩。所謂的成功只是暫時的,不見得能夠保持得住。我們經常講“蓋棺定論”,如果最終一生空過,實在是得不償失。更何況不僅讓自己身敗名裂,甚至讓子孫後代、學生、部下都身敗名裂,敗壞了整個社會風氣,這個責任就太過重大了。

《了凡四訓》新解:第53集 善心行惡事 噁心行善事 不可不知也

古代的父母家長都很有智慧,觀察家中的孩子們:有的孩子大公無私,有為天下承當的能力和本事,父母就鼓勵他參加科舉考試,建功立業,造福於民;有的孩子可能鼓勵他經商,維持家用經濟條件;有的孩子能力一般般、德行一般般,那就乾脆平平安安做一個普通人,養家餬口,照顧父母,在家中盡到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的責任。不要讓他到處闖蕩,造出事端,反而回不到自己的家鄉。所以有智慧的朋友們要好好評估一下自己,培養自知之明,也可以請妻子、母親幫助提醒共同把握,儘量避免好心辦壞事的情形。

人生的目的本來就是學習和成長,人人都在不斷地摸索。即使我們以前好心辦了很多錯事也沒有關係,只要“吃一塹,長一智”,總結經驗,不再犯相同的錯誤,莫要“撞了南牆,還不回頭”。

別人的經驗我們要學習,別人的教訓我們更要汲取,要以“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心情來慎重地面對我們的人生。人生中走向成功巔峰的道路和機會確實很多,但是稍一不小心,滾落到山底,甚至掉下萬丈是懸崖,摔得粉身碎骨,這樣的風險和陷阱也很多。對於有的人,可能更適合在山下耕種一片田地,維護好自己的生命和家庭,平平安安地度過一生,培育好家族的子孫後代。做一介普通百姓,樂享平安之福亦好。

編輯:和悅

中庸中聖人曰:道也者須臾不可離也可離非道也,聖人所言之道即是我們判斷是非善惡的標準,我們如能遵道而行即是斷惡修善,仁義禮智信五常就是道,我們依五常去做人處事就是德就是真善

——悔悟人生

《了凡四訓》新解:第53集 善心行惡事 噁心行善事 不可不知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