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最節儉的道光皇帝,為何修了三次陵墓,花費僅次於慈禧太后陵

清朝有個很特別的現象,十幾個輪番接班的皇帝裡,幾乎沒人是嫡長子的身份。

以生活節儉著稱的道光皇帝應該是唯一一個。

號稱最節儉的道光皇帝,為何修了三次陵墓,花費僅次於慈禧太后陵

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的仲秋,紫禁城的擷芳殿裡,有一個男嬰出生。這個嬰孩就是後來的道光帝,愛新覺羅·旻寧。

乾隆皇帝一家子很高興。至少乾隆和他的十五皇子愛新覺羅·顒琰很高興,乾隆又抱了個孫子,這也是顒琰的第一個兒子。而顒琰是那位抄了和珅家產的嘉慶帝。

嘉慶帝能繼承皇位是個意外。乾隆帝在位太久了,前後立過三個太子。前面兩個皇太子都不幸夭折,第一個九歲病死,第二個兩歲就死了。

清廷有一個發明專利,秘密建儲,到最後關頭才宣佈皇帝的寶座花落誰家。顒琰喜得長子的時候,並不知道自己早就被內定為乾隆的接班人。

直到1795年,乾隆準備退休時,才公佈了皇太子的人選。次年嘉慶帝繼位。皇長子旻寧才十四歲,只要他的身體棒棒的,沒人能和他爭奪將來的皇權。

號稱最節儉的道光皇帝,為何修了三次陵墓,花費僅次於慈禧太后陵

旻寧的身體很爭氣,健壯並快樂著。嘉慶帝登基的第四年,乾清宮那個正大光明匾的後面藏了個鑲金嵌玉的匣子,嘉慶帝親筆寫的秘密建儲詔書上,是旻寧的名字。

1820年,嘉慶帝駕崩,三十八歲的旻寧坐上了龍椅。次年,改年號為道光。

道光帝厲行節儉,被人嘲笑摳門。但他的摳門也有個實質性的好處。他不喜歡山珍海味和補品,粗茶淡飯吃得有滋有味,身體很棒。

道光帝和康熙帝壽命一樣長,都活了六十九歲。

新皇帝登基要做的大事之一,是為自己修陵墓。道光帝卻遇到了麻煩,他的陵墓前後遷移了三次,也修了三次。

要知道,修皇陵是很燒錢的,道光皇帝穿的褲子打補丁、嫌雞蛋貴捨不得吃,怎麼就修了三次陵墓呢?這要從道光的第一任老婆說起。

早在嘉慶元年,道光還是皇子的時候,娶了第一個老婆(福晉)鈕祜祿氏。這女孩兒比他大一歲。

號稱最節儉的道光皇帝,為何修了三次陵墓,花費僅次於慈禧太后陵

鈕祜祿氏命薄,沒能熬到老公登基。嘉慶十三年,鈕祜祿氏年僅二十八歲就病死了。

旻寧很愛這個老婆,悲傷不已。嘉慶皇帝親自給兒媳選了一處墓地,在京城郊外的王佐村。

皇子福晉的園寢用了三年多的時間才修好。嘉慶十六年冬,皇室為鈕祜祿氏舉辦了葬禮。

道光登基時候,鈕祜祿氏下葬已經十年。道光把這個短命的老婆追封為孝穆皇后。

隨後道光和大臣們商議自己的陵寢怎麼建。他決定擴建王佐村的孝穆皇后陵,自己死後也葬在那裡。

皇帝對亡妻情深義重,這還有什麼可說的,大臣們馬上開始籌備陵寢工程。沒想到,就在道光帝陵墓開始施工的時候,出現兩個難題。

號稱最節儉的道光皇帝,為何修了三次陵墓,花費僅次於慈禧太后陵

第一個問題是,王佐村一帶人口稠密,擴建陵寢的工程勢必要佔用大片田地和民居。整個王佐村都得搬走。不光如此,還得遷走許多百姓的墳墓。

彼時已經是十九世紀,且不說拆遷補償費用多少,絕大多數老百姓根本不願般。退一步講,人搬走可以,如果拆遷百姓的祖墳,可不是鬧著玩的。

老百姓強烈抗議,朝廷上下也議論紛紛,認為這樣做不妥。

如果就這一個問題,道光還是可以強行搞擴建的。但還有個問題,有人提醒道光,陵寢建到王佐村,違背了清廷的祖制。

乾隆皇帝當初定下規矩,繼任的皇帝陵墓,必須遵守昭穆之制,昭穆就是父子。按這個規矩,父子必須分開下葬。父親葬在東陵,兒子葬在西陵。而王佐村的位置既不在東陵,也不在西陵。

因此,王公大臣們集體反對擴建王佐村陵墓。道光很是懊喪,也只得作罷。王佐村的工程草草收場。

這樣一來,按左昭右穆的次序,道光帝的陵墓只能選則東陵地區。這事兒很快就敲定了,道光元年,東陵的繞鬥峪改名為寶華峪,這是道光親自改的地名。他相中了寶華峪的風水。帝陵就在此處開建。

道光特意下詔說,風水是第一位的,陵墓規模大小不重要。但畢竟是帝王陵,下面也不敢怠慢,大約用了六年功夫,道光陵建造完工。

號稱最節儉的道光皇帝,為何修了三次陵墓,花費僅次於慈禧太后陵

道光很滿意,賞賜了幾個主辦工程的大臣。隨後,道光帝下令把孝穆皇后改葬到寶華峪陵墓。

改葬工程不難,很快就辦妥了。可是,沒多久,道光親自選址的寶華峪陵發生了意外。

道光八年,負責看守東陵的官員匆忙彙報,寶華峪陵墓的地宮出現大面積滲水。積水很嚴重,最深的地方將近兩尺,孝穆皇后的棺材在棺床上,都被水淹了幾寸。

看來道光選的風水寶地不太好。道光怒不可遏,原本受到獎賞的幾個承辦大臣全都被治罪,罰款、撤職、流放的都有。

可是皇陵裡的積水那麼多,沒辦法處理,道光帝下詔,重新選址修陵寢。

孝穆皇后的棺材都被水泡到了,可想而知道光有多懊惱。重修皇陵是正常的,可是,這次道光帝死活不同意選擇東陵地區了。

誰勸都沒用。親王、大臣再三請求,在東陵地區另選風水寶地,道光一概不聽。他說你們都別管,朕自有安排。

於是,道光派親信找來一幫風水先生,在京城周圍四處考察,足跡遍佈薊州、房山、密雲等地。

選來選去,最後道光看中了西陵地界的龍泉峪,在這裡修建他的地宮。或者說萬年吉地。

道光十一年冬季,龍泉峪帝陵破土動工。歷時四個寒暑,道光十五年,陵寢建造完成。這就是道光帝的“慕陵”。

道光趕緊下令把孝穆皇后的棺槨遷到新陵,終於不再為積水煩悶了。慕陵修好之後,總算沒再出事。

本來道光皇帝以節儉著稱,可是為了修陵寢,花去的銀子大概僅次於慈禧太后。史料裡只記載了道光帝第三個陵寢的花費,總共用去240萬兩白銀。被廢棄的寶華峪陵墓耗時更長,大概也不低於這個數字。

不過這並不能說明道光帝是假節儉。他在位三十年,一直省吃儉用,給人賞賜也比較摳門。但墓葬對古人來說極其重要,何況是皇陵。道光帝重修皇陵是無奈之舉。

除了選址違背了乾隆定的規矩,道光陵墓的建造算是中規中矩,在清代帝陵裡不算奢華。比起慈禧太后陵花去幾千萬白銀,耗時二十多年修的超豪華地宮,道光陵差的遠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