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散文:村莊的背影

鄉土散文:村莊的背影

拴柱老漢圪蹴在空落落的地頭上,望著早春灰濛濛的遠山,不知在想啥。披著老羊皮襖的肩頭不時飄過幾縷旱菸氣,旁邊的老狗無精打采地趴在拴柱老漢旁邊,在空曠的田野背景中越發顯得寂寞而清冷。我看到周邊的地裡都長滿了枯草,土地僵硬板結,因為多年沒有耕種而荒蕪了。可以想見幾個月後,這片土地再也不會有麥浪翻滾,油菜花鋪天蓋地的壯觀景色了。

一路走回來,拴柱老漢指指已經斷流的河床,深深地嘆了口氣。曾經清澈到底的河流,河床裡都是沙子和卵石。戲水大戰的童年已經成了昏黃的記憶,那些在河邊老樹上掏鳥的孩子早已各奔東西。春天的風從曠野上掠過,冷冽而清寒。幾年來附近幾家礦點進駐開採後,村子裡的老井早已見底。拴柱老漢說這幹河斷了村子的氣勢,如同遭遇變故的壯漢,一下子變得蒼老遲鈍。村子和人一樣,沒了精神氣兒,只剩下皮囊就啥都不是了。本來就貧瘠的土地,靠天吃飯的農人更加艱辛,青壯年農民變身為農民工湧向城市,土地最終成為被遺棄的記憶。

村莊裡只能偶爾看到稀落的老人和很小的孩子,時光像他們的腳步一樣,在這裡步履蹣跚。鄉村的夜晚依舊寂靜無聲,天空明淨如洗,空氣清爽純淨,繁星滿天似乎觸手可及,這是城市沒有的稀罕景物。走過一個個還算齊整的院落,房子在暗影裡靜默,曾經的雞鳴狗吠都掩藏在荒草裡。牲口棚裡還可以看見很重的糞跡斑斑,可以想到當年牛羊滿圈的興旺;豬圈的圍牆還很結實,地上幾個拱出的土坑,可以想到肥豬在欄的紅火;屋子的窗框部分已經塌落,屋裡的土炕積滿塵土和鳥屎,依稀可見炕圍斑駁的油漆面上幾朵鮮豔的花朵,可以想見一家人圍坐熱炕吃飯的熱鬧;屋頂常年經受風雨侵蝕,已經看得見天上的星辰,空落落的風在屋裡打著旋兒,發出了寂寞的嘆息。村裡更多稀稀落落的老屋,甚至已經沒有了這樣的痕跡,只剩下斷壁殘垣,在月光下如同廢墟一般,越發鬼魅而蒼涼。

鄉土散文:村莊的背影

我站在村頭平整開闊的打穀場上,這裡只有兩三個碌碡埋在枯草裡。撫摸那些粗大的榆樹,彷彿還能聽見收穫季節,孩子們在秸稈中翻滾嬉鬧的聲音;榆錢飄飛的時候,正是鵝黃柳綠,這裡露天電影的幕布下面,有著多少青年男女躲閃的眼神 ;樹下陰涼處是農家女人聚會的場子,有多少美麗的繡花鞋墊出自這裡;每一個進村的客人,都在這裡收到第一聲招呼,來客的資訊第一時間從這裡傳達給整個村子。幾代人聚集在一起生活,彼此熟悉得像看自己的手掌,村莊是沒有秘密的。

拴柱老漢站在坡口上,這裡地勢較高,可以看到整個村子的房舍和院落,看著屋上的積雪黑白分明,思緒像波浪一樣層層疊疊開啟,指著村落說起當年春節的熱鬧,各種豐盛的吃食和香甜。如今地裡不上化肥就沒產量了,品相也不好看,只好留下一塊地,自己種點城裡人所謂的綠色產品。老弱病殘沒啥勞力,收成也不好。稍大的娃娃跟著打工的爹媽到城裡唸書去了,落了腳,就沒有人回來了。其實故鄉的概念在漂泊者的生活裡早已被重新修改了,人在哪裡,家就在哪裡,很多年以後,故鄉只是一種鄉音和食物的微茫記憶了。他們的夢想已經變得非常現實,就是讓他們的後代在城市長大。我不知道這些村莊消失以後,還有多少人會記得這裡。

祖祖輩輩離不開的熱炕頭,伴著炕邊上寬大的灶臺,是四季勞碌的農人最愜意的所在,質樸的農家人在毫無矯飾的農家菜裡生兒育女,繁衍成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土地賦予農人淳樸的性格,以及多少付出多少收穫的樸素思維,如今正在經歷城鄉轉換中的優勝劣汰。只要登上城市的街車,就再難回頭。那些為了未來、為了好日子拼搏的農村打工者,一般都掙扎在城市的最底層,從事城市裡最骯髒、最沉重的勞動;住城市最低廉、最困窘的房子;在這些疲憊的打工者面前,說田園風情是矯情的。農活的沉重和廉價,城市的便捷和富有,身處這樣的境地,可能也會唱:是我們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了我和你?

鄉土散文:村莊的背影

拴柱老漢拍拍被風掀起的春聯唸叨著:孫子說老家的燴菜香,燒肉香,餃子香,連生水也是甜的。這城裡娃娃,看著穿得光鮮,也不知吃啥長大的,可憐啊。春節期間,會看到小汽車,看到衣著時尚的歸鄉人。我知道常年生活在都市裡的打工者和他們的下一代,歸鄉人已經蛻變為遊客,不會住幾天的。沒有抽水馬桶,沒有網路遊戲,沒有喧囂人群,甚至沒有電視,一旦這裡的老人故去,可能再也沒有歸鄉的理由。在這裡長大,住過這裡的炕,喝過這裡的水,吃過這裡的飯,心裡這一點鄉愁正隨著歲月慢慢丟棄。現在我看到的也許是村莊的背影,若干年後,別人會在這裡看到什麼呢?

我和栓柱老漢順著乾涸的河床往前走,聽著腳下的沙子在響,大地蒼茫,寒風捲過,黃沙飛揚,只有看不到節奏的時間,沉靜而緩慢地流過。我在河床兩岸還是看到了野草星星點點的綠色,在依然凜冽的春風裡觸目驚心。栓柱老漢說,牛馬年好種田,八九河開,九九燕來,農人忙碌的日子又開始了。

審閱:駱榮君

簡評:作者以拴柱老漢為線索,行文流暢,語言樸實,巧妙地講述了各種人為原因,導致村莊的消失。發人深省,令人反思。

終審:嚴景新

作者:鄒麗娜,包頭市作家協會會員。

編輯:卜一

本頭條每日刊發作品優選紙刊《中國鄉村》雜誌,凡上刊者免費包郵贈送樣刊

投稿必須原創首發,投稿郵箱:zxmtth@126。com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