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到了,依傳統吃三食和三時令蔬菜,應季而為身體安康

今日立夏,每年太陽到達45°時,就迎來了夏季第一個立夏節氣。“春盡日”以後,我國黃河流域,特別是長流域及以南地區,氣溫顯著升高,白天可達30℃以上高溫,加上雨水豐沛,在雨熱同期作用下,作物生長量迅猛。

立夏到了,依傳統吃三食和三時令蔬菜,應季而為身體安康

在高熱氣溫條件下,人們勞動體表就容易出汗,會有熱燥感,這和人體機能新陳代謝加快有關。所以應及時給身體補充營養物,趁盛夏之前,做好合理食補,才能給身體素質打下良好的基礎。這類似於“ 貼秋膘”的意思,因為在夏季高溫炎熱,多數人胃口不佳,特別是大魚大肉等高熱量的東西,與其他三季相比人們吃得明顯減少。

在某些程度上,高溫影響了人們對食物營養的攝入量。在舊時物質匱乏的年代,吃不好就影響到人們的身體健康。所以在舊時,就形成了了一些俗語老話,比如說:“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等說法。說明當時人們根據當時的生活條件,以及應季食材,進行合理的飲食搭配,讓身體更健康,才能更好的應對接下來農忙的盛夏。

立夏到了,依傳統吃三食和三時令蔬菜,應季而為身體安康

立夏三吃

一吃立夏蛋:因為自古以來雞蛋就是最常見的食材,而且營養豐富,對身體有很好的進補作用。所以民間有“立夏吃蛋,石頭踩爛”之說。雖然說的有些誇張,吃了雞蛋身強力壯,孔武有力,即便是負重行走把石頭踩爛,身體也倍硬朗。不過從側面反應出,人們在立夏節氣對食補養生很看重。畢竟,接下來就到了收穫盛夏果實,農忙的季節,沒有一個好身體,在農耕文明時期怎麼行?

立夏到了,依傳統吃三食和三時令蔬菜,應季而為身體安康

二吃立夏飯:傳統上就是用黃豆、豇豆、青豆、綠豆、紅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米煮成“五色飯”,稱作立夏飯。我們當地傳說,舊時是因為夏糧快下來了,人們把不多的存糧合理搭配做成美食,慶祝立夏到來的同時,進行夏補,保證身體健康。畢竟新麥子快下來了,好日子有盼頭,不用那麼節省了,值得慶祝五穀豐登。

立夏到了,依傳統吃三食和三時令蔬菜,應季而為身體安康

三吃立“夏”面: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那麼,為何立夏也講究吃麵?這裡的夏諧音有蝦的意思,也就是說吃立蝦面,對夏天有美好的祝願。因為人們知道,河蝦在以前的鄉間,只要有水的地方都非常常見,也便於抓獲。而且靠近沿海的地方,海蝦資源也很豐富。用蝦肉配面,不油膩且營養豐富,可以提高人的食慾,用來進補是很不錯的選擇。

立夏到了,依傳統吃三食和三時令蔬菜,應季而為身體安康

一吃蠶豆:這個時候很多地方的蠶豆進入了果期,可以炒熟、煮熟吃。作為自然越冬的農作物,可以說能夠最早嚐鮮。在舊時,據傳,很可能是由於青黃不接的因素,在新麥沒下來之前,早熟的蠶豆是可以應急的“救命”糧。因此,後來在民間逐漸就演變成吃蠶豆的習俗,提前慶祝豐收的喜悅。不過蠶豆要做熟了才能吃,生蠶豆像有些豆角類蔬菜一樣,裡面含有一些毒素,經過充分的高溫烹製,可以破壞裡面的有毒成分,吃了才對身體有益。

立夏到了,依傳統吃三食和三時令蔬菜,應季而為身體安康

二吃莧菜:莧菜,有地方稱“汗菜”,意思是夏天流汗要吃的菜,對補充身體能量好。這種農村常見的蔬菜,主要有青、紅兩種,我們當地主要是紅莧菜,其分杈再生能力強悍,可以隨吃隨採摘嫩葉,不久就又生出來新葉。由於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以及多種維生素和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口感佳,是入夏後很好的時令蔬菜之一。所以在民間有“六月莧,當雞蛋;七月莧,金不換”說法。再者,從莧菜在民間有“長壽菜”的稱號,可見自古以來人們對莧菜的認可程度。

立夏到了,依傳統吃三食和三時令蔬菜,應季而為身體安康

三吃蒜苗:蒜苗也是立夏節氣的應季蔬菜。根據村裡老人們口口相傳,立夏多吃蒜苗,有殺菌消炎的作用。在春夏之交,季節轉變之際,多吃蒜苗有增長身體抗流感的作用,而且蒜苗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且屬於百搭出味的食材之一,可素炒、可葷炒、還可以做湯提味兒等。在氣溫升高之際,能夠很好的開啟人的味蕾,增加人們的食慾。不過要注意的是,如果吃生蒜苗,就和大蒜一樣,會帶來一時的口氣難聞的問題。

立夏到了,依傳統吃三食和三時令蔬菜,應季而為身體安康

立夏節氣到,民間還有“立夏秤人”的習俗,古詩云:“立夏秤人輕重數,秤懸樑上笑喧閨”。總之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食物來源豐富多彩,可選性太多了,根據個人喜好,合理搭配飲食,吃五穀雜糧、應季蔬菜、以及水果等,保證身體營養均衡即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