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徐州人過伏羊節,棗莊人抱著大碗,拿著燒餅,嘿嘿地笑了

今年一入伏,徐州彭祖園就舉行了第十八屆伏羊節。

烹飪大師們統一著白色工作服,整齊列隊,行叩拜大禮,聲勢那叫一個浩大肅穆。

不就是喝羊湯麼,還搞得這麼大陣仗。

當然,生活需要儀式感。

徐州的伏羊節,代表著一種信仰。

一種對美食的信仰,一種對自然的信仰,一種對天人合一的信仰。

《漢書·楊惲傳》記載:“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炰羔,斗酒自勞。”

入伏一碗羊肉湯,不用神仙開藥方。

人們相信,透過這種食補可以採自然精華,合天地運轉,讓身心修養臻於完美。

看到徐州人過伏羊節,棗莊人抱著大碗,拿著燒餅,嘿嘿地笑了

喝伏羊,並非徐州人的專利,乃淮海地區土著人的共有愛好。

除了徐州,棗莊人對伏羊的鐘愛就非同一般。

酷夏入伏後,淮海地區正趕上雨季到來。

暴雨滋潤、烈日炙烤,有力激發著大自然哺育萬物的內在機能。

溝溝壑壑、丘丘嶺嶺,各種野草、灌木、荊棘瘋狂地生長。

山羊,這些溫順的生靈,縱情享受著大自然賜予的美食。

它們急促而自在地咀嚼著各種鮮嫩的枝葉、藤蔓,調皮地躍過田埂,趟進溪流,踐踏著清澈冰涼,咩咩地歡鬧騰躍。

牧羊人坦鼓露著黝黑的面板,戴著一頂斗笠,在曠野裡悠然地打發著時光。

生物界的輪迴,就在日落月升、細細反芻中迴圈起來。

伏天吃羊,是對大自然的尊重。

火辣辣的日頭,清爽爽的羊肉,汗津津的豪情,在三伏天裡構織出一幅舌尖上的喧囂,把酷熱打消得一乾二淨。

在草植豐茂的夏季,羊肉這種溫熱禦寒的食材,反倒更加酣暢淋漓地充盈著鮮美的味道。

看到徐州人過伏羊節,棗莊人抱著大碗,拿著燒餅,嘿嘿地笑了

任何一種美食,都需要天地人的完美結合。

隨著現代社會節奏加快,飯店酒店把這種完美結合給消解了不少。

其實,吃正宗的伏羊,是決不可進飯店的。

入伏後農活減少,人們看著莊稼縱情生長,期待著雨順風調。

關係要好的三五戶人家,便串門開始謀劃著湊份子吃伏羊。

幾家人湊錢買只體健力壯的青山羊,到村後的小樹林裡井然有序地忙活開來。

男人們一邊宰殺切割,一邊壘灶架鍋,女人們揀柴生火,打水清洗。

孩子們光著腳丫,在河裡摸蟹捉蝦。

恍然間,倒退五六千年,我們的祖先是不是也這樣在這片土地上快樂地生活?

現代人喜歡標榜自己多麼幸福,喜歡歌頌當下的盛世,或許有點自我多情,有點自高自大。

我們的祖先於荒蠻中開懇耕耘、播種收穫,他們積極探索發掘生活中的樂趣,生命中的真諦,難道就比今人過得悲慘嗎?

看到徐州人過伏羊節,棗莊人抱著大碗,拿著燒餅,嘿嘿地笑了

鏡頭拉回到現實,鍋灶內棗樹、槐樹、石榴樹枝噼噼啪啪地燃燒起來,通紅的火苗轉化成能量,傳達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忱。

從早晨忙碌到中午,一大鐵鍋連肉帶骨的羊湯沸騰起來,香氣溢滿整個村莊。

羊血、羊肚、羊臉是男人們的專利,炒炒拌拌就是幾個下酒的好菜,女人們則鍋碗瓢勺地舀著濃湯,灑點香菜、蔥花,滴上幾滴上香油,趕緊盛到碗裡給那群眼巴巴盯著、口水已流到腳面的孩子們。

一人一碗熱騰騰的羊肉湯,撕上一塊燒餅或煎餅泡在碗裡,油膩濃香的肉湯滲透到筋道的麵餅之中,葷素調合浸潤,迎合著每個人的味蕾。

?巍巍青山,溪水飛濺,蟲鳥歡鳴……

棗莊人吃伏羊,沒有什麼儀式,只是用最簡單樸素的行為方式,向祖先致敬,向自然拜服。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故鄉愈來愈遠。

只有那植入基因、透徹骨髓的味道,還時常想起,永遠縈懷。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