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修長城究竟有何目的?

在整個歷史上,從春秋戰國一直到明代2000年間,幾乎每一代漢人王朝都會去修築長城,長城也從最初的“方城”延伸為萬里長城。

古人修長城究竟有何目的?

毫無疑問,古人修長城是為了抵禦塞北遊牧部落的侵擾,除了這一點長城還有兩項真正的用途,卻被史書隱藏千年。根據古籍文獻發現,古人通常認為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那麼,二十幾個朝代,耗費巨大的人力財力修築長城,肯定還有另外的用途,這才是抵制威脅的最佳手段。

古人修長城究竟有何目的?

我們都知道,遊牧民族唯一的生存依靠就是畜牧業,在塞外草原,人畜最離不開的就是水,所以遊牧民族生存的方式就是逐水草而居,他們必須移動尋找水草豐美的地方,而長城的目的就是“封鎖隔離”,長城不僅僅是一堵牆,而是綿延千里的防禦體系,有城牆、兵站、糧倉,有通訊用的驛站、烽火臺,還有配套的軍屯經濟。用長城圈出來一大片適合農耕的土地或者水草豐美的草場。軍戶平時耕作,戰時就去充實部隊。你可以將長城沿線的邊軍理解為古代中國的生產建設兵團。

古人修長城究竟有何目的?

這樣的目的,也是為了讓遊牧民族不得佔有這些地方,從根本上遏制他們的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令其處於弱勢。因為遊牧民族本身的生產能力是落後的。遊牧經濟並沒有多少手工業生產能力。中原王朝的長城把河套、寧夏、河西走廊這幾個地方都圈了起來,對遊牧民族進行封鎖,在經濟上限制了北方從這幾個地區獲得武器、糧食的能力。

古人修長城究竟有何目的?

其次,守株待兔形成固定的攻擊點,避免無功而返,畢竟歷史上常有中原出兵草原結果根本找不到地方的敗例。

所以長城起到的作用並不僅僅在軍事上,經濟上、政治上的作用也很大,是對遊牧民族戰略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長城是農耕民族的有效法寶,不是咱們老祖先拍腦袋想出來的,更不是什麼落後的象徵,落後的政權也無力修的起長城,還能修上萬裡。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