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南不北,融南匯北:聊聊大運河,聊聊"運河之都"淮安

作者:張青卓,張德富

不南不北,融南匯北:聊聊大運河,聊聊"運河之都"淮安

(今日淮安大運河)

我們相信詩歌和河流一樣,都是與人心靈世界息息相關的潛流,將過去、現在和未來連線在一起。因為流淌的大運河是活著的人文景觀,它貫通五大水系,串聯七大古都,連線起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被譽為中華文明的又一條“母親河”。我們深度挖掘大運河文化傳統和新時代人文內涵。深入解剖淮安大運河文化這顆璀璨的人文景觀明珠。

(一)運河之都的淮安人文景觀明珠

以淮安為首的運河沿線城鎮串珠成鏈,合力打造人文景觀。這是疊加文明與千年文脈的大運河,真正對大運河貢獻最大的是隋煬帝。他把運河向北延伸,將中國的南方和北方合攏在一起。

就在公元605年,即大業元年的3月17日,在洛陽營造東都的工程正式奠基。四天以後,即3月21日,隋煬帝頒旨開鑿通濟運河,從洛陽出發直通淮安,南下揚州。

不算修築東都的工匠與民工,光是通濟運河就從全國徵集了三百六十萬民工,運河全長兩千多里,從開工到竣工只用了一百七十一天。當年的8月15日隋煬帝登船東遊這人文景觀的傑作時。

出遊的船隊官船兩千八百四十五艘,兵船兩千四百艘,首尾相連兩百多里。隋煬帝所乘的龍船有四層,高四十五尺,長兩百尺,上有正殿、內殿、東西朝堂,中層有一百二十個房間,下層為內侍的居所。

不南不北,融南匯北:聊聊大運河,聊聊"運河之都"淮安

縴夫八萬人,“墊腳女”九千人。這樣的人文景觀,讓人歎為觀止!而四年後,隋煬帝又詔發河北諸軍徵招五百多萬軍民開鑿永濟運河,就從洛陽出發直達北京。通濟運河和永濟運河開通之後全長五千多里。

兩條運河像兩條長長的手臂,將大半個中國緊緊摟在皇帝的懷裡,這樣的人文景觀獨一無二。可憐隋煬帝建樹瞭如此宏偉景觀。還沒來得及好好享受,自己就被叛軍勒死了,卻連一副像樣的棺木都沒有。

難怪唐代詩人皮日休說:“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每當人們提起大運河,就會立即想起隋煬帝。他把以前的分段運河連線,成為從故都城到淮安直到杭州貫通的一條大動脈,這條大動脈鑄就了淮安的人文景觀核心地位。因古時候的淮陰,地跨“四瀆”之一的古淮河兩岸,是鑲嵌於淮河岸邊的璀璨明珠。

今天的淮安已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依洪澤湖,擁清江浦,又與蘇州、揚州、杭州並稱運河沿線四大城市,在明清時期是漕運總督、河道總督駐節之地,因此有“運河之都”的美譽,也是人文景觀的根基。

不南不北,融南匯北:聊聊大運河,聊聊"運河之都"淮安

(二)辭賦、詩詞及運河文學人文景觀

人們解剖淮安文人創作的源泉時,不得不重在辭賦藝術的人文景觀上。

前有戰國楚人屈原,後有漢代司馬相如,前面為“賦祖”,後面稱“賦聖”,介於兩者之間的是枚乘。

枚乘寫作的《七發》與《梁王菟園賦》,改變了楚騷,開啟了漢賦體,相如《子虛》《上林》諸賦的寫法,大多傳承自《七發》豪放瀟灑的詞語與連綿整齊的排偶。源於枚乘的《七發》三篇,至於詩詞則是據前人的《枚叔集》錄《雜詩》八首,開啟了地域文學的先河。

“自《七發》以下,作者繼踵,觀枚氏首唱,信獨拔而偉麗矣”。繼此以往,幾乎將淮安歷史上名人的詩賦等創作囊括殆盡,構成一部形象的地域韻文人文景觀,是文化明珠的壓艙石。

運河文學是一種城市文學,因漕運緊密聯絡的城市發展,在時間的沖刷中,漸成為散落各處的記憶明珠,如今從北京到淮安,淮安直到杭州,幾乎把中國東部重要城市全部覆蓋。

不南不北,融南匯北:聊聊大運河,聊聊"運河之都"淮安

由北向南的城市溝通成為運河文學的寶庫,城市文學的興起為中國文學史獨樹一幟。運河文學是京杭大運河開通的一種傳統格局,是中國城市文學走向繁榮的象徵。

運河上的眾多城市將每座城市周邊城鎮結合,形成一個整體人文景觀。淮安是古老的水陸交通樞紐,新時代啟用起的文化活力,又構成詩的語言,讚美著這片肥沃的土地和棲居在這片土地上的勤勞而幸福的人民。

既展現了當代詩人謳歌中國人民的百年奮鬥史,也凸顯了新時代居民幸福安康的生活面貌。以運河文學形成整體達成共識,從而鑄就了淮安人文景觀的核心地位。

不南不北,融南匯北:聊聊大運河,聊聊"運河之都"淮安

(三)淮安運河文學的人文景觀底溫。

運河文學推動運河古鎮人文景觀建設,促進運河詩路為目標的聯絡機制,將淮安運河文化深入挖掘,拓展淮安運河文化的明珠地位。

第一,疑似漕運的淮安詩歌的底溫,鑄就人文景觀的興盛。

她緣自於那條從天邊的神秘的“小船”順著大運河從水上漂來的,又好似從空中飄飛而來。船是應該漂浮在水面上的,可是那條“小船”不是,是出現在雲端處的。

它的周圍是飄繞的彩雲,彩雲是真實的,因為在傍晚,夕陽把雲朵染紅了,很豔很豔的紅。開始出現的時候,只是一個黑點,在彩雲的映襯下,那個黑點很突出、很醒目,好似一架飛機。可是飛機不會這麼慢,簡直看不出黑點在移動。這樣詩意的漕運描繪,展示了人文景觀的形象。

不南不北,融南匯北:聊聊大運河,聊聊"運河之都"淮安

(今日淮安)

第二,淮安詩歌的運河明珠特色,具備了淮安的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名人掌故。

深入詩歌內部研究,發現它是溝通南北的咽喉要地,促進詩人詩作大量湧現,緣於南來北往的人和船隻。

淮安對遺產資源連續集中、價值內涵豐富多樣、儲存狀況良好的河段進行重點打造,實施一批傳承運河人文景觀、弘揚運河精神、講述運河故事、體驗運河生活的文化服務設施,構建集文化、景觀、遊憩、生態等多線合一的運河文化遺產線路,依靠淮安詩歌的記載,加以人文化處理而來。

第三,詩歌是淮安的歷史和現實的再現,是明珠繁榮的真實寫照。

也成為現代城市文化景觀的重要參考,是文化延伸的精神支柱。淮安交叉的淮河和運河,成為歷史上最大的一個水上明珠樞紐。淮河比運河早,蘊含的文化資源更豐富。探索文化景觀的淮安,立足運河文化關注聚焦點。

運河文學是聚焦的中心,成為淮安文化景觀建設獨特的魅力。看“淮安運河情歌”,就是運河岸邊情事的書寫俚趣。如《妹在河邊洗衣裳》妹在河邊洗衣裳,雙腳踩在青石上,手裡拿著捶衣棒,媚眼瞄著少年郎。妹在河邊洗衣裳,螃蟹爬到腳面上,嫩肉被不住你來夾,那邊疼壞了少年郎,純真的情愛透過稚嫩的語言表達,別有一番風味。

不南不北,融南匯北:聊聊大運河,聊聊"運河之都"淮安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推薦:

清明節融合了哪些傳統文化內涵?

生活是一條河,告別昨天,致敬今天——讀莫言短篇小說《枯河》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