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武夷山“撿漏”,採到一泡小牛肉巖茶,味道如何?

我在武夷山“撿漏”,採到一泡小牛肉巖茶,味道如何?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今天是六一,將時光倒流一個月。

五一節那幾天,武夷山採茶正忙。

4月30號那天,是牛欄坑肉桂採茶的大日子, 到了中午那會,還迎來了一個難得的天文奇觀——日暈。

明晃晃的太陽,再套上一個彩虹圈, 抬頭看天空,簡直是亮瞎了眼。

如此壯美的奇觀,很多茶農朋友在朋友圈裡奔走呼告,認為這是今年巖茶季的吉兆。

吉兆與否,麻花不得而知。

但可以確定一點,那幾天大家都快忙瘋了。

五一當天,原本和慧苑老友約了,去看他家的老叢水仙採茶,要走進慧苑深處的山場。

我在武夷山“撿漏”,採到一泡小牛肉巖茶,味道如何?

然而,正當中午,當我們走向茫茫慧苑深處時,還沒到半路。

胡歌打來電話,說是今天他媽媽要帶工人去採他們家的小牛肉。

當時內心做了一番糾結,究竟要去哪一邊呢?

慧苑老友說了,按我們這邊走邊拍的行軍速度,估計還要兩個多小時才能到目的地。

而另一邊,胡歌說了,去小牛肉很近,那裡算是他們家門口溜達就能走到的山場,開車過去很快。

望向天邊的毒辣日頭,果斷選擇了舍慧苑老叢,直奔小牛肉。

然而,正當我們在慧苑擱置了一小會工夫,再趕往小牛肉時,阿姨已經領著採茶工,準備收尾了。

留給我們鏡頭的,只是大片已經被採得很乾淨的茶樹新梢。

我在武夷山“撿漏”,採到一泡小牛肉巖茶,味道如何?

我在武夷山“撿漏”,採到一泡小牛肉巖茶,味道如何?

《2》

阿姨說,昨天她們採完“牛肉”後,還空出了一部分時間下來採小牛肉。

今早再過來採茶時,效率很快,小半天就能結束。

她們一會吃完飯,下午趕往另一片山場去採茶。

我們在小牛肉那裡,逗留了一會。環顧四周,都是松樹,地上落滿松針。

周圍的肉桂茶樹,頂上的茶青鮮葉,大多被細心的採茶阿姨,採得乾乾淨淨。

蹲下去,目光往下,茶樹底部還有些許漏網之魚。

稍微探索一番,隨手一採,還是能採下一小兜鮮葉。

我在武夷山“撿漏”,採到一泡小牛肉巖茶,味道如何?

我在武夷山“撿漏”,採到一泡小牛肉巖茶,味道如何?

歷來,向陽花木易為春,茶樹頂上的青葉,接受到的日光更多,因此生長狀態更勻速。而底部的青葉, 平時只能接受到從樹縫裡灑下的陽光,生長狀態更慢。

我們從茶樹底部採到的青葉,大多是兩葉居多,較真來說,算不得肉桂的標準採摘狀態。

這1+2的模式,即一個茶梗加兩片葉子的茶青,即使採下來,也很難做青,不好揉起來。

因為底部的茶青,採起來費時費力(要探尋一番)、並且二葉居多,所以,大多數時候,被茶農舍在一旁不採。

分秒必爭的採茶季,自然是顧緊自家的主要茶地採茶,才是正事。

至於這留在茶樹底部,沒有采得特別乾淨的青葉,還可以讓它們再長几天。

到時候,如果時間安排得過來,還可以再來專門撿漏。

當然,這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在武夷山“撿漏”,採到一泡小牛肉巖茶,味道如何?

我在武夷山“撿漏”,採到一泡小牛肉巖茶,味道如何?

《3》

那天在小牛肉那片山場時,心裡想法時,來都來了。

於是,我們幾個非專業的採茶工,合力採了一小兜青葉。

然後,拍照給胡歌看,你們家小牛肉這片,底部的青葉還有這麼多!

彼時,熬了一晚做茶剛醒的他,已經恢復精神在跟我們開玩笑。

你們才採這麼點,合起來還不夠一泡茶!

受到他的語言刺激,然後,麻花扮演起辛勤的採茶工,又彎起腰,在茶樹底部來回審視,又採到了點新收穫。

最後捧著茶,開了那輛胡歌留給我們的商務車,出景區,回酒店稍事休整,計劃下午去茶廠裡看做茶,就不進景區了。

到了酒店,找了一塊乾淨的布,鋪在上面,極盡薄攤薄晾,純正“李氏”日光萎凋。

我在武夷山“撿漏”,採到一泡小牛肉巖茶,味道如何?

我在武夷山“撿漏”,採到一泡小牛肉巖茶,味道如何?

放在陽臺上,半陰半曬。

隨手拍下一張圖,發給村姑炫耀,看,我在自制小牛肉。

難得的是,村姑get了我的幽默,她說,這堆小牛肉,好像一盤野菜,可以炒了吃。

額,炒了吃,還是算了吧。巖茶已經長開面的葉子,估計即便裹上雞蛋炒成一道菜,也讓人咬不動,葉纖維太粗了!

快速收拾一番,吃了飯,補充體力後,當天下午就去茶廠了。

隨後幾天,攤在陽臺一角的小牛肉,差點被我遺忘了。

我在武夷山“撿漏”,採到一泡小牛肉巖茶,味道如何?

中間沒有翻、沒有收、沒有揉,就敞在它,任它曬乾。

一連過了數日,到了最後那天,我們準備退房回福州時,麻花才想起那一捧,絕版的李氏自曬小牛肉。

走過去,摸起來葉片已經大半乾透。

沒想到,原本就是隨便玩玩,帶著玩票性質的曬茶,還做出了成果。

看著樣子,至少是能喝上一泡茶了。

為了不浪費這泡寶貴的勞動成果,遂拿了一個食品袋, 將它裝了進去,帶回福州。

我在武夷山“撿漏”,採到一泡小牛肉巖茶,味道如何?

《4》

回到福州後,一整個五月,我們都在密集地上新產品。

兜兜轉轉,一直等到昨天,麻花才想起來,我在武夷山還曬了一泡小牛肉!

於是,獻寶似的拿出來, 邀了幾個團隊裡的姑娘,一起試茶。

喝茶的品鑑筆記,附如下。

幹茶葉片碩大,蠟質超厚,且個別葉片有發暗痕跡。

抓了一把放進平時泡茶的蓋碗內(沒有稱重量,這不是個好習慣,大家不要學我)。

好傢伙,忒蓬鬆了,根本裝不下。想到莊子形容的鯤,巨大無比,龐然大物。

小牛肉之大,一個蓋碗裝不下!

我在武夷山“撿漏”,採到一泡小牛肉巖茶,味道如何?

我在武夷山“撿漏”,採到一泡小牛肉巖茶,味道如何?

然後,只能忍痛將原本完整的茶梗,折斷部分,再注入熱水,開始泡茶。

並且,看著這蠟質巨厚的葉片,按快出水的方式,鐵定泡不出滋味,於是從第一衝就開始坐杯。

第一衝,坐杯30秒,倒出茶湯,淡如白開水。聯想到自己在曬茶時,攤在陽臺角落根本沒照看,轉念想想,這第一道茶湯當洗茶了,沒有分給大家喝。

熱聞蓋上,是青味加一點偏漚的氣味。

第二衝,坐杯30秒,湯色瑩白,像白毫銀針新茶湯色,極淺。蓋上熱聞青味明顯,冷一點是沖人濃豔的花香。喝茶時,茶味淡,沒什麼內容。

但吞下茶湯後,有一種刮胃感覺,容易茶醉。猜過去,應該是走水沒走好,茶多酚含量超高的緣故。

我在武夷山“撿漏”,採到一泡小牛肉巖茶,味道如何?

我在武夷山“撿漏”,採到一泡小牛肉巖茶,味道如何?

第三衝,坐杯30秒,湯色淡鵝黃,熱聞蓋上偏酸,是梅子酸+青味,而後是花香,花香不夠清雅清爽,混有雜味。

茶味喝起來不苦不澀不鮮爽,略帶甜味,但沒有回甘。

第四衝,坐杯一分鐘以上,湯色漸深,呈現淡啤酒色。熱聞蓋上青味變弱,但花香中依舊帶著酸味。喝湯的感覺很怪異,不難喝。

但麻花始終覺著,這喝起來有股煮金銀花藤或者蒲公英的感覺,沒有落水香,帶有苦意。喝起來,不像茶味。

另外,整泡茶給人感覺是,茶湯喝入時,雖然可以感覺到湯水裡是甘涼的,但喝茶後,嘴巴並不舒適,且口腔內略發緊。

(下文配圖裡,前一張為第二衝湯色,後一張為第四衝悶泡許久後的湯色。)

我在武夷山“撿漏”,採到一泡小牛肉巖茶,味道如何?

我在武夷山“撿漏”,採到一泡小牛肉巖茶,味道如何?

《5》

最後,總結一下。

這泡自曬小牛肉,麻花對它的定位,是李氏自制茶。

即,自己手工採的,手工攤晾的,且純天然靠日曬曬乾的。

但如果,按照茶類劃分的標準,這泡帶有玩票性質的自制茶,它屬於四不像。

我在武夷山“撿漏”,採到一泡小牛肉巖茶,味道如何?

我在武夷山“撿漏”,採到一泡小牛肉巖茶,味道如何?

一方面,不能算巖茶。

光看樣子就知道了,他和巖茶常見條索外形,還差了十萬八千里。

從原料來說,這是很頂級的正巖肉桂茶青。

但是,被麻花采下來隨便曬乾後,做出來的茶味一言難盡。

所以,下次再遇到有人說,正巖茶採下來隨便做做都是香的。

對於這樣的言論,麻花就要不客氣了。

一款好茶,原料好,固然重要。但加工工藝,同樣不可或缺!

我在武夷山“撿漏”,採到一泡小牛肉巖茶,味道如何?

我在武夷山“撿漏”,採到一泡小牛肉巖茶,味道如何?

另一面,它根本不能算白茶。

拜託, 它是肉桂,又不是適制白茶的大白、大毫、水仙茶。

從肉桂的芽葉上,就能看到,它的身上根本沒有多少“毫”。

即便嚴格按照白茶的萎凋、乾燥等工藝,也不能做出一泡帶有鮮醇甘爽、毫香馥郁特徵的白茶。

更不提,就這樣簡單隨便曬曬了。

白茶,不是隨便曬乾就行了。

參考麻花這泡前車之鑑——已經做失敗的自曬茶。茶友們在買茶時,要是遇到所謂的“農家自制茶”、“奶奶採茶、爺爺做茶、我來賣茶”等套路時,也要多留心眼了。

做茶,也是要成本的。

沒有技術,沒有裝置,沒有場地,沒有經驗,沒有經過檢測……

草草做出來的粗糙自制茶,品質根本沒有一點保障!

更多關於巖茶的原創知識

武夷巖茶裡的牛欄坑肉桂和小牛肉,為何香氣口感差別甚大?

300元一斤的牛欄坑肉桂,你也買過嗎?閒話牛肉的四個小秘密

拼配的馬頭巖肉桂,還配叫馬肉嗎?請叫它“馬頭巖大紅袍”

有一種老叢水仙,叫慧苑

喜歡喝武夷巖茶的你,聽說過巖茶裡的“倒青”嗎?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