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跡全域圖”賦能“深度遊”需有更多探索

編者按

禹風浩蕩,遍行天下。日前,禹穴禹跡點揭牌儀式在我市宛委山舉行。至此,紹興64個禹跡點標識牌全部安裝完畢,形成了一份以“大禹文化”為主題的全市遊圖鑑。紹興日報社評刊文《“禹跡全域圖”賦能“深度遊”需有更多探索》,對紹興積極保護、發展、傳播大禹文化的意義進行深入探討。現將原文轉載如下,供讀者學習交流。

“禹跡全域圖”賦能“深度遊”需有更多探索

“禹跡全域圖”賦能“深度遊”需有更多探索

10月24日,我市在宛委山舉行禹穴禹跡點揭牌儀式。至此,紹興64個禹跡點標識牌全部安裝完畢,大禹足跡從文獻中“活化”到紹興大地上,人們可沿著標識牌尋訪禹跡。

“禹跡全域圖”賦能“深度遊”需有更多探索

領導嘉賓為禹跡標誌揭牌

64個點位,就是64道風景,演繹出64個傳說與故事,倘若將這64個看點串成一條遊線,自然是三天三夜都逛不完。當然,這只是完美設想,畢竟這64個禹跡點分佈全市各地,有些只是山體類或水體類的自然景物,缺少人文欣賞價值,若要完全打包實現量販式開發,難度不是一般大。

“禹跡全域圖”賦能“深度遊”需有更多探索

大禹廟全景

除了點多面廣,像23處祭祀類的禹跡,均以陵、廟、祠、寺、殿、像等形式呈現,同質化難免使旅遊觀賞價值打了折扣,至於江、河、湖、溪、浦、塘、橋、井等禹跡,往往只留下一個傳說,很難取得遊客認同。

“禹跡全域圖”賦能“深度遊”需有更多探索

紹興禹跡標誌圖

但無論如何,64個禹跡點的掛牌是一次具有創新意義的探索,既推動了紹興對大禹的研究與發現,也透過名人賦能使原本默默無聞的自然景觀具有了文化屬性,更放大了大禹文化在紹興旅遊業中的叢集效應與地域文化效應。

說到底,這次的禹跡標誌相當於繪就了一張完整版的“禹跡全域圖”,形成了一份以“大禹文化”為主題的全市遊圖鑑。多年來,遊客到紹興尋跡大禹,除了大禹陵外幾乎別無分店,以至於許多遊客認為大禹之於紹興也就一個大禹陵而已。

文化名城成不了旅遊大市,紹興遊通常成為走馬觀花遊,這是我市旅遊界長期存在的痛點。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景區體量侷限與佈局分散,無法做大規模或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則是缺乏對“深度遊”要素的深度挖掘,堅守傳統最後卻被傳統所囿,導致創新乏力出圈難。

“禹跡全域圖”賦能“深度遊”需有更多探索

紹興禹跡標識牌

所以,“禹跡全域圖”的出現,其最為積極的意義是對傳統文化景點嘗試了以點帶面的突破,使禹跡看點不再是大禹陵孤軍作戰,而是舉全市之力、集全域之景向遊客展示更全面更立體的大禹形象,這種創新,我認為可以適用於紹興的每一個名人,特別是在旅遊圈“成名已久”的名人遊專案,更能串珠成鏈互融互通,把“名人故居遊”轉化為“名人尋蹤遊”,進一步擴大影響力,增強吸引力。

當然,“禹跡全域圖”的形成只是一個新起點,不能止步於“掃二維碼看故事”的“掌上游”,應該與鄉村振興相結合,與文旅綜合體打造相結合,與體育休閒經濟相結合,與浙東唐詩之路相結合,把紙上的故事變為好玩的景點,把單純的講述變成沉浸式體驗,讓遊客觸控一段歷史、尋訪名人蹤跡都變得有據可循,使資訊資料儘可能“活化”,使更多名人“活”在當下,這是“禹跡全域圖”帶給我們的啟發,也是文旅界“紀禹”“尋禹”的使命所在。

【來源:市文廣旅遊局(市文物局)】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舉報/反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