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古今第一俠客?

大聲說話,大口吃肉;大家好,我是吳吞:

大凡中國人,心底都一個俠客夢。

在你的心目中,誰是古今第一俠客?

是“舍人取義”,不惜自宮自虐,也要為主公報仇的刺客

豫讓

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精神與血脈對立的兩難之下,不惜違抗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遼帝,也要逼其簽下止戰協議的南院大王

蕭峰

誰是古今第一俠客?

還是“雖千萬人,吾往矣”,面對圍困襄陽城的蒙古大軍,毅然衝進敵營的

郭靖

一家?

抑或是……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也許這個答案,還不止一個。

但我希望你聽過他的事蹟之後,在第一等大俠的序列裡,再添上一個名字——

子路

對的,就是那個為了撿帽子,把命都搭上的孔門弟子,狂生子路。

小時候,還因為這事兒嘲笑他死的不值;當明白其中原由,心中便只剩下“

敬服

”二字……

第一次與孔子相見,子路還是一個頭戴雞冠帽,身穿獵裝佩寶劍的叛逆少年。

孔子問他:“你想學什麼?”

子路說:“我要學劍術”。

你說氣不氣人,這種跑到書店買兵刃的做法,和指著和尚罵禿驢有什麼區別?

不過孔子不愧是聖人,對子路的態度不以為意。我想一定是他的眼界能穿越時空,看到了眼前這個不良少年身上的閃光點,於是繼續詢問:“我問的是,你打算學什麼?”

子路說:“學習?學習有啥用?竹子天生就是直的,砍下來就能當箭桿,射出去就能穿透皮甲。”

你看吧,不是不良少年是什麼?此時子路的腦子裡,滿是打打殺殺的。

誰是古今第一俠客?

(君子六藝)

好在孔子也不是文弱的人,他能教授君子六藝,並能常年駕車來往於列國之間,可見是有軍事素養的。孔子因材施教說:“竹杆裝上羽毛,打磨了箭頭之後,不是射得更深嗎?”

子路覺得這話有道理,才留了下來。

在《論語》的記載裡,子路的性格是最生動的。

孔子在春遊時,問身邊的學生們,各自的志向。

孔門大弟子顏回的回答是:“我要做一個不為自己表功的人”。

典型的儒生回答。

子路是個直性子,他答案是要做將軍,再把自己的車馬、皮毛大衣,和朋友們分享。

言語中,透露著豪氣。他號稱“無宿諾”,就是承諾的事兒不過夜,答應別人的事兒,立刻就會去辦。這都是俠客的本色。

誰是古今第一俠客?

所謂:“不是冤家不聚頭”,子路和孔子這對師徒,張力特別強:

子路對孔子既忠誠又不客氣。孔子深知他的俠客本性,總是不斷敲打他。

孔子也有誇獎子路的時候,說“布衣爛衫的站在衣著華美的貴人中間,卻沒有愧色的,只有子路能做到。”

還說“能追隨我去任何地方的,大概也只有子路”。

子路剛一露出得意之色,孔子又接著說:“你啊,也就是塊好勇鬥狠的料。”

只要有子路在場,就沒人敢對孔子不敬。

孔子被宋國軍隊圍困,臨危不亂。子路拿起戟來,就要殺進重圍去拼命。

事後孔子說:“像仲由(子路 字 仲由)這樣剛強的人,只怕不得好死。”

在所有的孔門弟子中,子路是追隨孔子最久的,直到中年才離開師門,去衛國做家臣,而且很有政績。

當衛國政變,主公被劫持時,他的同學兼同事高柴勸他:不要回去,大勢已定,只是送死而已。

而子路回答說“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吃了人家俸祿,不能躲避人家的危難)。”

對方派出兩個全副武裝的猛士和他對戰。決鬥中,子路的帽帶被勾斷,他伸手去撿帽子的時,被人殺了。

子路留下遺言:“君子可以死,但帽子得戴正”。

此時的子路,已經63歲了。他或許想起,自己剛見到老師的時候,還是個頭帶雄雞形帽子的莽撞少年。

誰是古今第一俠客?

如今,他以一死成全了俠客的信義和君子的冠冕。

孔子見高柴回來,嘆息說:“仲由死了”

當聽到子路葬身於亂刃之下的訊息,孔子從此不能直視肉醬。

在葬禮中,孔子不顧自己尊奉了一輩子的禮儀,當眾為子路痛哭。很快,孔子也在憂鬱中去世。

從孔子的行為來看,我們會發現子路才是孔子最愛的學生。顏回死的時候,他就不肯違反禮制。

而讓孔子愛之深責之切的,正是子路的俠客性質。

孔子這種講究溫良恭儉讓的老師,為什麼容忍子路這麼個好勇鬥狠的學生?

因為在孔子看來,子路是個半成品,要褪去這層兇頑,才夠得上君子的標準。

子路又是塊璞玉,本質太好,只要仔細打磨,能取得別人難以達到的成就。美好的特質,很多人天生是沒有的,需要後天培養出來。正如孟子所說的:“我善養吾浩然之氣”。但子路的秉性是天生的,只要遇到名師伯樂將他發掘開來,就能取得非凡的成就。

文弱儒生看似和勇武俠客的氣質截然相反。這是後世儒家,丟了“中庸真諦”之後,認為儒與俠互不相容的關係。

怎麼說呢?儒家思想一直有明確的尊王主張,後來又與皇權合作。在權儒看來,“俠以武犯禁”,俠客們遊離在權力之外,是徹底的民間精神,時常造成社會混亂。

但這忽略了儒和俠之間的複雜的精神聯絡。

誰是古今第一俠客?

中國傳統思想,是以儒家思想為主,包含佛家,道家等多個源頭的多元文化思想。

正統俠客的精神,許多都是來自儒家思想。

所以民國時期,梁啟超、章太炎等文化大家才會直接稱“俠客精神”是儒家的支脈。

俠客從早期的自行其是,發展到後來郭靖所說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離不開儒家思想的滋養。

從這一點看,

子路的功績確實算不上是古今第一大俠,卻是日後所有俠客的典範。

相識是緣,表達為話;我是吳吞,感謝您的降臨!

吳吞,相信科學的二手神話學家,中國文化愛好者,甩不掉“胖”字的大俗人。

誰是古今第一俠客?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