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醜書”“怪書”,讓漢字“返璞歸真”

清除“醜書”“怪書”,讓漢字“返璞歸真”

□郭一晴(西京學院)

日前,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聯合印發《關於開展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領域不規範使用漢字問題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新聞出版、廣播電視行政部門和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領域各單位充分認識規範使用漢字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堅持屬地管理,落實主管主辦制度和“誰出版誰負責”“誰製播誰負責”的原則,對出版物、電視和網路視聽節目等漢字使用情況開展全面自查和清理,切實提升內容質量,充分發揮新聞出版、廣播電視作為宣傳和規範使用漢字主陣地的重要作用。(4月6日 央視新聞)

漢字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一直使用的交流工具,是人民的智慧結晶,它具有獨特的魅力與強大的生命力,數千年來從未間斷。從甲骨到楷、行、草,歷經幾千年的進化,漢字的演變標誌著我國曆史文化的源遠流長與歷久彌新。漢字使用中的不規範現象會影響到國家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的發展,漢字的規範化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漢字的使用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規範的現象亟待糾正。

近年來,網際網路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網路字型庫變得更加多元,種類豐富,較好地滿足了社會多樣化用字需求。但一些備受爭議的“江湖字型”也一同進入了字型檔,一些與傳統迥異的“醜書”“怪書”類資訊化字型產品大行其道,其故意對漢字字型進行誇張、粗俗的變形,甚至玩起了“惡搞”,用鼻孔寫字、癲癇般的塗鴉、拋開漢字的結構胡亂編寫,此類行為負面影響大,影響青少年以及下一代對於漢字美的感知,可能會給整個社會帶來惡搞文化的“怪病”。

一些運營商為了吸引大眾目光,增加其產品廣告的衝擊力與效應,將“江湖字型”大肆運用於商業宣傳與媒體廣告上。還有一些出版商,為了增加網文的點選量與書籍的銷量,給書籍的封面甚至內頁印上了誇張的字型圖案,“醜書”氾濫,嚴重誤導了大眾的審美能力。當我們開啟電視、電腦時,看到的不是老少皆宜的影視、網頁,而是“審醜”為導向的畸形審美;當我們翻開書籍、雜誌時,入目的不是讓人踏實安心的“精神食糧”,而是觸目驚心的“文化糟粕”……這一切負面的“創新”,早已脫離了精神文化的內涵,留下的只有惡趣味與漢字的悲哀。

“醜書”現象的出現,不僅是因為監管不到位,還因為存在一個受眾廣泛的“審醜市場”——在短影片平臺,不少“江湖醜書”的影片底下,都是滿屏的“寫得好”,偶有反對的聲音,還會被嘲“你來寫一個看看”“你行你上”。要改變這類現象,學校要從孩子抓起,從小引導孩子接受正確的漢字文化,媒體做好書法知識的普及宣傳,有關部門也要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加大監管與處罰力度。

此次專項整治工作,吹響了保護漢字的號角。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一撇一捺,都極具天然的美感。方便大眾使用、賞心悅目的字型才應入庫,被呈現在大眾面前。“醜書”“怪書”的泛濫,並不是所謂的文字改革創新,而是一種對漢字的醜化與消費。我們要合力消除這種不良現象,不讓“醜書”“怪書”進入電腦字型檔,規範漢字使用,讓漢字“返璞歸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