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豪‘’劉禹錫,光明坦蕩鬥一生,樂觀向上得長壽!

詩豪‘’劉禹錫,光明坦蕩鬥一生,樂觀向上得長壽!

文:李大奎(讀史專欄作者)

在詩歌最為盛行的唐代,有這樣一個詩人,考中進士走向仕途後,積極參加‘’永貞革新‘’,盼望革除陳規陋習,讓國家得以更好發展,重新煥發新的活力;改革曇花一現失敗後,他毅然把失敗拋之腦後,在無情的宦海沉浮中依舊浩氣長存,在一貶再貶的路上越挫越勇,成就了自己可歌可泣的一生,可謂‘’打不死的小強。‘’

他,就是唐朝有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有‘’詩豪‘’之稱的劉夢得劉禹錫。

一、為國為民,永貞革新

公元805年,唐順宗李誦登基,改元永貞,啟用王叔文為翰林學士、尚書省戶部侍郎,主導政事。

在王叔文大刀闊斧牽頭理政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稱‘’永貞革新‘’。這些措施主要有:

一是削藩,收回兵權,強化中央集權;

二是廢除宮市,罷黜五坊小兒(雕坊、鶻坊、鷂坊、狗坊、鷹坊的宦官);

三是肅貪,整治貪官汙吏;

四是整頓稅收,廢除地方額外進奉。

那年,劉禹錫33歲,受唐順宗器重,遷任屯田員外郎,對中唐時期體制積習下的各種詬病也深感痛心,意欲去除,遂與時任監察御史的柳宗元等好友積極參加王叔文、王伾牽頭的‘’永貞革新‘’。

為此,以‘’二王劉柳‘’為核心的改革派又稱王叔文集團。

順應歷史發展的‘’永貞革新‘’啟動後,有力打擊了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對革除政治積弊取得一定成效。

但‘’永貞革新‘’終因事單力薄,只推行了一百四十六天,就遭到宦官、大官僚和外藩的聯合反撲,最終,唐順宗被迫下臺,禪讓帝位給太子李純,稱唐憲宗。

唐憲宗繼位後,馬上廢除‘’永貞革新‘’,以‘’二王劉柳‘’為核心的重要成員隨之先後被貶。

王叔文為渝州司馬、王伾為開州司馬、柳宗元為永州司馬、劉禹錫為郎州司馬、韓泰為虔州司馬、陳諫為台州司馬、韓曄為饒州司馬、凌準為連州司馬、程異為郴州司馬、韋執誼為崖州司馬。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二王八司馬‘’事件。

時年52歲的王叔文貶任渝州後,次年即被賜死。王伾貶任開州後,次年病死。

初,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不久再被貶為朗州司馬。好友柳宗元也是這樣,最先貶任邵州刺史,還沒到任,又被加貶為永州司馬。《捕蛇者說》就是柳宗元在永州任上寫下的名篇。

十年後,柳宗元與劉禹錫一道被召回京。柳宗元因宰相武元衡反對啟用,貶任柳州刺史。他在柳州任上只工作了4年,因病去世,時年47歲。

唯有‘’詩豪‘’劉禹錫是最頑強、最堅韌的,也最看得開的,他始終堅守著不屈的鬥志和達觀的心態,每到一地,都不卑不亢地立足於天地間,豪爽地認真工作,勇敢地開心生活,在仕途及詩歌愛好上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且比柳宗元幸運的是,他得以高壽,七十一歲時因病過逝。

詩豪‘’劉禹錫,光明坦蕩鬥一生,樂觀向上得長壽!

二、盡是劉郎去後栽

劉禹錫在郎州工作了十年,與柳宗元被貶到永州的時間一樣。在郎州期間,劉禹錫創作了大量詩歌、辭賦,還寫下與柳宗元《天說》相呼應的《天論》等哲學論文。

有名的《秋詞》就是這一時期寫的: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宵。

劉禹錫的這首秋詞,氣勢上超過的白居易的‘’秋雨梧桐葉落時‘’和杜甫的‘’萬里悲秋常作客‘’,一掃悲秋之感,用秋天的‘’晴空萬里‘’去除‘’秋風簫瑟‘’,表達了積極的價值觀:

要以樂觀的心態面對無常的人生,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抵達排雲直上的‘’晴空‘’,才能擁抱豪情萬丈的人生。

這就是劉禹錫,不愧是著名的‘’詩豪‘’,從不氣餒,心態好,一生豪氣!

十年後,在宰相裴度的推薦下,唐憲宗李純下召,令43歲的劉禹錫與柳宗元一道回京。

劉禹錫回京後,沒幾天,在京城長安玄都觀賞花時,因看不慣朝廷新貴中那些靠阿諛奉承、投機取巧而上位的趨炎附勢之徒,遂揮筆寫下有名的《元和十年自郎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可以想象,劉禹錫的這首諷刺詩帶來的後果,很嚴重。

新貴們知道後,極不高興,馬上向憲宗皇帝報告:剛回京的劉禹錫這個‘’老傢伙‘’對朝廷很不滿,正喋喋不休罵您呢。

憲宗皇帝大怒,一紙詔書馬上下達。

回京沒幾天的劉禹錫,就這樣,又被貶任播州刺史,後改任連州刺史。5年後,一貶再貶,先貶到夔州,後又到和州。

前前後後貶途又是13年。

千古名篇《陋室銘》就是劉禹錫在和州任一揮而就的。

那時,劉禹錫貶任和州刺史,報到時,勢利的和州縣令見劉禹錫沒考慮給他的禮物,便來了個下馬威,安排他遠離縣城,到城南郊外住。

本來按有關規定,刺史是可以入住縣衙的,標配是三間居室。

劉禹錫沒計較,郊外就郊外吧。他到郊外住處看了看,自嘲道:這裡好,還有三間房,且面朝大江,可觀白帆,不錯嘛。於是在房門貼上一聯:

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

縣令一聽,認為這個剛來的刺史劉禹錫在挑戰他的權威,霸權一展,馬上把劉禹錫住的這個地方改在城北河邊,房間壓縮一半。

劉禹錫於是住到城北,看到河邊的柳色青青,又興奮地寫下一聯:

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縣令見劉禹錫還是一幅自得其樂的樣子,認為是嘲笑他,更不滿。就再次把他的住處安排到城中,看不到河,只有一間斗室。

從容淡定的劉禹錫對此不置可否,一揮而就寫下千古名篇《陋室銘》,諷刺氣量狹隘的和州縣令,表達了自己面對刁難時無畏的人生態度: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詩豪‘’劉禹錫,光明坦蕩鬥一生,樂觀向上得長壽!

三、前度劉郎今又來

劉禹錫在長達23年的貶謫生活裡,面對世事的變遷,宦海的浮沉,並沒有陷於‘’憤世嫉俗‘’中消沉自扼,而是依舊直麵人生,保持豁達的胸懷,充滿豪氣地立業立身。

他在應召返京的路上,遇上好友白居易。兩人推杯把盞互道衷腸後,一生傲骨的劉禹錫即興寫下七律《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這首詩後來千古傳誦,成為名詩,尤其是第三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更讓人銘記,人們深深感慨劉禹錫不服輸的奮鬥精神:

一葉沉舟可以直面蓄勢的千艘帆船,一顆病樹並不懼怕前面的萬木爭春。我劉禹錫即使被一貶再貶,也不會被擊垮,照樣等著你們這些權貴的折騰。

劉禹錫第二次回京後,已是公元827年,56歲,已過了知天命的年齡。

次年3月,劉禹錫再次遊歷京城玄都觀,回想起第一次來此地看桃花後被貶的經歷,熱血沸騰,再次以錚錚風骨挑戰權貴。於是又揮筆寫下《再遊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還在詩前旁白了一段序言:

餘貞元二十一年為屯田員外郎時,此觀未有花。是歲出牧連州,尋貶朗州司馬。居十年,召至京師。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滿觀,如紅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時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復為主客郎中,重遊玄都觀,蕩然無復一樹,惟兔葵、燕麥動搖於春風耳。因再題二十八字,以俟後遊。

短短一篇小序,劉禹錫把自己兩次被貶一共外放23年的經歷表達得清清楚楚,沒有屈服,也沒有獻媚,依舊以大無畏的精神酣暢淋漓地‘’戰鬥‘’著。

這次,劉禹錫的《再遊玄都觀》沒起波瀾。

也許時任皇帝唐文宗李昂能理解已近花甲的劉禹錫23年所受的憋屈,兼之武元衡等新貴早已作古,耳邊不再有聒噪之音:就讓這個年近60歲的老頭髮發牢騷吧。

於是,劉禹錫這回不再被貶,被委任為東都尚書,得以在京城穩定生活。

詩豪‘’劉禹錫,光明坦蕩鬥一生,樂觀向上得長壽!

晚年,劉禹錫曾再次逡遊玄都觀。那時,已是冬天,白雪漫天飛揚,玄都觀再也沒有桃花,盛開的景象也一去不復返了。

也許,時間可以證明一切吧,滄海桑田,終究抵不過歲月的流逝。任誰,也不過是天地間的一粒塵埃,有什麼可以耿耿於懷,放不下呢。

劉禹錫有感之下,在玄都觀寫下最後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火藥味淡了許多:

好雪動高情,心期在玉京。

人披鶴氅出,馬踏象筵行。

照耀樓臺變,淋漓松桂清。

玄都留五字,使入步虛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