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門拜訪,卻趕上主人不在家,怎麼辦?答案藏在李白的詩裡

提到李白,人們首先會想到的就是詩和酒這兩種事物。因為李白既是酒仙,又是詩中魁首,詩和酒堪稱他最好的夥伴。但在李白的人生中,還有另一個和他相伴始終的夥伴,那就是中國的道家思想。

李白的第二故鄉——四川是道教的發源地,道家思想在天府之國廣為流傳,而在蜀中長大的李白自然也深受影響。正是在道家思想的影響下,李白的詩風以飄逸見長,而用來描寫尋仙訪道的遊仙詩,則在他的詩歌中佔據了主要位置。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寫的就是李白與道士之間的趣事。

登門拜訪,卻趕上主人不在家,怎麼辦?答案藏在李白的詩裡

戴天山位於四川江油縣,少年時的李白曾在山上的大明寺攻讀詩書,在這裡度過了一段無憂無慮的歲月。長久的山居生活,難免會有幾件有趣的事情發生,而李白則用詩歌把它們一一記錄下來。這就是《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誕生的原因。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登門拜訪,卻趕上主人不在家,怎麼辦?答案藏在李白的詩裡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與一般的尋仙詩不同,本詩的首聯不僅沒有帶給讀者,仙家清冷孤高的感覺,反而充滿了世俗的樂趣與濃豔。狗叫聲和溪水聲交織在一起,表現出塵世間的喧囂,充滿了輕鬆愉快的氛圍。李白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產生了去深山尋仙訪道的念頭。

被犬吠聲驚醒後,李白立即就開始了一天的旅程。桃花帶露與梨花帶雨,雖然分別代表了濃豔和清麗兩個截然相反的景緻,但不可否認,花朵和水珠的相遇,是一場美麗的邂逅。而且在美景裡,李白還透過露水,點明瞭時間是在清晨,與下聯中的“溪午”相互呼應。

登門拜訪,卻趕上主人不在家,怎麼辦?答案藏在李白的詩裡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當李白行走在樹林深處的小路上,會時常看到奔跑的小鹿;來到溪水邊,已經是中午了,但還是聽不到道院的鐘聲。鹿是一種膽子很小的動物,《康熙字典》對它的評價是“鹿性驚防”,而成語鹿伏鶴行也是用來形容小心警惕的樣子。所以說,“時見鹿”代表了李白此時所處的地方,是一個很少有人的清幽之處。

“不聞鍾”三個字既表明了道院是在更幽靜的深山,也暗示了道士外出,不在家的可能。因為出家人每天都會在固定的時間敲鐘誦經,中午正是鐘聲響起的時候,但溪邊的李白卻沒有聽見遠處的鐘聲。無聲而幽靜的氛圍,似乎在預示著什麼。

登門拜訪,卻趕上主人不在家,怎麼辦?答案藏在李白的詩裡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經過長途跋涉,李白終於到達了道院。但他並沒有直接敲門求見,而是停下腳步,開始欣賞四周的景緻。這表現出李白注重過程,不重視結果的豁達心胸,與乘興而行的魏晉名士不謀而合。

當然,道院前的美景,也是令李白駐足的重要原因。直上九天的勁竹把青雲分散開來,而飛流直下的泉水滋潤著山中的萬物。李白把由下而上的竹子和由上而下的泉水嵌在同一聯裡,讓眼前的美景呈現出很強的立體感。

而泉水的流動本來是有聲音的,但李白用了一個“掛”字,讓泉水無聲無息的流淌著,為寂靜的道院注入了一絲冰冷的活力。

登門拜訪,卻趕上主人不在家,怎麼辦?答案藏在李白的詩裡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最後一聯裡的“無人知”有兩種解釋,其一是指問人,卻沒有人知道;其二則是指找不到詢問的人。個人傾向於第二種解釋,因為頷聯中的“不聞鍾”暗示著道士外出,無人敲鐘。若有人與道士同住,又怎麼會沒有鐘聲呢?

登門拜訪,卻趕上主人不在家,怎麼辦?這是所有訪客共同的疑問。而李白的回答是,等主人回來。“愁倚兩三松”其實就是一個等待的過程。倚松而望,看看道士有沒有回來。長時間的等待,令詩人不停地更換倚靠的松樹。李白借外在的行為,來反映內心的情緒,用曲筆抒情,令餘韻悠長,久久不絕。

登門拜訪,卻趕上主人不在家,怎麼辦?答案藏在李白的詩裡

靜閱閒話

縱觀全詩,首聯寫出發時的景色,頷聯描寫途中的景色,頸聯描寫即將見到道士時的景色,層層遞進,借寫景把尋仙訪道的探幽之心,描寫的淋漓盡致。而初時的犬吠聲代表了塵世的喧囂,呦呦的鹿鳴則是寧靜無人的象徵,最後的野竹、青雲、碧峰更是無聲的存在,李白一步步把讀者從滾滾紅塵,引領進一個世外仙境。

上三聯寫景,寫尋訪的經過,而最後兩句詩則寫出了詩人訪道士不遇後的失落,以及等待時的惆悵。只是李白並沒有直接描寫心理活動,而是藉助對行為的描寫,突顯情緒上的變化。

參考資料《全唐詩》《康熙字典》《世說新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