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雲南文產高質量發展活力

本文轉自:雲南日報

雲南是民族藝術的寶庫,刺繡、銀飾、斑銅等手工藝品無不凝結著傳統手工藝的審美觀念與手工藝人的思想情感。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雲南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具有鮮明民族文化特色的雲南傳統手工藝品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逐步走向全國和世界。

審視當前市場,雲南民族民間手工藝品仍面臨著審美固化、產業薄弱、後繼乏人等問題。將古老的傳統手工藝與現代創新創意手段結合起來,與實際生活和年輕時尚的消費需求結合起來,顯得尤為重要。

創新設計 賡續傳統

“古老的手藝如何獲得市場認可?”這是致力於中國木製古帆船傳揚40餘年的付昆祥時常思考的問題。

從木工、漂染、縫紉到雕刻、繪畫、上漆等工序,延續千年的中國船模製作技藝有一套複雜而完備的流程。付昆祥秉承傳統技藝,其作品在世界級航模舞臺屢獲殊榮,6條船模被國外6家著名博物館永久收藏。不僅如此,他還率先開拓市場,成為中國中高階船模對外出口第一人。

付昆祥說,自己是在“用過去的技術造現代的藝術品”。他曾耗時3年、動用70餘人、投資上千萬元,成功“復原”了7種船型、208艘船隻的鄭和船隊,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海洋文化的輝煌。其中一艘“鄭和寶船”被收藏於德國科技博物館。

付昆祥深知,對傳統文化和傳統工藝內涵的理解與掌握只是基礎,立足傳統,才能延續傳統。船模製作的匠心獨運不僅需要鑽研和繼承,還需要加入現代設計及市場意識,透過創新提升其附加值。

“除了復原古老文化,我們也關注年輕人的審美需求和消費追求。”付昆祥帶領年輕人在創新設計上下功夫,不斷嘗試將諸如3D列印、電腦雕刻、CAD設計等現代技術融入船模製作中。產品也不侷限於擺件,還增加了香盒、茶桌、書籤等實用性、功能性較強的品類。同時,透過縮小船模尺寸、製作船模零部件等方式,開發了一批文創產品,將傳統文化進行提煉轉化,使其更符合現代審美取向,進一步擴大年輕消費群體市場。

在有著“中國青年創造力界奧斯卡”之稱的淘寶造物節上,付昆祥團隊製作的等比例縮小古船模型受到不少古船模型愛好者的追捧。付昆祥也憑藉精湛的傳統技藝和年輕化的多元產品,問鼎“造物神店”人氣年度排行榜第一名。

產學聯動 拓寬思路

讓傳統手藝煥發新生,是雲南手工藝行業一直以來不懈探索的課題。擁有64年曆史的昆明市斑銅廠有限公司正是其中的引領者之一。

昆明市斑銅廠是我國唯一註冊生產“雲南斑銅”和“烏銅走銀”工藝品的專業廠家。昆明斑銅廠第三代傳承人楊斌鋒從事雲南斑銅製作已有26年。他介紹,色澤金紅的雲南斑銅工藝品堪稱金屬工藝之冠,最為吸睛的“吉祥孔雀瓶”被永久收藏於中國工藝美術館。“這兩年,單純模仿古器造型的斑銅工藝品已經不受業內及市場的推崇。”楊斌鋒說,昆明市斑銅廠在沿襲傳統工藝的同時,結合市場個性化需求,對傳統器型進行重構,在保留斑銅工藝價值的同時,賦予工藝品新的審美內涵。

此外,廠裡還實施產學聯動,積極與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昆明高階技工學校等高校開展校企共建合作,透過加強課題教學研究和創新創意交流,激發年輕學生對斑銅工藝的興趣,進而聚才引智,開發新的工藝專案,滿足消費市場需求。

“透過合作,我們開發了烏銅走銀掛飾,設計了Q版斑銅十二生肖小擺件。”楊斌鋒介紹,Q版斑銅十二生肖擺件一上線就售出2000多套。

跨界合作 推廣品牌

小龍茵刺繡創始人錢曉麗十分重視年輕人市場。2015年,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裡,錢曉麗創立了“小龍茵”,重拾祖輩技藝,挨家挨戶找繡娘、接訂單。錢曉麗告訴記者,小龍茵要做的是符合市場審美的雲南文化產品。

在傳承玉溪傳統刺繡手工藝的基礎上,小龍茵增加了新的理念和元素,造型和繡法充分體現玉溪刺繡的特點,產品種類涵蓋衣帽鞋包、家居用品、手工藝品、文創產品等。透過採取“公司+基地+繡娘”的運營模式,小龍茵實現了刺繡作品的商業化。

身為全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的錢曉麗對記者坦言,產業化發展的障礙之一是“會做的人不會賣,會賣的人不懂做”。

網際網路時代,傳統手工藝應該適應網際網路時代特徵,順應網際網路趨勢,積極利用網際網路傳播傳統手工藝的文化價值,並策劃帶動其生產銷售,在不斷拓展傳播及銷售渠道的同時,提升傳統手工藝的品牌價值。

為了更好地傳播民族刺繡文化、推廣小龍茵,錢曉麗摒棄傳統手工藝者的固化思維,積極以網際網路為媒介,搭建起了又一傳統手工藝傳播陣地。她時常利用小龍茵影片號進行直播,增加傳統手工藝的網際網路傳播率以及線上交易量。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小龍茵還與短影片平臺“網紅”團隊達成合作協議,未來將透過短影片拍攝、線下活動等方式,吸引網際網路流量,推動民族傳統文化傳播年輕化、時尚化,在網際網路上為傳統手工藝探尋更為廣闊的生存發展空間。

文化產業的繁榮有賴於創意策劃、藝術設計、現代科技、品牌培育等多方面要素的高度聚集和有效配置。以創新驅動產業發展,堅持“傳統技藝+現代創意”的思路,既提升技藝,又提升創意,才能讓傳統手工藝實現創造性轉化,進一步推動以“金木土石布”為核心的雲南民族民間工藝品產業全面實現轉型升級。(李熙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