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賣油翁》為何要刪去最後一句?提醒:可能不宜學生學習

導語:相信學生時代大家都學過非常多的文言文吧,應該對《賣油翁》這篇課文耳熟能詳,歐陽修寫的這篇寓言文言文,告訴了大家熟能生巧的道理。

但是喜歡文學的人會發現,歐陽修寫的原文和教科書上面的版本是有所出入的,教科書結尾把“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這句話給刪掉了。

教科書《賣油翁》為何要刪去最後一句?提醒:可能不宜學生學習

我們都知道文言文是非常繁瑣的,在語言基礎上,在不改變意思的情況下適當的刪減沒有什麼影響,但是這篇文章為什麼要刪去這麼重要的一句呢?

《賣油翁》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兩個主人翁,分別是特別擅長射箭的陳堯諮,以及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賣油翁。

陳堯諮有著百步穿楊的本領,覺得全國已經找不到能和自己匹敵的人了,每天都洋洋自得,但是賣油翁看到他射箭之後,只不過是微微點頭,並沒有表現的非常驚訝。

教科書《賣油翁》為何要刪去最後一句?提醒:可能不宜學生學習

對方的這個態度,就讓陳堯諮感覺到自己不受重視,便去問賣油翁,難道自己的劍術不精湛嗎?

賣油翁笑著回答“”沒有什麼奧妙,只不過是熟能生巧罷了”,要知道比較厲害的人是不能允許別人看不起自己的,所以陳堯諮就質問對方,憑什麼看不起自己的實踐本領。

賣油翁就向對方展示了自己倒油的過程,自己從身上拿出來的葫蘆,並且把銅錢放到葫蘆口上,用油勺從高處把油倒到葫蘆裡,油進了葫蘆,但是銅錢表面卻沒有任何的油漬。

做完這件事情之後賣油翁雲淡風輕的說,我也沒有什麼奧妙,只不過是手熟而已,看到這樣的事情,陳堯諮感覺到非常的羞愧,就把賣油翁給送走了。

教科書《賣油翁》為何要刪去最後一句?提醒:可能不宜學生學習

這篇文言文用陳堯諮射箭來作為陪襯,講述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而事實上,陳堯諮這個人在歷史上確實存在,確實有著超凡的射箭技能。

在做官的時候他也曾經為百秀興修水利,但是這個人的脾氣非常不好,會經常和別人發生矛盾,而且在處理正事的時候非常的暴虐,比較容易濫用私刑。

這和刪去最後一句話有什麼關係呢?

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這句話也是表明了兩個典故,分別是庖丁解牛和輪扁斫輪,庖丁解牛大家應該都知道,經常的殺牛,導致他殺牛的時候非常的得心應手。

輪扁斫輪這個典故大家可能並不是特別的瞭解,主要講述的是春秋時期,有個齊國木匠叫做扁,非常的擅長做車輪,在古代很多人都會在這個人的名字面前加上他從事的職業,所以這個人又被大家稱為輪扁。

教科書《賣油翁》為何要刪去最後一句?提醒:可能不宜學生學習

輪扁在看齊桓公讀書的時候,說齊桓公讀的完全都是古人的糟粕,齊桓公就感覺到非常的不開心。

輪扁就說我會說出這樣的話,就是從我自己做的事情當中得到的道理,我用斫木做輪子的時候,手慢了輪子就不牢固,手快了輪子就裝不進去。

只有剛剛好的速度才可以做出好的輪子,但是這個道理我懂卻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所以這個技能我無法傳給我兒子,只能自己做輪子。

聖人的話也是如此,他們的智慧和自己的肉身已經消失了,你現在讀的不是聖人的智慧,只是聖人留下來的糟粕。

教科書《賣油翁》為何要刪去最後一句?提醒:可能不宜學生學習

這兩個故事從表面上來看都是在為全文做註解,都是在表達熟能生巧的道理,為什麼卻被刪除了?

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所有的東西在編入教科書之前都會進行多方面的考察和考慮,之所以會刪去最後一句,就是因為這篇文章出現在七年級的課本當中,學生的理解能力非常有限,一句話道出了兩個典故,學生們學習的時候會力不從心。

而最後這個典故,容易讓學生們理解成讀書不重要,會給孩子的思想造成誤導,所以這句話也就被刪除了。

結語:在編教科書的時候,各位大拿們也是取其精華取其糟粕,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有一些不適合現代的教育方式都會被刪掉,所以大家不要太過糾結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