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寧夏員工在內蒙古用150元買下一塊石頭,8年後漲到9600

1997年,寧夏員工在內蒙古用150元買下一塊石頭,8年後漲到9600萬

古人云:“山無石不奇,水無石不清。園無石不秀,室無石不雅。”奇石是天然的藝術品,是大自然的精靈、大自然的奇觀,是大自然賦予全人類的寶貴財富。

奇石的收藏具有很獨特的魅力,因為大自然不會造就兩塊一樣的石頭,一經發現,便獨一無二,具有著語無倫次的收藏和審美意義。

愛石藏石不僅是人們崇尚自然、崇尚美的自然體現,而且還能養性怡情、美化居室、裝點環境。欣賞雅石,能使人產生無數美好的情思與遐想,達到“人石交融”的境界。

1997年,寧夏員工在內蒙古用150元買下一塊石頭,8年後漲到9600

奇石是發現的藝術

我國賞石、藏石之風自古有之,其始於漢代,盛於唐宋,世間流傳著許多名人愛石的故事。唐代宰相牛僧儒“待之如賓友、視之如寶玉、愛之如兒孫”。宋人黃庭堅、歐陽修、陸游等人都有著“石癖”的綽號。

近年來,中國的奇石文化飛速發展,許多新石種的發現,大大豐富了奇石的觀賞內容和文化內涵。愛石藏石者大量增多。全國多種形式的奇石文化活動也非常活躍,社團性、行業性、全國性、國際性的賞石組織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一大批奇石收藏家、鑑賞家、理論家應運而生。

1997年,寧夏員工在內蒙古用150元買下一塊石頭,8年後漲到9600

石頭周身充滿的神奇魔力卻是一種客觀天然的存在,大多是抽象的、隱形的,大而化之、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令許多出自藝術大家之手的美術、雕塑作品相形見絀,這也是奇石能夠雅玩的重要前提之一。

在石界被人廣為認知的“名石”有很多,他們通常被冠以“國石”,雖有價,但大多是無法交易的無價之寶,比如我們今天說到的這塊“歲月”。

1997年,寧夏員工在內蒙古用150元買下一塊石頭,8年後漲到9600

瘋狂的石頭

此塊奇石屬於戈壁石類,是趙立雲在鄰近外蒙古的一塊大沙漠中尋覓到的。規格為8。5×8×6。9釐米,重量為1。3公斤。

這塊石頭奇就奇在酷似一位西洋老婦人頭像,鼻子、嘴巴、額頭上的皺紋、頭髮宛如真人,而且眼睛、嘴、下巴等器官的比例與真人無異,堪稱奇蹟。專家估價為9600萬元人民幣。

1997年,寧夏員工在內蒙古用150元買下一塊石頭,8年後漲到9600

說到老趙撿“歲月”的故事充滿神奇色彩。

1997年,寧夏的老趙跟隨一個攝影組,到內蒙古拍攝關於中國大漠石的一部紀錄片。那日,大家分散後,趙立雲興致勃勃四處探尋,碰到感興趣的石頭,就會拿起來仔細端詳。

突然,遠方有人喊,這塊石頭有意思,看著就像人臉一樣。其他人聽到朋友喊聲,走過去一看,那塊石頭還真像那麼回事。

有人覺得,這塊石頭只是造型特殊點,不值什麼錢,趙立雲起先沒有特別在意,聽到朋友們的議論,才逐漸對這塊石頭產生了興趣。

嚴格來說,石頭都是天然生成的,參加奇石探索的人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律——誰先發現的,石頭就歸誰。趙立雲跟發現石頭的朋友商量了一下,想要花錢買下來。對方也很爽快,沒有推三阻四,最後以150元賣了這塊平平無奇的石頭。

也因為這塊石頭,一文不名的老趙就成了石界的巨人。這應了一句中國老話,“有福之人不用忙,無福之人跑斷腸”,老趙洪福齊天!

1997年,寧夏員工在內蒙古用150元買下一塊石頭,8年後漲到9600

“歲月”面市於2005年中國奇石藝術研究會的成立大會上,當數名警衛從保險箱中把這塊價值連城的寶石請出來的時候,頓時全場轟動,眼珠子驚落一地,記者們隨即把“歲月”稱為天下第一石。

專家團經過一番認真的勘察甄別,鄭重將其定價為9600萬元,轟動當時的北京城。

其實,近年來,逼近或者超過億元的奇石已經比比皆是,杭州一位藏家朋友周國慶的一塊彩色隕石已經標價三億多美元,恭喜中國奇石走進億時代。

1997年,寧夏員工在內蒙古用150元買下一塊石頭,8年後漲到9600

結語:

觀賞石不能吃、不能喝,卻有越來越多的人對它趨之若鶩!為什麼?從精神文明而言,觀賞石是文化傳承的需要,使獵石者展示收藏,悅樂身心,有所寄託。從物質文明而言,觀賞石作為收藏品,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其保值增值的空間可觀。

總之,觀賞石是人們接近自然、認識自然、享受目然、融入自然的途徑之一;是人們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加強交流的方式之一;也是人們施展才藝、追求返璞歸真、探求多元文化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