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老師丨一位滿懷責任心的語言學家——紀念胡明揚先生逝世10週年

2021年6月22日,是語言學家胡明揚先生逝世10週年的日子,為了紀念這位對語言學研究和教學有多方面貢獻的語言學家,王寧老師把她的3篇關於胡明揚先生學術介紹的文章綜合為下面的文章,由“章黃國學”發表。

一位滿懷責任心的語言學家

——紀念胡明揚先生逝世10週年

文丨王 寧

北京師範大學古漢語研究所

10年前,胡明揚先生在病後的很短時間裡突然辭世,這位為中國語言學做出突出貢獻的學者,是帶著他對中國語言學發展的深切思考離開人間的。他去世前一年的春節,胡先生在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語言學者一年一度的聚餐會上談笑風生,述說自己最近關於語言學發展的思考;11年過去,參加那天聚會的年輕學者恐怕早已不記得他說的那些話,但我卻很難忘記。他一再說起如何促進黎錦熙先生全集的出版,說起關於海寧方言志的校對,說起他要修訂自己主編的《語言學概論》教材,要我參與,突出漢語,還要加上最典型的漢語與漢字的關係,還說起北京口語語法問題……這些就是胡明揚先生心中的牽掛。他帶著這些問題去了另一個世界。

王寧老師丨一位滿懷責任心的語言學家——紀念胡明揚先生逝世10週年

胡明揚先生

我80年代初回到母校北師大任教,做穎民師的科研助手,跟著老師拜見各位語言學界的前輩師長和同輩先行者。在邊疆教語言學和漢語課時,讀過很多學者的論著,到這時才有機會一一謀面請教。那時學壇復甦,北京語言學會組織了一個語言學的系列講座,其中有一講是請穎民師介紹黃季剛先生的文字訓詁學。老師派我帶著發言稿去聯絡,在張志公先生處見到胡明揚先生。交談中胡先生知道我是海寧人,之前海寧和海鹽曾合為一縣,而我家族的陵園就在海寧和海鹽交界的水北,胡先生便認了我這個“老鄉”。當時我正在惡補普通語言學,幾部重要的論著都剛剛讀過,對胡先生的名字是不生疏的,但真正見面,這是第一次。以後漸漸聯絡多了,我對胡明揚先生的學術也就有了更多的學習和了解。

胡明揚先生從1952年調入中國人民大學從事英語教學工作起,就跟語言教育與語言學理論研究結下了不解之緣,半個世紀,胡明揚先生在語言學界教書育人、研究應用、主辦學會、主持評審、訪問講學、出國外交……他對中國語言學發展的貢獻非常全面,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說得完的。胡明揚先生在語言學界“摸爬滾打”的半個多世紀,正是中國語言文字學走向現代、走向世界的60年;是中國語言文字學在改革中崛起,尋找自己道路的60年;也是中國語言學逐步有了自己的流派、自己的理論、自己的隊伍的60年。胡明揚先生是這60年中國語言學的見證者,也是這60年中國語言學的推動者,他是走在語言學隊伍的前列的。

20世紀的前30年,中國語言學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傳統的漢語語言文字學的前身是“小學”,“小學”積累的語料以文言為主,缺乏理論通論與總結成熟的方法論,沒有語法這一分支。因此,漢語研究走入現代的標誌應當是傳統“小學”的理論化和現代轉型,以及現代語言學門類的完善。漢語語法學的建立,便成為其中最明顯的標記。上世紀50年代,是中國語言學向普通語言學索取理論的年代,漢語作為分析型語言,如何與國外語言學的“語法範疇”理論交流對話,是當時一個重要的話題。胡明揚先生在闡述了語法形式和語法意義的關係和必要條件之後,針對漢語的特點,提出了“無形形態”這一概念,把語序、語調和重音列入無形形態,使漢語語法可以納入普通語言學來討論。[1]之後,他又在海鹽通園方言中發現,連續變調群中具有明顯的語法意義,由此將漢語語法意義的研究進一步推進。[2]胡明揚先生關於語法意義的研究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關注點,那就是他對語法意義和詞彙意義的分辨和對二者關係的探討。他透過各種現象說明,同一語法形式本來應當只有一種語法意義,但是由於受語彙成分的影響,是可以產生不同變體的。

上世紀80-90年代,是中國語言學拓寬領域的時期。胡明揚先生對語言學的關注有了很多新的角度:首先是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關注方言研究,這種研究是把共時和歷時結合起來進行的。他從語音出發,探討了北京方言的語法和詞彙,探討了上海話100年的變化,探討了海鹽方言的句式和詞彙。那時候,一般的漢語方言調查都在總結各個方言統一的語音結構系統,胡明揚先生關注的卻是同一方言中由於年齡、性別、家庭環境、文化水平不同而產生的內部分化。他的成果從本體研究到了社會條件的研究,從靜態的描寫到了發展的動態解釋。其次,胡先生開始關注近代漢語研究,為了甄別近代漢語的語料,他注意了書面語和口語、文言和白話互相滲透的關係,描述了漢語書面語的複雜情況,對此作出了十分求實和清晰的結論。如果和西方的社會語言學比較,可以看出胡先生在認真發掘中國歷史和現代社會的語言生活給漢語帶來的特點。第三,胡先生開始關注對外漢語教學、語言文字資訊處理、詞典編纂等應用性問題,每一個問題都有新的創見。

王寧老師丨一位滿懷責任心的語言學家——紀念胡明揚先生逝世10週年

《北京話初探》,胡明揚先生著

商務印書館 ,1987年

20-21世紀之交,中國語言研究正在進入自己方法論的探討,走向共時和歷時的結合、描寫和解釋的同步、結構和意義的一致,這些結合漢語特點的研究,從向普通語言學索取理論到向普通語言學輸送理論,這是主流。但盲目西化的暗流也在湧動,用西化代替現代化的傾向在無形氾濫。許多西方語言學流派的方法對漢語明明是削足適履的,卻被分別和混合地運用到漢語上,西方語言學的模仿和“漢證”以多種形式排斥傳統,甚至連早期立足漢語、學習西方的探索也給否定了。但是,胡明揚先生卻冷靜而理智地分析了半個世紀語法研究繼承與借鑑的互補,看到在漢語進入應用領域後日漸突現的個性和特點,提出了“兼收幷蓄”、“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的主張。跨入21世紀,胡明揚先生最令人矚目的建立是透過對黎錦熙先生《新著國語文法》的再認識和再評價,銳敏地提出了“向傳統語法迴歸”的問題。

從這些最簡要的敘述中,我們可以看出胡明揚先生的創新精神。他的創新意識是自覺的。在他的《語言學論文選》自序裡,他說:

“從50年代起我就想尋找一條研究現代漢語的新路子,但是很難找到,所以只得打外圍戰,從研究方言、近代漢語、北京話搞起,想從這些領域的具體研究中找到一條新路子。”

這段話讓我們明白,胡明揚先生是想從實際語料中找到漢語的語法形式,並從中總結漢語的語法意義。他費了那麼大的工夫去做漢語口語語料的調查,是因為他始終認為,只有從口語的語音事實中,才能找到漢語語法意義賴以存留的語法形式。所以他說:

“其實我心中的新路子對誰來說都一點也不新,那就是我一貫主張的形式和意義密切結合的路子。”

胡先生的探索究竟是不是創新?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但我認為這是符合“創新”定義的。

王寧老師丨一位滿懷責任心的語言學家——紀念胡明揚先生逝世10週年

《胡明揚語言學論文集》,商務印書館,2011年

語言學是人文科學,人文科學的創新與科技發明是完全不同的,絕對不可能“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如果一種創新的漢語研究到了大多數以漢語為母語的人仔細鑽研都聽不懂的地步,到了理論框架無法容納漢語語言事實的地步,到了越細越遠離漢語多數語料的地步,到了號稱“普遍”卻與自己的母語相左的地步,“新”則“新”矣,那還能是“真”的嗎?

胡明揚先生的書和文永遠那麼平易、清新,說得明明白白,這和今天“越難懂越深刻”的時尚是完全不同的。胡明揚先生的創新是從大量事實出發,經過調查而走向理論的,不是從理論推到另一個“理論”而背離事實的。要研究哪種語言,先學習那種語言,一句藏語都說不來,用藏語字典去研究漢藏語對比,恐怕很難令人放心。僅僅會幾種語言的皮毛就說自己的結論是“普遍的”,也很難讓人信服。胡明揚先生研究口語用的是自己最熟悉的語料——海鹽話和北京話,而且仍然去做社會調查。他說:

“我覺得沒有足夠的資料寫出來的文章很可能是空頭文章,那樣的文章我不想寫。”

胡明揚先生1944-1948年在上海聖約翰大學英文系畢業並獲得學位,主修西洋文學,輔修中文。又做過多年的翻譯工作。從事語言教學工作後,介紹過很多西方經典的語言學論著。但他對西方的理論方法領會得非常透徹,找到了其中的精髓,“食洋而化”之後,用於漢語研究,而不是刻意模仿其中的具體框架和運作程式。他不把眼光放到去證實西方語言學理論的普遍性,而是把眼光放到用漢語的事實中總結的理論去豐富普通語言學。胡明揚先生的論著裡搬用西方概念很少,但得其精神很多,他是真正在借鑑,也借鑑真正的東西。

胡先生在借鑑前蘇聯和西方語言學理論的同時,非常尊重中國的傳統,他在《說“打”》[4]一文裡引用了那麼多古代漢語的資料。他從來不把古今對立起來,也從不把自己尋求新路子建立在菲薄傳統、鄙薄自己民族悠久歷史的基礎上。一門人文科學不管是否有意識,都會從自己的傳統起步,踩在前人的肩膀上又去否定前人,發展了前人後反過來標榜前人不如自己,這是不道德的。我們在胡先生的論著裡絲毫也看不到這種荒謬的態度。胡先生在對《新著國語文法》的再認識和再評價時,十分清醒地敘述了50-70年代中國語言學大批判的原因和所向,說得那樣透徹,那樣實事求是!可以看出,他在對歷史進行反思的時候,對走過的彎路充滿惋惜和遺憾,也充滿吸取教訓引導今天的熱情,他是絲毫沒有那種用前代的“舊”來襯托自己的“新”的虛榮心的。

也許正是因為前面所說的那些特點,胡明揚先生的創新讓他自己覺得“不新”,但是我以為,新,就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推動,每個人所能推動的,不過是一分半分。人文科學的創新不可能完全脫離前人、脫離歷史,“新”中如果完全沒有了“舊”,那隻能是另一個世界的產物,對這個世界未必有用。

王寧老師丨一位滿懷責任心的語言學家——紀念胡明揚先生逝世10週年

胡明揚先生

2008年,為了給“黎錦熙先生誕生120週年紀念會”做好學術準備,我們請胡先生到北師大連續六週開設“現代中國語法”的系列講座。籌備講座時,胡先生對我們申明自己的理念說:

“我沒有虛榮心,不怕被人說成是‘保守’,我的講座是前詳後略,中詳西略,實(符合實際)詳時(時尚時髦)略。被大家遺忘的恢復記憶;被大家忽略的提醒注意;被不合理批判的也要有一點抱打不平。”

開講後,他從傳統語法一直講到計算語法,對每一個語法流派,在全面介紹、指出侷限之後,重點是詳細說明哪些是精華,值得我們吸取借鑑;特別是對當前已經很少有人認真對待的中國傳統語法和教學語法,介紹得更為詳盡,分析得更為透徹。講座以後,我對胡明揚先生的學術理念和治學態度有兩點更加深了印象:第一點是他各取所長的公允態度。聽講座時,我不斷想起《老子》的兩句話:“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這固然說的是社會資源的分配,但對學術的評價和取捨也是如此。我在6次講座結束時發表感想說:“胡先生,您在行天之道。”其實,我心裡想,他在介紹各個流派以供語言學研究者吸收時,並不是損有餘來補不足,而是做到了充分弘揚有餘來補後學者的不足,讓前人研究成果的精華,都成為後人研究的滋養。沒有學術客觀的態度和對各種流派深入的理解,這一點是很難做到的。第二點是他求真求準的學術品味。那次的講座在北師大藝術樓的大階梯教室舉行,不止是中文系師生,外文系、哲學系和計算機科學專業的一百多人來聽課,我和古漢語的年輕老師也次次不落。他憑藉古今漢語和極為熟練的英語,闡釋問題深入淺出而能鞭辟入裡。聽完胡先生的講座,學生們幾乎眾口一聲:“真的懂了!”這是對高階講座很少有的評價。要知道,不少的語法文章和有一些語法講座被學生們評價為“越聽越玄”“彎彎繞”,介紹語言學流派特別是西方語言學流派,即使是基礎理論,也是很難懂的。唯有豐富典型的語言事實和清晰準確的表達水平,能獲得一個“懂”的評價。在以不懂為“深刻”的現時代,一個“懂”字,是有千金重的。

2009年在杭州開會,胡先生要我陪同他到我的家鄉海寧去。胡先生是海鹽人,海寧硤石鎮是他青少年時代生活多年的地方。他說,看到過有人寫的《海寧方言志》,不但與他的記憶不同,而且記音也有很多錯誤,他要去說明情況,讓他們不要把錯誤的東西寫進地方誌裡。海寧是個小地方,沒有大學,市長帶領宣傳部、文聯和文史館共同接待胡先生。第二天,當我從家裡到賓館去時,他已經在和六七位年過七旬又沒有出過海寧的老人座談核實材料了。在回來的火車上,胡先生挑出100多個詞,放到句子裡,問我用海寧話怎麼說。我說:“我的海寧話是跟著父親學說的,父親從家鄉出來到上海上學,在山東、四川修路,轉至武漢、貴陽工作,他的海寧話還有什麼準頭;我在家鄉僅僅是小住,說話的語感來自父親,更是南腔北調,已經毫無價值了。”可胡先生說:“我就是想知道一種方言與其他方言在個人身上層層接觸其他方言後,可以變異到什麼程度;也想弄明白他們原來寫的《海寧方言》是記音的錯誤還是語言的變遷。”回北京後,又是他認真校對了《海寧方言志》。我體會到,胡先生對現實的語言問題一直在關注,他解決問題的習慣是立足語言現象,針對實際材料,從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到尋求答案。對他來說,是習慣,是興趣,更是責任。孔子曾經感慨:“古之學者為已,今之學者為人”。這句話常常被今人誤解。胡明揚先生的語言學研究對這兩句話做了很好的詮釋:“為己”,是出於己心,迫於己任;“為人”,是做給人看,媚世媚俗。

2004年,胡明揚先生80歲壽誕的時候,我說過:

“我欽敬胡明揚先生半個多世紀對中國語言學作出的貢獻,希望也相信胡明揚先生在未來的日子裡會對中國語言學有更大的貢獻,特別是希望更多的人理解他創新的意義和價值。中國語言學又面臨著繼承與借鑑的抉擇,面臨國外語言學的尖銳挑戰甚至挑釁,我自己,要好好學習胡明揚先生和其他很多先行者合乎人文科學規律的創新,並祝胡明揚先生健康長壽。”

沒有想到,不到10年的時間,突然之間,胡先生就帶著正在思考的問題走了,給我們留下了一位滿懷責任心的語言學家臨終的牽掛和遺憾。

現在,又是10年過去了,胡明揚先生和諸位前輩師長們的牽掛和遺憾可以放下了嗎?中國語言學研究的航船撥正船頭了嗎?我們的基礎教育真正引導青少年具有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熱愛和充滿自信了嗎?漢語漢字這種與印歐語言完全不同的語言文字被世界瞭解和認可了嗎?許多尖銳又迫切的問題,我們是不能不回答的。

2021年7月20日 改定

向上滑動檢視註釋

[1] 《語法形式和語法意義》(《中國語文》1958年3月號)

[2] 《海鹽通園方言中變調群的語法意義》(《中國語文》1959年8月號)

[3] 《現代漢語語法的開創性著作——新著國語文法的再認識和再評價》(《語言科學》創刊號)

[4] 胡明揚《語言學論文選》314頁

作者簡介

王寧老師丨一位滿懷責任心的語言學家——紀念胡明揚先生逝世10週年

王寧,1936年生,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資深教授,北師大章太炎黃侃學術研究中心主任,章黃之學在當代中國的重要傳人。

特別鳴謝

敦和基金會

王寧老師丨一位滿懷責任心的語言學家——紀念胡明揚先生逝世10週年

章黃國學

有深度的大眾國學

有趣味的青春國學

有擔當的時代國學

北京師範大學章太炎黃侃學術研究中心

北京師範大學漢字研究與現代應用實驗室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古代漢語研究所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研究所

微訊號:zhanghuangguoxue

文章原創|版權所有|轉發請注出處

公眾號主編:孟琢 謝琰 董京塵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我知道你

在看

王寧老師丨一位滿懷責任心的語言學家——紀念胡明揚先生逝世10週年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