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絕句“神品”:再讀李白《下江陵》

唐肅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時值“安史之亂”初期,肅宗的弟弟永王璘有意爭奪王位發兵,次年敗北。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因為誤與永王璘為伍獲罪“附逆”,初被囚潯陽(江西九江),後被流放夜郎(貴州桐梓一帶)。到了四川巫山一帶,途中遇到肅宗大赦,是年李白58歲。

獲悉被赦,李白由白帝城(四川奉節)返舟沿長江順流東下,經三峽回江陵。

唐代絕句“神品”:再讀李白《下江陵》

李白詩歌欣賞

本來,李白逆流而上,奔赴夜郎,以刑徒身份走向荒僻遠處,滿懷枉屈,詩人痛苦的心情可想而知。

恰好就在“山重水複疑無路”的絕望中,突然獲悉大赦的喜訊,李白的眼前展現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下江陵》這首詩就是寫在這樣的心境下。

詩的第一、二句“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寫詩人返舟歸來的起止地點、時間以及天氣。那是一個彩霞絢麗的早晨,詩人離別白帝城,乘船東下,一天之內便回到了江陵。

“千里江陵”寫出了從白帝城到江陵的行程之遠,“一日還”寫出了舟行之速和歸來之快。

唐代絕句“神品”:再讀李白《下江陵》

李白圖

想一想,皇帝一聲大赦,李白恢復了自由人的身份,他是多麼渴望儘早回到家人和朋友身邊,分享重獲自由的歡欣。

第三、四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寫詩人歸途的情景。

長江的滔滔江水似乎也樂意幫助詩人完成心願,激流奔湧。浮在它上面的一葉扁舟,如箭穿梭,衝向三峽。但見兩岸青山飛快後退,山中猿聲此起彼落,宛如為詩人東歸而列隊歡送。

“已過”兩字用得巧妙,起到前後呼應的作用,搭配極為確當。用“萬重山”三字,概括了從白帝城到江陵行程中巍巍叢山、重巒疊嶂的雄偉壯麗景色。

李白或許想到前書記載:“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他自己卻是親臨其境。

唐代絕句“神品”:再讀李白《下江陵》

《李白詩選》

詩人此際之情,江行此時之景,28個字恰好圓滿說盡,天然渾成,真是“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

透過對江水湍急浩蕩的描寫,表現了詩人流放途中遇赦歸來的歡快心情,從而描繪讚美祖國大好河山的雄偉壯麗,是這首詩的主題思想。

在藝術特色上,這首絕句採用了襯托的手法,詩人沒有直接描寫水流的湍急,而是用舟行之速,以及沿江兩岸猿的叫聲未落,輕舟以及穿過萬重山的具體描寫,巧妙地寫出了長江的浩浩蕩蕩一瀉千里的氣勢。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