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都用“混沌”來形容創世之前的世界,那麼什麼是“混沌”?

《太平御覽》卷二引《三五歷記》記載了盤古開天的故事,原文是這樣寫的:“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意思就是,世界初始之前,盤古是從一個雞蛋形的混沌中孕育而生的。

古希臘作家赫西俄德在他的著作《神譜》中寫道:“最先產生的確實是卡俄斯(混沌),其次便產生蓋亞——寬胸的大地,……”。卡俄斯古希臘名叫Χ ο ,這個詞來源於χα νω,意思是分開、裂開,本意代指“空間”。而他的拉丁文名是chaos,翻譯成中文就是“混沌”。

而混沌之神卡俄斯,沒有性別,沒有形狀,沒有生,沒有死,他是永恆的存在,是所有物質和力量的源泉。他誕生了希臘神話中的創世神——蓋亞。

神話都用“混沌”來形容創世之前的世界,那麼什麼是“混沌”?

既然神話喜歡用“混沌”描述世界最初的狀態,那“混沌”又有什麼含義呢?

現代漢語詞典裡“混沌”的含義

【混沌】:1,「名」我國傳說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團的景象。2,「形」糊里糊塗,無知無識的樣子。

現代漢語的解釋似乎過於單一了,其實在我國古代神話典籍中,混沌還有很多其他的含義。接下來聽我給你一一說來。

一,創世之“混沌“

該神話故事記載在《莊子·應帝王》中。

“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而混沌死。”

文中的“渾沌”即“混沌”之意。故事的大意是:南海有一帝,名字叫儵。北海有一帝,名字叫忽。中央有一帝,名字叫渾沌。儵和忽經常一起到渾沌家聚會,每次渾沌都殷勤招待他們。所以儵和忽商量怎麼報答渾沌的招待,說:“人都有七竅,用來看、聽、吃飯和呼吸,唯獨渾沌沒有,我們幫他鑿出七竅來吧。”於是,儵和忽每天幫渾沌鑿出一竅,七天鑿了七竅,但是鑿完七竅渾沌卻死了。

這則神話故事,其實還包含了開天闢地的含義。古人認為,這個世界是從混沌中被一刀刀鑿出來的。

二,帝江之“混沌”

相關文字被記錄在《山海經·西次三經》中。

“天山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也。”

大意是天山有一個神獸。身子像布袋一樣,顏色像火一樣紅。它長有六個腳和四個翅膀。臉上沒有眼睛鼻子嘴,但是卻精通歌舞。它的名字叫帝江。有一種說法帝江就是帝鴻,也就是中央天帝。而在《莊子》中,中央天地就是“混沌”。所以天帝就是“混沌”的說法也得到了很多學者的認同。

神話都用“混沌”來形容創世之前的世界,那麼什麼是“混沌”?

三,神獸“混沌”

這個故事被記載在《神異經·西荒經》中。

“崑崙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熊而無爪。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往。有腹無五臟,有腸直而不旋,食物徑過。人有德行而往牴觸之,有凶德則依憑之。天使其然,名為“混沌”。空居無為,常咋其尾,迴轉仰天而笑。”

大意是:崑崙西有一隻野獸,長得像狗又像熊,渾身長毛,有四條腿卻沒有爪子。有眼睛卻看不見,有耳朵卻聽不見,走路腳邁不開,但卻知道別人要去哪裡。有肚子卻沒有五臟,腸子是直的,食物直接從裡面滑過。它遇到有德行的人就牴觸他,遇到兇悍無德的人卻又搖頭擺尾依靠他。平時自己沒事的時候,就咬自己的尾巴,旋轉著,仰天哈哈大笑。

這裡的“混沌”被醜化成一個長相奇怪的野獸,不僅欺善怕惡,還是沒事自己咬自己尾巴旋轉大笑的傻子。

神話都用“混沌”來形容創世之前的世界,那麼什麼是“混沌”?

綜上所述,

在我們古代神話中,“混沌”不僅是世界形成之前的模糊一團的狀態。它也是被鑿出七竅的創世的神“混沌”,是天山的神獸帝江,是崑崙西的像狗又像熊的野獸。

其實我們不必要去追究“混沌”到底是什麼,它本來就是我們古人創造出來的神話形象。而與之相關的神話故事,讓我們瞭解到,我們的祖先對這個世界的思考方式,和他們無與倫比的想象力,足矣。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謝謝!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