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探討」寫書法,筆筆中鋒對嗎?

|讓每個中國人愛上書法|

每天免費提供一期名家書法教程

▼點選下方關注▼

近世書家動輒以中鋒為根本。如王蘧常說:“書法之妙,全在用筆,用筆之貴,又在用鋒,用鋒之要,則在中鋒”。沈尹默先生則更進一步的強調說:“用筆之妙,無非筆筆中鋒”,而白蕉先生則把中鋒用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說:“用筆講用中鋒,是書法之憲法,是用筆之根本大法”。學書者遂亦步亦趨,不敢越雷池半步,務必要使筆筆中鋒而行。

「書法探討」寫書法,筆筆中鋒對嗎?

白蕉書法

結果如何?書法隨之成為狗齧枯骨之學,縱任點畫布置工巧,線質卻少見精妙。嘗聞才子徐海嘆曰:古人線質之妙我輩已無法望其項背,但求空間佈置而矣。失望者多以古人自幼習字為藉口,或以古人擁有日常書寫之習性為託辭,或以古人用功甚勤做抵擋,唯唯不肯從筆法之正誤處用心思考,遂使中鋒用筆之邪說流傳數百年而不能肅清。

「書法探討」寫書法,筆筆中鋒對嗎?

李斯《會稽刻石》

中鋒之說,多援引沈括《夢溪筆談》:“宋徐鉉善小篆,映日觀之。畫之中心有一縷濃墨,正當其中,至於屈折處,亦當其中,無有偏側,乃筆鋒直下不倒側,故鋒常在畫中,此用筆之法也。”嗚呼!世人之不察一致如斯。

沈括本非書道中人,徐鉉亦非精通筆法之流,小篆更是官方炮製的死文字。以此三者為中鋒之法的依據,無乃形同兒戲?沈括之說不過開其端倪,中鋒盛行,乃攜清代碑學而起。

其實對於中鋒的探討之所以了無成效,原因在於這個討論一開始便被沈括、包世臣之流引入邪路,更加上沈尹默之輩推波助瀾,以致不可收拾。

「書法探討」寫書法,筆筆中鋒對嗎?

沈尹默書法

沈括形容徐鉉之小篆筆畫中心有一縷濃墨,轉折處也不偏不倚,大概類似馬路中心的黃線吧?這種技巧稱之為雜技可以,稱之為筆法則不可以。宋以前各類書體,除唐宋人誤解的篆書外,無不搖曳多姿縱橫飛動。梁武帝稱右軍龍躍天門,難道是壓著雙黃線過的天門?自目前見到的最早墨跡朱書玉版以來,至戰國竹簡、漢代簡冊、並六朝墨跡,並無類似徐鉉濃墨落於中線的寫法,至宋朝而有老米八面出鋒,亦非專壓黃線之流。清代徒求趙孟頫和董其昌之形似,帖學衰敗;碑學倡導者如包世臣但見刀斧痕跡,筆法造作,雖牴牾帖學但其務求形似之習氣則如出一轍。

沈尹默雖以振興帖學為己任,但實際如裹足少婦,雖不乏媚態而少見自然。此三者所言不同,而其誤則一:泥於書跡,而不知其所以跡。

「書法探討」寫書法,筆筆中鋒對嗎?

韓文彬編的一本書裡面扉頁赫然是“行穰”兩個字的放大影像,看得這個清楚啊,讓我感慨洋鬼子辦事就是實在。看了兩眼忽然覺得行穰兩字之間的連帶右側有點發白,本以為我老眼昏花,湊近了一看:原來左黑右白的筆跡可不止這一處,基本上豎畫都是如此!這肯定不是摹寫者的失誤,而是對王羲之原作的忠實模仿。其實不僅豎畫,很多筆畫都是兩側黑白不均。這說明什麼?說明右軍的筆畫,不是用二沈所謂的“中鋒”方式寫出來的!試圖透過二沈所謂的中鋒來上探帖學正脈,恐怕如同緣木求魚,是謂之“陷阱”。

-

E N D

-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