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紹基:一個令人傷感的書寫樣本

何紹基教養好,評價自己,說,這一生,一切豪誕的、牢騷的、綺豔的話,不喜歡講。但是,他喜歡寫字,字會說實話。

還是頹廢,下筆總是一股無可奈何的放棄感,有時昏昏痛痛,有口無心。也是不錯的字,但往往讓人看了心酸。這當然是種魅力,不過僅就生命的質量看,不高階。中國的主流,是喜歡又強又大又直白,推崇的是【雄秀】,要剛猛,其次,要低調的剛猛。

咸豐這個皇帝,才一主持工作,就請何紹基進宮,面試他,相談本是好好的。但,給他安排了工作,讓人家千里迢迢去了成都,卻又要臭罵人家提的建議是“肆意妄言”,還直接革了職,叫人家滾,NMB,夠無情的。這個事,對何紹基影響很深。

出身夠牛比,爹做過戶部尚書,老師是阮元,曾國藩發跡前,曾鑽著頭寫詩求贊,但革職那兩年,昔日的小國藩都建不世之功了。人生的際遇,沒走到頭,真不好講。

但你要說仕途的打擊,是他寫字轉向的根本原因,倒也不盡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教養夠好的人,為一個不抄身家的挫折,就放蕩,不太至於。

何紹基家,在京城裡,同成親王家走得近,成親王曾跟他爸聊過寫字的心得。

成親王,是乾隆的兒子,這個兒子同劉墉,本質上,都是乾隆塑造出來的型別。別說這兩人的字和乾隆完全不同,這是外貌上的看法,很粗淺。

何紹基講“迴腕法”,被啟功先生稱為“豬手法”,其實是啟先生理解有誤,真實的迴腕,是參照肩膀的回,不是隻有腕的事。但,這個迴腕,也不高階,因為反常。

從來路來說,這個迴腕法,深究下,會知道實際還是成親王的原因。

純從【手藝】看,何紹基,要比成親王那一代的版本,更高階一些。成親王,啟功先生說,寫字如人在“抗議”,實際是【繃】,何紹基,尤其是中晚年,放鬆。

但,若要從觀感,以及基因複製力上評,何紹基又屬於那種近乎絕育的品種,反是成親王傍柳趙,一直尚有一些學習人口。要有學習人口的,沒有的叫小戶,是名家,有人口,就是大戶,人口多,就是大宗主,宗師。

何紹基越寫越頹,還發明出一種反常的執筆法,實際是找不到更好的字形體系,本質,是種系統進化上的頹態。

這種對字形沒有更好的處理架構的問題,在晚明就已冒芽,董其昌,就很代表性。到乾隆,臨遍天下名帖,遍觀古今法書,轉悠完了,抱上的是《快雪時晴帖》,有點雷;在劉墉,則直接成了啟功眼中最討人厭的寫法;成親王,眼夠精,但也沒有自己的獨立體段。這條線,是最大宗的路線了,而這之外的,比如鄭板橋輩,新造“怪”字,其實動機也是一樣的問題。

找不到更好的字形體系,問題,實際是,那個時代缺運算和進化的【資料】。

何紹基稍後,【碑學】大爆發,炮口一尊尊落地,沒人瞄乾隆,但有人瞄董其昌,這是新資料引入後的積極局面,這些碑版,好壞精粗,但不管怎樣,還是餵飽了相當數量的人,效果上也改變了傳統的運算方式。這是清人最偉大的地方,為今天的人,鋪了一些路。同樣是顏體打的底,趙之謙在何紹基這樣的顏體世家眼裡,就是個土包子,但論整合,趙之謙的大胃口和規模資料的計算能力,又遠不是何紹基們可以夢見。

好像有人說,何紹基是書風轉碑學時前期的人物,這話講的確實是像那麼回事,然並卵。因為,所謂的【碑學】,在之後,也緊接著面臨進化中的新問題,比如,這些新出的拓片,首先最先進入的,是底層士人的手寫世界,因為經濟,然後……。另外,這種碑學,一直來,並沒有解決好和王羲之的關係。理不清,沒思路,最後越搞越亂,結果,把更新的系統拉熄火了,新一代的集大成者,遲遲沒有出現,人才斷檔了。這裡邊,實際問題又回去了,還是資料也不夠的老問題。

進化和升級,需要吞噬大量的資料,一旦資料供給不足,運算就出問題,結果,同心理預期,會有折損。明清兩代,條件一代比一代差,確實悲催。何紹基,可以的,算是一個深刻的書寫樣本,只是,容易讓人想到,那種時代的傷感之處。。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