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賞】“映道”——童中燾中國畫筆墨傳習展作品欣賞(部分)

【丹青·賞】“映道”——童中燾中國畫筆墨傳習展作品欣賞(部分)

“映道——童中燾中國畫筆墨傳習展”將於2021年11月26日——2022年2月28日在杭州南山路212號潘天壽紀念館舉行,開幕式將於11月26日上午10:00舉行(應防疫要求,展覽開幕式僅向特邀嘉賓開放,請廣大觀眾擇期前往觀展)。

此次展覽配以豐富的文字解讀,深入解析中國畫筆墨的內涵與特質,共展出童中燾先生歷年精品70餘件,更有黃賓虹、馬一浮等名家手稿,潘天壽《臨八大山人花鳥山水冊》《臨黃賓虹山水》,顧坤伯、陸儼少等作品首次精彩呈現,敬請期待!

主要展覽作品

【丹青·賞】“映道”——童中燾中國畫筆墨傳習展作品欣賞(部分)

豐坊 書自作詩之一 明

【丹青·賞】“映道”——童中燾中國畫筆墨傳習展作品欣賞(部分)

潘天壽  臨八大山人  1961年

潘老對於傳統的學習與吸收是有側重的,深入而長期不輟。他對八大的筆墨與構圖的養分汲取,極為精妙。我們從潘先生諸多構圖簡括的作品中,可探尋其透過臨摹八大山人作品的構圖,吸收的多重複合而高妙的藝術處理手法、蘊含中國古典哲學理念的思致,以及特殊的筆墨組構方式。隻身孤立的濃墨厚重八哥、平坡疏竹的孤腳奇石、獨鳥對思枯樹、河塘寥落的三兩溪魚,八大的作品畫面空闊,精煉的畫材佈置、留白的大小、形態的考究、去繁就簡,無不體現著“大道至簡”的中國古典哲學內涵思考下的宇宙胸襟。這些精華,在潘先生的構圖中,成為融合自身筆墨特色的化用。潘先生曾說:“我們學古人,要掌握古人留下來的規律,又要進一步地發展。”

【丹青·賞】“映道”——童中燾中國畫筆墨傳習展作品欣賞(部分)

潘天壽  臨黃賓虹山水  1962年

在臨習1962年的黃賓虹先生的《山水冊頁》中,潘老以點為主要手段,適度筆線提勾強化山峰,墨色濃淡變化,層層積厚,在靜態的時空定格中,呈現了在煙雲疊重,雲山晦明遊移之間,筆線與墨韻跡化的動態效果。他臨畫的作品中題款,記下了對賓虹先生作品的臨學心得:“好山無數接天涯,煙靄陰晴日夕佳,要識先生曾到此,故曾墨戲東君家”。

【丹青·賞】“映道”——童中燾中國畫筆墨傳習展作品欣賞(部分)

顧坤伯 擬趙孟頫竹石冊 1961年

【丹青·賞】“映道”——童中燾中國畫筆墨傳習展作品欣賞(部分)

陸儼少 山水冊之一 20世紀70年代

【丹青·賞】“映道”——童中燾中國畫筆墨傳習展作品欣賞(部分)

黃賓虹 雜述 20世紀50年代

黃賓虹先生這幅書法,沉鬱樸厚,看似粗頭亂服,卻是勾勒如枯藤,點葉如墜石,布白如蟲蝕,皆承乎書家理法。結體成字以及在通篇的佈局安排上,有顏魯公的筆法結構,在具體用筆用墨上,有碑摹拓的斑駁金石之氣,同時又將草書的使轉融入其中。他的用筆功夫是驚人的!頓、挫、提、按、翻、擫、轉、推、捻、截等等筆法,運用自如。用墨將濃欲枯,將枯見潤,渴筆揮掃,筆筆入紙,如飛簷走壁,險峻行進,但又坦蕩沉穩。他在給弟子朱硯英的信中說:“古代遺傳真跡,認識前人真內美各有不同,不為時好邪甜俗賴眾惡所遺奪。”(《黃賓虹文集》)這些對於他的筆墨表現,都是極好的印證。他在理解古代書家的結字用筆的內美上精研深摩,這一點是理解探求黃賓虹書畫成就的關鍵。他與林散之先生在書畫上多有切磋,賓虹先生曾在與他的信中說:“古畫大家全於筆墨見長,溯源籀篆。悟其虛實,參之行草,以盡其變。”他在信中道出了古代大家取得筆墨成就的原因。而他的這幅書法,正見其在研究古人筆法之後,在自身書法創作上的實際運用。

【丹青·賞】“映道”——童中燾中國畫筆墨傳習展作品欣賞(部分)

童中燾 園林一隅 2006年

畫面的簡當舒放,在於對筆墨認識和筆墨與心靈的同構,這需要抓住核心主題,來建構形式與內容合一的凸顯。《園林一隅》的靜波水岸、濃深樹叢,襯托著前景,筆致工整的翹角白牆黑瓦,又反襯空託翹角的亭廊,直以留白凸顯枯筆的韻致,正如《南田論畫》中所說:“筆墨簡潔處,用意最微。運其神氣於人所不見之地,尤為慘淡。此惟懸解能得之。”因而拋開繁瑣的沉渣之思與虛浮的物件外飾,捕捉自覺所感,直扣心之所望。

【丹青·賞】“映道”——童中燾中國畫筆墨傳習展作品欣賞(部分)

童中燾 石門溼翠 2012年

凡寫生創作,抓住景物的個性化特色,達心之所往,是筆墨表現之重。在此幅中,“溼”與“翠” 兩字,便是蒐羅自然、體悟達心、研磨至理的筆墨之重點。奇峰沐雨,山嵐微溼。遠觀,林木蔥鬱,山色悽迷,煥發青翠的光暈。近看,樹木積點成林,山嶽積點成體。有界的筆墨和多層次的藝術表現因素,與無界的留白關聯、貫穿、相融, 形成萬物生機復甦的意境。

清代布顏圖《四友齋叢說》言:“隱顯叵測, 而山水之意趣無窮矣。繪山水隱顯之法,不出筆墨濃淡虛實。”清代沈宗騫說:“以筆取形,以墨取色……能得其道,則情態於此見,遠近於此分,精神於此發越,景物於此鮮妍。”酌理體會,每每寫生創作,於新境拓出,尤覺古人精研功深。

【丹青·賞】“映道”——童中燾中國畫筆墨傳習展作品欣賞(部分)

童中燾 星湖雨霽 2013年

在《星湖雨霽》中,樹幹勾勒,樹葉排疊,無一雷同。每一山,有一個性。或線面結合,留白結頂;或以面為主,勾勒輔之;或積點成面,見筆鋪毫而成。《易·繫辭》言“生生之謂易” “通之為事”“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通則變,變則久”。世界是變化的,筆墨在變化中發展。

【丹青·賞】“映道”——童中燾中國畫筆墨傳習展作品欣賞(部分)

童中燾 山水間之一 2015年

【丹青·賞】“映道”——童中燾中國畫筆墨傳習展作品欣賞(部分)

童中燾 秋氣嶙峋(天目山) 2011年

責編/軒軒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