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陽節酒宴上,晏幾道寫下一首很傷感的詞,他經歷了怎樣的情感?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深秋時節的片片秋意為重陽節的來臨做足了鋪墊。

那層林盡染的遠山的暗送秋波的湖水似乎都是為重陽節的到來而刻意裝扮的一樣,五彩斑斕的深秋迎接著底蘊深厚的重陽節,讓重陽節這一傳統節日平添了無數溫馨與浪漫。

在重陽節酒宴上,晏幾道寫下一首很傷感的詞,他經歷了怎樣的情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唐代詩人王維在九月初九用登高望遠、遙寄相思的方式度過重陽節,他也用一首詩歌唱響重陽;王之渙在重陽節寫下“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李清照也說“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詩詞與重陽又一次默契地融匯在一起,當今天的我們重溫這一首首重陽節詩詞時,節日的美好與詩詞的魅力早已將我們的思緒帶入到那個“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的美好時代。

在重陽節酒宴上,晏幾道寫下一首很傷感的詞,他經歷了怎樣的情感?

北宋詞人晏幾道在重陽節寫的這首《阮郎歸》,卻將更多的人生感懷填進詞中。全詞情感波瀾起伏,步步深化,由空靈而入厚重,音節從和婉到悠揚,是一首寄深情於重陽節的名篇佳作,讀來耐人尋味。原詞如下:

天邊金掌露成霜。雲隨雁字長。綠杯紅袖趁重陽。人情似故鄉。

蘭佩紫,菊簪黃。殷勤理舊狂。欲將沉醉換悲涼。清歌莫斷腸。

在重陽節酒宴上,晏幾道寫下一首很傷感的詞,他經歷了怎樣的情感?

開篇兩句“天邊金掌露成霜。雲隨雁字長”,大意是說:天邊的雲彩猶如仙人金掌承玉露。玉露凝成了白霜,浮雲隨著大雁南翔,排成一字長。

詞人從深秋時節特有的景物特徵開始寫起,重陽節在深秋時節,這時候的氣溫較低。重陽節雖然不是傳統的農曆二十四節氣,但重陽節與二十四節氣當中的霜降在時間上是比較接近的。寒露為霜是這一時段最為明顯的氣候特徵。

在重陽節酒宴上,晏幾道寫下一首很傷感的詞,他經歷了怎樣的情感?

詞人以舒緩、平淡的筆調,不僅從氣象和物候兩個方面出發,寫出了重陽節的特徵,還從空間和時間上凸顯了時序和節令。可謂是非常出彩的一筆。

“天”與“雲”兩個字氣象廣闊,又作為兩句開頭的領字,行雲流水,音韻諧美,宛如一幅天高雲淡的深秋畫境,而“雁”字為這幅畫面增添了流動的美,猶如留白的畫面上著意點染的一個意象,瞬間讓整幅畫靈動了起來。

“金”字,又是極具色彩感染力的一個字,天邊的金色的雲霞,似乎像一張美麗的錦緞一樣點綴著天空。在霞光的掩映之下,整個天空呈現出一種如夢如幻的景象,這也全詞定下了夢幻般的基調。

在重陽節酒宴上,晏幾道寫下一首很傷感的詞,他經歷了怎樣的情感?

接下來兩句“綠杯紅袖趁重陽,人情似故鄉”,大意是說:端起手中的酒杯,欣賞著眼前的歌舞,趁著九九重陽,人情溫厚似故鄉。

晏幾道為什麼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呢?這還得從他的情感經歷和心路歷程說起。晏幾道,字叔原,號小山,北宋宰相晏殊的幼子。少年時期的晏幾道生活優渥、錦衣玉食,性格也是桀驁不馴。但晏殊去世後,晏家家道開始中落。晏幾道桀驁不馴的性格也註定了他不能很好地融入繁華落盡後的平淡生活。

晏幾道孤高自負,他喜歡不受世俗約束的生活,所以他對功名看得很淡,即使在晏殊死後,他也不願攀附權貴,甚至也不願藉助晏殊生前的人脈,他的仕途很不得意,一生只做過穎昌府許田鎮監、開封府推官等工作。

尤其是晏幾道晚年的生活,經常陷入困境。晏幾道的生活陷於貧困,對於人情世故、悲歡離合,他有更多的經歷和體驗。

所以他經常將這種悲歡離合填進詞中,因為這些詞作都是晏幾道的傾情之作,詞意纏綿悱惻,委婉動人,所以讀來特別感人。晏幾道的詞作得到了後世眾口鑠金般的評價,想一探晏幾道的詞風(《小山詞》)和詞作的藝術性,開啟下面的連結,一睹宋詞中的婉約精華吧。

在重陽節酒宴上,晏幾道寫下一首很傷感的詞,他經歷了怎樣的情感?

世事的變化以及人情的冷暖,不免讓經歷過這一切的晏幾道有著深刻的體會。晏幾道的性格時時為他帶來情感上的波折,憂傷與悲涼也伴隨著他的生活,因此他的詞作中的情感表達也是很深沉的。

在異地他鄉,在重陽佳節來臨之日裡,還有朋友邀請晏幾道參加宴會,這讓飽受世事滄桑、人生冷暖的詞人開心不已,心頭也溫暖了不少。

在重陽節酒宴上,晏幾道寫下一首很傷感的詞,他經歷了怎樣的情感?

“綠杯”,綠蟻酒,新釀的酒還未濾清時,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綠,細如蟻,稱為“綠蟻”。後來用以代指新釀的酒。

宴會上的新釀出的美酒,正是晏幾道少年時經常飲用的,宴會上歌舞,正是自己當年看了一遍又一遍的,宴會上關於重陽節的習俗也如當年。這一切都是如此熟悉,熟悉的聲音,熟悉的味道,熟悉的情景,怎能不勾起詞人內心的情感波瀾呢?

經歷過繁華熱鬧,見識過燈紅酒綠,晏幾道的人生也走過欣喜和痛苦,只有經歷過繁華才知道平淡。所以詞人雖然都在極力地渲染宴會給他帶來的歡愉。如果將此刻的宴會情景與晏幾道的身世聯絡起來的話,就會明白這是詞人的言不由衷。

在重陽節酒宴上,晏幾道寫下一首很傷感的詞,他經歷了怎樣的情感?

下片開頭兩句“蘭佩紫,菊簪黃”,是對重陽節賞菊情景的著力描寫,大意是說:在重陽節裡,人們會佩戴紫色蘭花,頭上插著黃菊。

晏幾道生活在北宋時代,北宋士人很重視重陽節,尤其是在北宋都城汴梁,每逢重陽節,都會有一系列的節日活動,而這一活動在重陽節來臨之前就已經開始著手準備了。

尤其對於重陽節的重頭戲“賞菊”,生活在汴梁城的北宋文學家孟元老著作《東京夢華錄》中有一段特別細緻的記載:

九月重陽,都下賞菊,有數種:其黃白色蕊若蓮房,曰:“萬齡菊”;粉紅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黃色而圓者曰“金鈴菊”,純白而大者曰“喜容菊”,無處無之。

在重陽節酒宴上,晏幾道寫下一首很傷感的詞,他經歷了怎樣的情感?

從這兩句中不難看出,這既有詞人對眼前情景的描寫,也有對過去歲月的追憶,但更多的是借眼前的情景抒發內心的那種無法排遣的鬱結之氣。

詞人追憶起少年時期歡度重陽節的美好印象,他想急切切重溫舊日的癲狂,可是他轉念一想,如今再做出那種狂放模樣,恐怕連自己也覺得勉強。不過,值此佳節盛會,縱然客居多感,情懷不堪,也要硬著頭皮鼓起興致,於是就“殷勤理舊狂”了。

“殷勤理舊狂”,這一句描寫詞人的內心活動,他有將自己長期無法排遣的鬱結之氣一吐為快的衝動,但是時過境遷,他最終沒有做出心中想要做的舉動。從這裡也不難看出,沉積在晏幾道心中的鬱結之氣是深長而憂傷的。

所以下片中對重陽節場景的再次描寫,於情於理都是再合適不過了,這不僅沒有讓詞作顯得拖沓冗長,反而讓詞作迸發出強烈而又真摯的情感來。

在重陽節酒宴上,晏幾道寫下一首很傷感的詞,他經歷了怎樣的情感?

詞人經歷過的層層挫折,內心面對的重重矛盾,感情上遇到過的種種曲折在此刻交織在一起,自然就把意境推向了更深的層次。

結尾兩句“欲將沉醉換悲涼,清歌莫斷腸”,大意是說:想借一番沉醉換掉失意悲涼,清歌莫唱悲曲,一唱斷人腸。

寫到此處,詞義營造的節日氛圍、重陽節日的歡樂和宴會給詞人帶來的歡愉在詞人內心的傷感面前,都已黯然失色。由此可知這麼多年來潛藏在晏幾道內心的悲傷是有多深。

所以此刻詞人感覺到自己恐怕連大醉一下也難以做到,所以只好用吩咐的口氣,盼望為宴席助興的歌女,不要唱出令人肝腸寸斷的歌聲。否則,不但內心的悲涼忘卻不了,而且怕連大醉一場也做不到了。

在重陽節酒宴上,晏幾道寫下一首很傷感的詞,他經歷了怎樣的情感?

從晏幾道的這首詞中可以看出,在經歷了許多世事滄桑,感知了許多人情冷暖之後,他內心的悲涼依然伴隨詞人左右。儘管那些曾經令他難以忘懷的人或事,在這個重陽佳節是如此的歷歷在目,但他真的已經不想再去追憶了。

因為越是這樣,他的傷感或許就越深。繁華已然落盡,往事已然塵封,過去了就過去了,再去回憶還有什麼好的呢?

在重陽節酒宴上,晏幾道寫下一首很傷感的詞,他經歷了怎樣的情感?

晏幾道寫在重陽節的這首詞,感情悲涼,音節悲涼。詞作開頭雖然營造瞭如夢如幻般的意境,但這種意境很顯然是虛幻的,如夢如幻的背景下正是繁華落盡後的悲涼。

“悲涼”是這首詞的基調,從悲涼處體會晏幾道的人生經歷和心路歷程,追溯其生活根源,就很容易入情入境了。正如清末詞學評論家馮煦在《宋六十一家詞選》中說:“淮海、小山,古之傷心人也。”

從這句評語中不難看出,經歷過巨大的身世落差之後,晏幾道將對人生的感慨和生活的體悟以傷感的情調融進詞中。

頂部